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探秘 经络整体调整对皮肤医疗·美容·抗衰老的突出效果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定忠,李秀章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5643508
  • 页数:257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3

第一编 经络感传的临床研究 3

第一章 经络感传的研究方向与原则 3

第一节 经络感传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内涵 3

第二节 经络感传研究方向的重要性 3

一、肯定现象 4

二、掌握规律 4

三、提高疗效 4

四、阐明本质 4

第二章 经络感传的临床观测 5

第一节 经络感传的一般特性 5

一、感传的普遍性 5

二、感传的感觉性质 5

三、感传路线的循经性 6

四、感传路线的宽度 17

六、感传的速度 18

五、感传的方向 18

七、感传的深度 20

第二节 经络感传的规律性特征 21

一、感传的循经性、趋病性和效应性三者并行 21

二、经络感传的对称性和制约性 22

三、感传的交叉对应性与制约性 25

四、感传的超体节性特征 25

五、经络的全息性感传 27

六、经络感传的可阻规律 33

七、经络感传的可控规律 35

八、经络感传的趋病规律 35

九、同名经交叉对应感传 36

第三节 经络感传的其他特性 40

一、感传的中顿 40

二、感传的接力 40

三、感传的后效应 40

四、感传的改路与绕行 40

五、感传的泛化 41

七、感传的激发 43

六、影响感传的因素 43

八、感传的减退 44

九、变异感传 45

第三章 生理性感传 46

第一节 经穴刺激诱发感传 46

一、体穴诱发感传 46

二、耳穴诱发感传 47

五、眼穴诱发感传 54

三、面穴诱发感传 54

四、头穴诱发感传 54

六、督脉穴诱发感传 55

七、背俞穴诱发感传 55

第二节 自主性节律性感传 56

一、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56

二、自主性感传及变化过程 56

一、脑性感传 61

第三节 脑感感传 61

二、意念诱发感传 63

三、幻肢感传 64

四、离体接通感传 65

第四节 语言诱发感传 65

一、语言诱发感传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65

二、十四经感传路线的语言诱发 66

三、十四经大循环的语言诱发感传 67

四、两侧本经对流的语言诱发感传 68

五、同名经交叉对流的语言诱发感传 70

第四章 生理性感传与麻感带 72

第一节 麻感带与感传的关系 72

第二节 麻感带的发现 72

第三节 麻感带的基本特点 72

第四节 麻感带的实验方法 72

一、弹簧压力棒测痛法验证麻感带 73

二、辐射热测痛法验证麻感带 73

第五节 麻感带的检测验证 73

三、利用血管运动反应变化验证麻感带 76

第六节 各经麻感带的观察结果 78

一、手太阴肺经麻感带 78

二、手阳明大肠经麻感带 78

三、足阳明胃经麻感带 83

四、足太阴脾经麻感带 83

五、手少阴心经麻感带 85

六、手太阳小肠经麻感带 88

七、足太阳膀胱经麻感带 88

八、足少阴肾经麻感带 91

九、手厥阴心包经麻感带 92

十、手少阳三焦经麻感带 92

十一、足少阳胆经麻感带 92

十二、足厥阴肝经麻感带 96

二、手三阳经麻感带 100

第七节 三经并发麻感带 100

一、手三阴经麻感带 100

第八节 耳穴麻感带 101

一、耳穴麻感带的发现 101

二、耳穴麻感带的基本特点 101

三、耳穴十四经麻感带路线 101

第五章 经络感传与经络环 102

第一节 经络环的形成 102

第二节 十二经经络环 102

第三节 经络环是经络的基本结构 102

第六章 经络激发点与经络感传 115

第一节 经络激发点产生的条件与特征 115

第二节 经络激发点与穴位的联系 115

一、激发点反应在穴位处 115

二、激发点感传的穴位流注现象 115

一、激发点通向本经的感传 117

二、激发点通向表里经的感传 117

三、激发点与耳穴的联系 117

第三节 经络激发点与经络的联系 117

三、激发点通向同名经的感传 118

四、督脉多节同经感传 119

第四节 经络激发点横络诸经 120

第五节 经络激发点与内脏的联系 120

第六节 经络激发点揭示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20

一、病理性麻感带的发现 121

三、自主性多经轮番传导 122

第三节 自主性节律性循经皮丘带 122

第二节 自主性节律性循经发汗 122

第一节 自主性节律性感传 122

二、自主性针刺后续感传 122

一、自主性持续性感传 122

第七章 经络感传与植物神经系统反应 122

第四节 自主性节律性循经红线、白线 123

第五节 循经色素带 123

第二节 循经麻胀感传 124

第一节 循经痛感感传 124

第八章 病理性循经感传 124

一、病理性感传与生理性感传的相同点 125

二、病理性感传与生理性感传的不同点 125

第三节 病理性与生理性感传特征的主要异同 125

第九章 病理性麻感带 126

第一节 脑震荡诱发麻感带 126

二、病理性麻感带的特征及规律 130

三、各种脏腑疾病循经麻感带的分布 130

第二节 内脏病体表麻感带 130

第三节 内脏病循经麻感带的应用和意义 141

一、在临床实践方面的意义 141

二、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意义 141

第十章 隐性循经感传 143

第一节 隐性感传的发现和测定方法 143

一、隐性循经感传的发现 143

二、隐性循经感传的测定方法 143

一、各经测试点的选择 144

第三节 隐性感传线与古典经线重合率 144

第二节 隐性循经感传的主要特征 144

一、感传的循经性 144

二、感传的趋病性及效应性 144

二、隐性感传线与古典经线对照测试结果 145

