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 第9卷 图片》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金科本卷主编;马世晔,许树安本卷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4012078X
  • 页数:1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历代各种考试制度的资料汇编,上起先秦,下迄建国以后,凡中国境内属于考试活动的资料全部搜集在内,是研究中国教育制度、官员选拔考试制度的主要依据。本册为第九卷(图片)。

1 禅让 1

2 夏商周的学校 1

3 西周考选制度 1

4 西周考选过程 2

5 明堂辟雍复原图 2

6 小成、大成 3

7 考试的重要形式——射箭 3

8 铜器铭文中关于学校的记载 3

9 孔子开创私人办学 4

10 汉朝学童考试 5

11 汉武帝独尊儒术 5

12 汉朝实行察举策问 5

13 汉朝策问和射策 5

14 董仲舒像和董仲舒墓 6

15 熹平石经残片 6

16 汉代官学讲经画像砖 6

17 曹魏确立九品中正制 7

18 西晋辟雍碑 7

20 隋朝考试作用益重 8

19 自南北朝始考试作用日增 8

21 唐时参加科举自愿报名 9

22 “天下英雄入我彀中” 9

23 唐朝科举考生来源 9

24 唐朝选试通过方能授官 10

25 唐朝进士科 10

26 武则天创殿试先河 11

27 武则天时始设武举 11

28 开成石经碑文(局部) 12

30 曲江遗址 13

29 唐朝行卷之风 13

31 新科进士志满意得 14

32 雁塔题名 14

33 唐宪宗时李存诚等题名拓 14

34 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 15

35 宋真宗制定殿试详细条例 15

36 欧阳修通过科举考试扭转文风 16

37 苏轼兄弟应试制科 16

38 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 16

39 大程书院 16

41 北宋大观圣作之碑 17

40 伊川书院 17

43 朱熹像 18

44 嵩阳书院 18

42 南宋临安贡院 18

45 文天祥考中状元记录 19

46 白鹿洞书院 19

47 学海堂书院考试题目 19

48 女真进士题名碑 20

49 元朝进士题名碑 20

52 明朝状元赵秉忠和其殿试试卷 21

53 赵秉忠试卷 21

50 明太祖颁行《科举成式》 21

51 明成祖实行南北监及科举与学校结合 21

54 明清北京贡院 22

55 北京贡院内的考棚、明远楼及号舍 22

56 北京国子监大门 23

57 辟雍前的琉璃牌坊 23

58 北京孔庙内进士题名碑林 23

60 顾炎武痛斥科举考试 24

59 小雁塔 24

61 自然科学倍受冷遇 25

62 顺治元年(1644)关于开科考试的诏令 25

63 顺治十二年(1655)礼部尚书胡世安等关于磨勘各省乡试卷将与例不符的考生及考官予以处罚的题本 26

64 顺治十二年(1655)礼部尚书恩国泰等关于国子监各生员学习时间宜作分别的题本 27

65 太和殿侧殿试 27

66 康熙十二年(1673)小金榜 28

67 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登科录 28

69 体仁阁考试“博学鸿词” 29

68 康熙帝举行制科考试 29

70 康熙二十三年(1684)关于国子监助教官员应由吏部考取优于文学者补用的谕令 30

71 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登科录 30

72 康熙五十年(1711)、康熙五十一年(1712)江宁织造李煦关于江南乡试贿买举人案审拟情形的奏折 31

73 康熙五十七年(1718)江宁织造李煦关于安徽商人请将子侄考试举人仿照满洲蒙古与官生等例另编商籍字号的奏折 31

74 康熙三十六年(1697)会试题目 32

75 雍正元年(1723)恩科顺天乡试题目 33

76 顺天乡试试卷 34

77 雍正元年(1723)顺天乡试主考官并会试总裁朱轼等关于恭进癸卯恩科乡会试元魁各十卷伏祈钦定的奏折 35

