目录 5
前言 5
第一章 绪言 5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5
第一节 阴阳学说 5
一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7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1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5
一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5
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8
第三草 脏腑 23
第一节 脏腑的物质基础 23
一 精 24
二 气 25
三 血 26
四 津液 27
五 神 29
六 精、气、血、津液、神的相互关系 30
第二节 脏与腑 31
一 心与小肠 32
二 肝与胆 34
三 脾与胃 38
四 肺与大肠 41
五 肾与膀胱 44
六 关于三焦、女子胞 50
第三节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53
一 脏与脏 54
二 脏与腑 58
三 腑与腑 61
第四章 经络 62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作用 62
一 经络的概念 62
二 经络的组成 62
三 经络的作用 64
第二节 十二经名称分类,循行规律,交接流注 64
一 名称分类 64
二 循行规律 65
三 流注次序 65
第三节 各经循行部位 66
一 手太阴肺经 66
经 67
三 足阳明胃 67
二 手阳明大肠经 67
四 足太阴脾经 69
五 手少阴心经 69
六 手太阳小肠经 70
七 足太阳膀胱经 71
八 足少阴肾经 72
九 手厥阴心包经 72
十 手少阳三焦经 73
十一 足少阳胆经 74
十二 足厥阴肝经 75
第四节 奇经八脉 76
一 任脉 76
二 督脉 77
三 冲脉 77
四 带脉 78
第五章 病因病机 81
第一节 发病 81
第三节 致病因素 82
一 六淫 84
二 疫疠 88
三 七情 89
四 饮食、劳倦 90
五 痰饮、瘀血 91
第三节 病机 94
第六章 诊法 97
第一节 望诊 97
一 全身情况 97
二 局部情况 100
三 舌 101
四 皮肤及其它 107
五 小儿指纹 109
第二节 闻诊 111
一 听声音 111
二 嗅气味 112
第三节 问诊 112
一 问诊的一般内容 113
二 问诊的重点内容 113
第四节 切诊 119
一 脉诊 120
二 按诊 127
第七章 辩证 13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30
一 表里 130
二 寒热 132
三 虚实 133
四 阴阳 134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137
一 气的病证 138
二 血的病证 139
三 津液的病证 139
第三节 脏腑辨证 140
一 心与小肠病辨证 140
二 肝与胆病辨证 142
三 脾与胃病辨证 143
四 肺与大肠病辨证 147
五 肾与膀胱 149
病辨证 149
六 两脏合病辨证 151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54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 157
一 卫气营血辨证论治 158
二 温热病的伤阴伤阳 163
第六节 三焦辨证 166
第八章 预防与治则 167
第一节 预防 167
一 未病先防 168
二 既病防变 169
第二节 治则 169
一 治病求本 172
二 扶正与祛邪 173
三 调整阴阳 173
四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