第四节 隐性感传线与低电阻线重合率 145

一、皮肤电阻及低电阻线的测定 145

二、低阻线与隐性感传线对照测试结果 145

第五节 隐性感传与显性感传的关系 147

第一编参考文献 149

一、循经声信号的发现 153

三、循经声信号测试结果 153

二、循经声信号检测方法 153

第二编 经络感传的实验研究 153

第一节 声特性检测 153

第一章 经络感传线的检测 153

四、声波与体内其他声源的区别 156

五、声检测动物实验 156

一、循经低电阻点连线的测定 157

第二节 电特性检测 157

二、循经低电阻点与表皮缝隙连接 160

三、循经肌电图观测 162

四、循经电动力学研究 164

第三节 热特性检测 165

一、原理和方法 165

二、实验方法 165

三、实验结果 165

第四节 光特性检测 166

一、高压电场作用下,人体表面经穴发光图像观测 166

二、人体高发光线的发现及其与经线重合率 166

第五节 核素检测 168

一、核素经线检测在我国的进展 168

二、γ-闪烁照相对核素循经迁移轨迹的观测 169

三、甲亢病人(感传较显著者)的核素检测 170

三、经穴磁感传时域图像检测 171

二、经穴磁特性研究思路的建立和实施 171

第六节 磁特性研究 171

一、经穴磁特性研究的历史 171

四、针刺及感传过程的经穴磁频谱变化的一些规律性 175

第二章 感传的脑部检测 183

第一节 感传过程脑磁图的初步观察 183

一、不同状态下脑磁图时域图像 183

二、循经感传显著者胃经感传过程脑磁时域图像 183

三、感传较显著者胃经头维穴感传过程时域图像 188

四、针刺感传脑磁频域图像检测 188

第二节 针刺感传与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194

一、实验条件 194

二、实验对象、方法及数据处理 194

三、实验结果 195

第三节 感传过程脑电活动地形图的观测 196

一、关于感传对α节律的影响 196

四、讨论 196

二、关于感传对β节律的影响 197

第三章 感传的内脏及器官效应 207

第一节 循环系统效应 207

一、感传对心电的影响 207

二、感传对心音图的影响 208

三、感传对心磁图的影响 209

四、感传对心功能的影响 210

五、感传对血管及血流图的影响 213

第二节 消化系统效应 215

一、感传对胃电的影响 215

二、感传对胃肠蠕动的影响 215

三、感传对结肠运动的影响 216

第三节 呼吸系统效应 217

一、感传对支气管功能的影响 217

二、感传对肾功能对比观察 218

一、感传对泌尿功能的影响 218

二、感传对肺部血运的影响 218

第四节 泌尿系统效应 218

三、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 220

第五节 神经系统效应 221

一、感传对脑功能睡眠效应的影响 221

二、感传对大脑皮层体觉区诱发电位的影响 221

三、感传对外周神经效应的影响 222

第六节 特殊感官效应 224

一、感传对视觉效应的影响 224

二、感传对味觉效应的影响 224

第七节 感传对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224

第二节 钾离子测试结果 225

第三节 钠离子测定结果 225

第一节 钙离子测定方法及结果 225

第四章 针刺对经穴内外离子的影响 225

第四节 心率失常家兔内关穴H+浓度变化 226

第五章 感传显著者人体模型的建立 227

第一节 三项标准条件的验证 227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 227

二、试验方法及观察方法 227

三、观测结果 227

四、讨论 229

第二节 具备经络双向调整作用的验证 229

一、实验方法 229

二、测试结果及分析 229

三、讨论 230

四、结论分析 230

第二编参考文献 236

二、国际学者的公认 241

一、可见经络现象的发现 241

三、国家科委立项的依据 241

第一章 客观形象地证实经络的存在 241

第三编 经络实质及其内病外治机理 241

第一节 可见经络现象的发现与公认 241

第二节 可见经络现象的概述 242

第三节 十四经循经皮肤病的客观显示 242

第四节 经络现象与中医理论的吻合 243

一、肾开窍于二阴 243

二、恐伤肾 244

三、表里经、同名经的联系 244

第二节 经络环的实质 245

第二章 经络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245

第一节 经络环是经络的基本结构 245

第三节 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都是经络载体的组成部分 246

一、神经网络的参与 246

二、体液成分的参与 247

三、微循环的参与 248

第四节 钙离子在细胞机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248

一、钙离子在细胞活动中的第二信使作用 248

三、钙离子振荡与电场在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249

二、钙离子对细胞膜通透性的调节作用 249

第一节 从生理性感传内容分析 250

一、从感传线路分析 250

二、从感传诱发途径分析 250

第二节 从病理性感传内容分析 250

第三章 经络的中枢可能是脑 250

第三节 从自主性感传内容分析 251

第四节 从脑功能变化内容分析 251

第四章 经络的双向调整作用与机理 252

一、经穴与组织中心均有相对的低电阻特性,体表电场奇点和几何曲率极值点特性 253

二、“经络激发点”的经穴内脏联系 253

第五章 经络内病外治作用与机理 253

第一节 体表经穴与内部的联系 253

第二节 病理性经络环是内脏病的反映系统,生理性经络环是内脏与全身的调整系统 254

第三节 内病外治的核心机理在于脑磁频谱的反相关共振 254

第六章 “天人相应”的科学内涵 255

第三编参考文献 256

尾声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