78 雍正二年(1724)顺天乡试主考官田从典等关于恭拟四书试题伏祈钦定的奏折 36

79 雍正四年(1726)顺天乡试主考官蒋廷锡等关于恭进前十名试卷清录伏候钦定的奏折 36

81 雍正十三年(1735)顺天府府丞周绍龙关于八旗童生报名旗考请照汉学之例的奏本 37

80 雍正八年(1730)贵州学政晏斯盛关于大定府岁试童生入学请增加名额的奏折 37

82 乾隆元年(1736)管理礼部事务的和硕履亲王允祹关于恭请钦定会试考官回避子弟试题的奏折 38

83 乾隆元年(1736)大学士张廷玉关于考试博学鸿词并请钦定试题的奏折 38

84 乾隆帝增试试帖诗 39

85 乾隆元年(1736)顺天府尹陈守创关于恭请钦定乡试考官回避官生试题的奏折 40

86 乾隆元年(1736)关于考取博学鸿词人员如何授官应查例具奏的谕令和大学士鄂尔泰等恭呈试卷的奏折 40

87 乾隆元年(1736)刑部左侍郎励宗万关于孝廉方正科考试宜慎重进行的奏折 41

88 乾隆元年(1736)乾隆帝在奏折上朱笔钦定考试试题 41

89 乾隆二年(1737)乾隆帝着刑部尚书孙嘉淦总管国子监事的谕令 42

90 乾隆二年(1737)山东学政李光墺关于制科学士宜敦实学的奏折 42

92 乾隆二年(1737)大学士张廷玉等关于恭请钦点大臣监考新科进士并钦命试题的奏折 43

91 乾隆二年(1737)刑部尚书总管国子监事孙嘉淦等关于太学应行事宜的奏折 43

93 乾隆二年(1737)礼部为请定科场誊录定例事致总理事务处的移会 44

94 乾隆二年(1737)通政使司左参议马璘关于变通翻译科考试事宜的奏折 44

95 乾隆三年(1738)陕西道监察御史巴时泰关于誊录翻译试卷的奏折 45

96 乾隆三年(1738)乾隆帝着朝臣凡通晓翻译者应在礼部报名侯旨考试的谕令 45

97 乾隆三年(1738)大学士张廷玉等关于考试翻译誊录以补各官员缺及恭请钦点考试大臣的奏折 46

98 乾隆六年(1741)监察御史武柱等关于顺天乡试场闱事宜的奏折 46

99 乾隆九年(1744)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励宗万关于严禁科场夹带之弊的奏折 47

100 乾隆九年(1744)工部尚书哈达哈等关于严搜顺天乡试考生怀夹情弊的奏折(附清单) 47

102 乾隆九年(1744)湖南巡抚蒋溥关于武闱之条例的奏折 48

101 乾隆九年(1744)关于顺天乡试搜出夹带士子甚多其乡试中额量为裁减的谕令 48

103 乾隆十二年(1747)关于将朱批记载中式进士任职名单妥为收贮的旨令(附清单) 49

104 乾隆十五年(1750)关于考官阅卷时,遇有籍系同省之考生,应由主考临时对调的谕令 49

105 乾隆十六年(1751)关于召试士子谢墉等人特赐举人的谕令 50

106 保和殿内殿试 50

107 箭亭举行武举殿试 51

108 殿试卷面 51

109 殿试考卷 52

110 乾隆十六年(1751)小金榜 52

112 乾隆二十一年(1756)关于自己卯科为始,乡试论、表、判概行删省,自明年会试为始,第二场加试表文的谕文 53

111 乾隆十九年(1754)小金榜 53

113 乾隆二十二年(1757)关于自本年为始第二场表文可易以五言六韵唐律一首的谕令 54

114 乾隆二十三年(1758)顺天学政金德瑛关于办理顺天童试枪手夹带等案情形的奏折 54

115 乾隆二十五年(1760)御史杨方立关于请自今年会试为始裁去 录概用原卷校阅的奏折 55

116 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帝着悉心筹勘顺天贡院的谕令 55

117 乾隆三十年(1765)关于江苏安徽进献诗赋诸生考取一二等举人俱授官赏缎的谕令 56

118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关于任命顺天武乡试考官的谕令 56

119 乾隆三十四年(1769)山东学政韦谦恒关于严惩混乱坐号之童生的奏折 57

120 乾隆三十五年(1770)、乾隆三十六年(1771)广西巡抚陈辉祖关于武闱试卷的奏折和云南巡抚诺穆亲关于文武乡试用笔的奏折 57

122 乾隆五十二年(1787)关于明年乡试先以《诗经》出题,次年会试用《书经》。俟下次乡试再用《易经》,以后则按乡会试分科轮用《礼记》、《春秋》,以使士子兼熟精通的谕令 58

