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言 1
第一章 两周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 9
第一节 原始文明的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10
第二节 王权初造时期的政治选择 18
第三节 殷商时期的重民保民信息 23
第二章 商周政权的转移与民本思想的萌芽 37
第一节 神佑王权的转移 37
第二节 “敬天保民”思想的提出与周初民本思想的萌芽 45
一、“天命靡常”——周初统治者的王权转移论 46
二、民情是一面镜子 55
三、明德与保民 59
第三节 西周中后期的政治走势和民本思想的发展 71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民本主义思潮的兴起 85
第一节 礼坏乐崩下的社会变迁 85
一、王室衰微权力下移 87
二、王纲废弛礼坏乐崩 90
三、权力纷争愈演愈烈 96
第二节 民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新认识 101
一、民在战争胜负与国家兴亡中作用的新认识 102
二、君民关系的新阐释 110
三、天民观念的新旧交替 122
四、民本政治的新动向 127
第四章 孔子的民本思想 135
第一节 孔子的身世和社会遭遇 135
第二节 仁的学说与德治思想 138
一、孔子的基本政治倾向 139
二、仁的学说 142
三、德治——孔子民本政治的实践 145
四、孔子民本思想的历史评说 159
第五章 社会变革的加剧与思想领域的解放 164
第一节 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和封建政权的初步建立 165
第二节 新士人队伍的兴起和思想领域的解放 174
一、新士人队伍的兴起 175
二、士人地位的提高和思想领域的解放 178
第六章 百花齐放——民本思想发展的新时代 182
第一节 墨子的民本思想 183
一、墨子其人及其基本政治倾向 183
二、墨子学说中的民本思想 187
三、墨子民本思想的简单评说 199
第二节 孟子的民本思想——先秦民本思想发展的新高度 203
一、传统与现实之间的继承与探索 203
二、仁政学说 219
三、仁政学说的历史际遇 230
第三节 老庄的民本思想 233
一、“贵以贱为本”——老庄民本思想的认识基础 233
二、爱民利民——老庄的民本实践论 241
三、“无为”政治的简短评价 249
第一节 霸道的胜利 254
第七章 霸道的胜利和战国中后期的势利主义思潮 254
第二节 势利主义思潮的兴起 258
第八章 民本思想的转型及其与集权政治的整合 267
第一节 荀子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和改造 267
一、荀子其人及其君本论 268
二、“舟”与“水”——君民关系说和重民保民思想 276
三、荀子重民保民思想的简短评说 283
第二节 法家学说中的利民思想 289
一、商鞅、韩非的基本政治倾向和对民的认识 290
二、“利而用之”——商、韩法治思想的另一层面 295
三、法家利民思想的历史评说 300
第三节 民本思想与封建集权政治的整合 303
一、封建政治的一统与专制思想的运作 303
二、民本思想与集权政治的最终整合 308
主要参考文献 317
后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