121 乾隆四十二年(1777)关于乡会试同考官阅卷不必拘泥五经分房,应均匀派阅的谕令 58

124 嘉庆五年(1800)吏科掌印给事中邵自昌关于国子监俊秀贡监生乡试录科仍照旧制的奏折 59

123 嘉庆四年(1799)小金榜 59

125 嘉庆六年(1801)关于恩赏本年恩科会试未中年老举子尹秀生等人官衔的谕令(附奏片) 60

126 嘉庆六年(1801)关于新进士复试考试由乾清宫改在保和殿的谕令 61

127 嘉庆六年(1801)关于本年宗室乡试系开科伊始,应加恩于每九名取中一名的谕令 61

128 嘉庆六年(1801)关于武举会试复试,如有马、步、箭、弓、刀、石不符者,应照文举会试复试之例的谕令 62

129 嘉庆六年(1801)兵部尚书丰绅等关于恭进辛酉恩科武会试内场双单号卷数及上三科中额清单的奏折 62

130 嘉庆六年(1801)关于各省武乡试题名录内,应将中式武生马、步、箭、弓、刀、石技艺逐一分注清楚的谕令 63

131 嘉庆八年(1803)、道光十四年(1834)翰林院孔目及汉荫生考试试题 63

133 嘉庆十年(1805)、道光三年(1823)、道光十七年(1837)御史考试试题 64

132 嘉庆九年(1804)、咸丰十一(1861)孝廉方正考试试题 64

134 嘉庆十年(1805)都察史左都御史英善等关于进呈本科翻译会试宗室试卷恭请钦定中额的奏折 65

135 嘉庆十年(1805)、道光三年(1823)荫生考试试题 65

136 嘉庆十年(1809)、道光十八年(1838)恩监生考试试题 66

137 嘉庆十年(1805)、道光三年(1823)、道光十三年(1833)国子监学正学录考试试题 66

138 嘉庆十一年(1806)掌山西道监察御史杨昭关于乡会试请遵照乾隆二十二年旧制以复经学的奏折 67

139 嘉庆十二年(1807)关于重申武闱外场以骑射技勇为重,内场按新定条例默写武经的谕令 67

140 嘉庆十六年(1811)山西学政周系英关于皇帝西巡召试士子请成定例的奏折 68

141 嘉庆十六年(1811)关于巡幸五台山召试士子的谕令 68

143 王鼎迎子乡试归来诗 69

142 嘉庆十六年(1811)、嘉庆二十二年(1817)殿试考试试题 69

145 嘉庆二十二年(1817)关于未经散馆之一甲进士自此为始如遇考试试差毋庸与考的谕令 70

144 嘉庆二十二年(1817)关于嗣后新进士朝考,试题应裁去诏一道,以论疏诗三项命题的谕令 70

146 嘉庆二十四年(1819)关于考试试题由《四书》题文二篇减去一篇,添《五经》题文一篇的谕文 71

147 嘉庆二十四年(1819)关于翻译科乡会试复试试题,定为翻译古今文一篇 71

148 道光元年(1821)关于翻译考试应由左右翼副都统带兵稽查弹压,令士子鱼贯入场,以肃场规的谕令 72

149 道光元年(1821)礼部关于简派大臣阅看满洲蒙古翻译举人复试试卷的奏片 72

150 道光元年(1821)关于大教习到馆考课之期,庶吉士等俱当在馆将诗赋写作全完交与评定的谕令 73

151 道光二年(1822)关于嗣后顺天武乡试于十月初五日开弓,十一日出榜的谕令 73

153 道光二年(1822)、道光三年(1823)、道光六年(1826)朝考考试试题 74

152 道光二年(1822)翻译乡试和会试考试试题 74

154 道光二年(1822)关于自次年为始浙江旗籍文武举人等进京会试路费由藩库借支按年报部核销的谕令 75

155 道光二年(1822)贡监考试试题 75

156 道光三年(1823)癸未科武殿试考试拟取名次清单 76

157 道光五年(1825)关于大兴宛平县承办顺天乡试和礼部会试科场,于食盐水利项下筹加乡会试津贴,毋庸造册报销的谕令 76

158 道光十三年(1833)关于山西官绅聂子惠等人捐修书院考棚应交部从议叙以示奖励的谕令 77

159 道光十三年(1833)会试复试试题 77

160 道光十三年(1833)散馆考试试题 78

161 道光十三年(1833)、道光十九年(1839)考试及补考翰林、翰詹试题 78

163 道光十四年(1834)录科清汉考试试题 79

162 道光十四年(1834)考试俄罗斯学生试题 79

164 道光十五年(1835)汉教习考试试题 80

165 道光十六年(1836)翻译官考试试题 80

166 道光十七年(1837)京堂考试试题 81

167 道光十七年(1837)乡试复试试题 81

168 道光十八年(1838)助教考试试题 81

169 道光十八年(1838)笔帖式考试试题 82

170 道光十九年(1839)补行大考试题 82

173 道光二十年(1840)散馆等第录用单 83

172 道光十九年(1839)翻译乡试试题 83

171 道光二十年(1840)宗室复试试题 83

174 咸丰五年(1855)、咸丰十一年(1861)补考优生选拔生试题 84

175 状元翁同龢 84

176 咸丰六年(1856)大金榜 85

177 咸丰七年(1857)汉誊录考试试题 85

178 咸丰九年(1859)钦派王大臣载垣等关于审拟平龄科场案内各员罪名的奏折(附主考官柏葰等人的供词) 86

179 咸丰九年(1859)关于将听受嘱托的顺天乡试主考官柏葰即行处斩的谕令 86

180 咸丰九年(1859)关于新进士孙家鼐等人授官的谕令 87

181 咸丰九年(1859)奉天府文武生童报部名册 87

183 咸丰十一年(1861)、光绪五年(1879)翻译录科考试试题 88

182 咸丰十一年(1861)试差考试试题 88

184 咸丰十一年(1861)翻译童生考试试题 89

185 咸丰十一年(1861)补行庚申恩科武殿试试题 89

186 咸丰十一年(1861)驻防乡试考试试题 90

187 同治元年(1862)福建省文闱乡试未中年老生员钦赐副榜的清单 90

188 同治三年(1864)翻译童生考试试题 91

189 同治五年(1866)关于嗣后每遇乡试之年礼部应将科场条例及续增事宜先期颁发各省的谕令 91

190 同治七年(1868)关于本年散馆庶吉士崇绮(同治四年一甲一名进士)等人授官的谕令(附散馆单) 92

191 同治七年(1868)礼部关于恭请钦派朝考阅卷大臣的奏片 93

192 同治七年(1868)关于本年考试各省之优生分别以知县教职任用的谕令 93

194 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乡试考试差京堂及不愿赴考人员名单 94

193 同治七年(1868)同治帝着惇亲王景寿等校阅武殿试的谕令 94

195 同治十年(1871)同治帝着载龄、李幼藻教习庶吉士的谕令 95

196 同治十年(1871)礼部关于简派大臣阅看各省优贡生试卷的奏片 95

197 同治十年(1871)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关于选派聪颖子弟前赴欧美各国学习技艺的奏折 96

198 同治十二年(1873)礼部关于钦点考试试差阅卷大臣的奏片 96

199 同治十二年(1873)吏部关于简派进士出身人员阅看考孝廉方正试卷的奏片 97

200 同治十二年(1873)各省乡试正副考官名单 97

201 光绪三年(1877)武科大金榜 98

202 光绪十二年(1886)盛京将军庆裕等关于录取翻译童生名数的奏折 98

204 光绪十五年(1889)光绪己丑年乡榜同年单 99

203 光绪十五年(1889)小金榜 99

205 会试试卷 100

206 光绪十八年(1892)小金榜 101

207 蔡元培试卷 101

208 会试考官名录 102

209 光绪十九年(1893)浙江巡抚崧骏关于请将函托考官贿嘱关节之周福清即行革职归案审讯的奏折 103

210 光绪十九年(1893)关于严加根究周福清谴役投书贿嘱关节案的谕令 103

211 光绪十九年(1893)关于将丁忧内阁中书周福清即行革职查拿到案严审的谕令 104

212 光绪十九年(1893)关于嗣后乡会试均按照例定时刻交卷不准给予蜡烛的谕令 104

214 光绪二十年(1894)散馆等第录用名单 105

213 光绪二十年(1894)关于嗣后文武新进士前三名于传胪前一日引见即赴部演礼的谕旨 105

215 光绪二十一年(1895)散馆等第单 106

216 光绪二十一年(1895)武科小金榜 106

217 光绪二十三年(1897)甘肃学政刘世安关于各属科考并西宁岁科考一律完峻情形的奏折 106

218 光绪二十四年(1898)关于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首宜先举办及恩准匠工子弟入学学习的谕令 107

219 光绪二十四年(1898)关于新科进士夏同龢等人授官情形的谕令 108

220 光绪二十四年(1898)和硕礼亲王世铎等关于遵旨筹办京师大学堂的奏折 108

221 光绪二十四年(1898 湖南巡抚陈宝箴关于遵旨筹议变通武科新章的奏折 109

222 光绪二十四年(1898)贵州巡抚王毓藻关于乡会试头场请试《四书》、《五经》的奏折 109

223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大学士昆冈等关于拟俟庚子和议就绪再行举办乡会试的奏折 109

225 光绪二十七年(1901)慈禧皇太后关于照博学鸿词科例开经济特科并于本届会试前举行的懿旨 110

224 光绪二十七年(1901)大学士昆冈等关于将恩正两科乡会试归并举行的奏折及京师贡院急宜修葺的奏片 110

226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广西巡抚黄槐森关于保荐尹恭保等人参加经济特科考试的奏折 111

227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关于自明年为始一切乡会试等考试,凡《四书》、《五经》均不准用八股文的谕令 111

228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关于嗣后武生童考及武科乡会试一律永远停止的谕令 112

229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关于各省选派学生出洋游学及考验奖励事宜的谕令 112

230 光绪二十九年(1903)关于钦点本年会试考官的旨令 113

231 光绪二十九年(1903)关于本年会试各省驻防取中名额的谕令 114

232 光绪二十九年(1903)关于四月初八日在保和殿考试庶吉士散馆的谕令 114

234 光绪三十年(1904)礼部关于殿试礼节事致内务府的咨文 115

233 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会试同年单 115

235 光绪三十年(1904)清代末科小金榜及商衍鎏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 116

236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兵部尚书周馥关于选派员匠分赴英德各国工厂学习制造以裕军储的奏折 116

237 光绪三十一年(1905)关于废止科举的谕令 116

238 光绪三十三年(1907)学部关于议复袁世凯请赐詹天佑等四人以各专科进士出身事致外务部的咨文 117

239 光绪三十三年(1907)宪政编查馆关于核订游学毕业生廷试录用章程及游学毕业生办法等事致外务部的咨文 118

240 光绪三十四年(1908)留学生李兆濂汇报在比利时学习情况的致家人的信笺及照片 118

241 宣统元年(1910)学部关于奉旨赏给游学生詹天佑工科进士,严复文科进士致外务部的咨呈 119

242 学部咨送游学毕业生履历及拟赏各专科进士举人单 119

243 童试卷 120

244 蒙满文翻译童试卷 121

245 乡会试闱墨 122

246 朱卷 123

247 殿试试卷 124

248 武科殿试试卷 124

249 殿试试卷 125

250 武科殿试试卷 125

251 徐世昌试卷 126

252 考官试卷 126

254 殿试武举中式人员履历单 127

253 殿试考试记录单 127

255 殿试事宜单 128

256 殿试散馆事宜单 128

257 乡试题名录 129

258 乡试题名录 130

259 会试题名录 131

260 《钦定科场条例》 132

261 《钦定科场条例》中对正副考官入闱的规定 132

262 《钦定科场条例》中对内外帘官用笔笔色的规定 132

264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133

263 《钦定武场条例》 133

265 广东潮州摩崖石刻题名(一)皇明洪武甲子科题名 134

266 广东潮州摩崖石刻题名(二)皇明嘉靖己酉科题名 134

267 广东潮州摩崖石刻题名(三)皇明嘉靖己卯科题名 134

268 广东潮州摩崖石刻题名(四)皇明嘉靖辛酉科题名 134

269 韩城清代三元名单 135

270 韩城明清两代科举一览表 135

271 江南贡院明远楼 135

272 江南贡院至公堂 135

275 江南贡院碑刻 136

273 江南贡院号舍 136

274 南京考棚 136

276 光绪五年(1879)江南乡试第三场试题 137

277 两广贡院号舍 137

278 川北道贡院 137

279 川北道贡院考生点名处 137

280 川北道贡院考官用房 138

281 河南贡院考棚 138

282 河南贡院碑 138

284 河南闱墨 139

285 光绪年间湖北乡试考卷 139

283 学田膏火资助碑 139

286 陕西督学署与贡院图 140

287 光绪年间陕西乡试考题 140

288 陕西乡试题名碑录 140

289 明朝陕西商州城池图 141

290 商州城的考院图 141

291 陕西韩城县学宫明伦堂 141

292 陕西韩城县学宫尊经阁 141

296 东槐考院监考官休息处 142

298 东槐考院厢房 142

297 东槐考院考官官厅 142

295 东槐考院龙门 142

294 陕西蒲城县东槐考院 142

293 陕西蒲城县学宫泮池 142

299 云南贡院至公堂 143

300 河北定县贡院 143

301 河北定县贡院后楼 144

302 广东嘉应州学宫图 144

303 广东五华县学宫图 145

307 探花及第坊 146

306 进士坊 146

305 进士匾额 146

304 登科指南 146

308 状元楼 147

309 瞻之在前 148

310 科甲联芳 148

311 科第蹭蹬 149

314 赶考挑子 150

315 考场油灯 150

316 挟带布褂 150

313 考篮 150

312 殿试考桌 150

317 挟带布褂 151

318 近科分韵馆诗全集 152

319 魁星点斗图 152

320 观榜图 153

321 江苏桃花坞年画“状元及第图” 154

322 《西厢记》插图 155

323 清代瓷瓶、瓷盘“荣归乡里”图 156

324 升官图 156

325 杨柳青年画 157

326 明清科举考试程序图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