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指南与应诉技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乐超,国修海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60707688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行政复议概述 1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征 1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 1

二、行政复议的特征 2

三、行政复议的历史发展 4

第二节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7

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共同点 7

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 8

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 10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原则 11

一、行政复议的一般原则 12

二、行政复议的特有原则 15

一、行政复议的任务 20

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任务和作用 20

二、行政复议的作用 22

第二章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26

第一节 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概念和确定原则 26

一、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概念 26

二、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确定原则 27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30

一、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31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32

三、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可以申请复议 34

四、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可以申请复议 35

五、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可以申请复议 36

六、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可以申请复议 37

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可以申请复议 38

八、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可以申请复议 38

九、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可以申请复议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39

二、对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40

一、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不能申请复议 40

第三节 不能申请复议的法定事项 40

三、对行政机关关于民事纠纷的仲裁、调解或者处理不服的,不能申请复议 41

四、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能申请复议 42

第三章 行政复议的管辖 44

第一节 行政复议管辖的概念、特征和原则 44

一、行政复议管辖的概念和特征 44

二、行政复议管辖的意义 45

三、行政复议管辖的原则 47

四、行政复议管辖的分类 49

五、行政复议管辖与行政诉讼管辖的区别 50

第二节 部门管辖 52

一、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 52

二、部门自身管辖 54

三、对派出机构的管辖 56

第三节 政府管辖 57

一、上一级人民政府管辖 58

二、政府自身管辖 59

三、政府对工作部门的管辖 60

四、政府对派出机关的管辖 62

第四节 特定情况下的复议管辖 62

一、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的管辖 62

二、不服法定授权组织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 65

三、不服行政委托组织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 67

四、不服经上级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 68

五、不服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其被撤销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管辖 70

六、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71

七、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73

第五节 关于行政复议管辖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74

一、关于对行政复议条例第22条的理解 75

二、关于派出机关能否行使复议管辖权的问题 76

三、关于对不设区的省辖市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管辖问题 77

四、关于不服计划单列市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问题 78

五、关于不服非常设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问题 78

六、关于不服行政性公司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问题 79

八、关于不服低半格代管业务部门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问题 80

七、关于主管部门内部机构行使复议管辖权的问题 80

第四章 行政复议机构 82

第一节 行政复议机关与行政复议机构 82

一、行政复议机关 82

二、行政复议机构 84

三、行政复议机关与行政复议机构的关系 85

第二节 行政复议机构的设置 87

一、设置行政复议机构的必要性 87

二、设置行政复议机构的原则 88

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复议机构的设置 89

四、行政主管部门复议机构的设置 90

第三节 行政复议机构和专职复议人员的职责 91

一、审查复议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91

二、向争议双方、有关单位及有关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91

三、组织审理复议案件 92

四、拟定复议决定 92

五、受复议机关法定代表人的委托出庭应诉 92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93

第五章 行政复议参加人 94

第一节 行政复议申请人 94

一、复议申请人的类型 94

二、复议申请权的界定 97

三、复议申请人的权利和义务 99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 101

一、行政复议被申请人应具备的条件 102

二、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确认 102

三、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权利与义务 106

第三节 行政复议的第三人 108

一、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 109

二、行政复议第三人的几种情况 110

三、行政复议第三人产生的程序 111

四、行政复议第三人在复议中的权利和义务 111

第四节 行政复议代理人 112

一、行政复议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 113

二、行政复议代理人的类型 113

三、行政复议代理人的选择 115

四、行政复议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 116

第五节 行政复议参加人资格的继承、变更和权利义务的承担 117

一、公民申请人资格的继承 117

二、法人或组织的复议参加人资格的变更 118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权利义务的承担 118

第六章 行政复议证据 121

第一节 行政复议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121

一、行政复议证据的概念 121

二、行政复议证据的特征 122

第二节 行政复议证据的种类及形式 123

一、行政复议证据的种类 123

二、行政复议证据的形式 125

第三节 行政复议中的举证责任 130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 130

二、行政复议中举证责任的承担 130

三、被申请人承担举证责任的意义 132

二、行政复议证据收集、调查应遵循的原则 133

一、行政复议证据收集、调查的概念和意义 133

第四节 行政复议证据的收集与调查 133

三、行政复议证据收集、调查的方法 134

四、行政复议证据的保全 135

第五节 行政复议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136

一、行政复议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 136

二、行政复议各种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136

二、行政复议申请的条件 139

一、行政复议申请的概念 139

第一节 行政复议的申请 139

第七章 行政复议程序 139

三、行政复议申请的方式 142

四、行政复议申请书 142

第二节 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 144

一、复议申请的审查 144

二、复议申请的处理 145

三、复议申请处理的法律文书 147

一、复议案件审理的方式 149

第三节 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 149

二、复议案件审理的程序 150

三、审查具体行政行为 152

第四节 行政复议决定 154

一、审理复议案件的法律适用 155

二、复议决定的种类 159

三、复议决定书 160

四、复议决定书的拟定与审签 162

第五节 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与复议决定的执行 162

一、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 162

二、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 165

第六节 行政复议期间与期限 169

一、行政复议期间 169

二、行政复议期限的法律规定 172

第七节 复议案件审理过程中几个实际问题的处理 174

一、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 174

二、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 176

三、复议停止和复议终止 178

四、申请人不服复议机关行为的救济措施 179

第八章 妨害行政复议的法律责任 182

第一节 妨害行政复议法律责任概述 182

一、妨害行政复议法律责任的概念 182

二、妨害行政复议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83

第二节 被申请人拒绝履行复议决定的法律责任 183

一、被申请人拒绝履行复议决定的法律责任的概念 183

二、被申请人拒绝履行复议决定承担法律责任的特点 184

二、复议人员失职或徇私舞弊承担法律责任的特点 185

第三节 复议人员失职或徇私舞弊的法律责任 185

一、复议人员失职或徇私舞弊的法律责任的概念 185

第四节 复议参加人或者其他人妨害行政复议的法律责任 186

一、复议参加人或者其他人妨害行政复议的法律责任的概念 186

二、复议参加人或者其他人拒绝、阻碍复议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承担法律责任的特点 187

第九章 行政侵权赔偿责任 188

第一节 行政侵权赔偿责任概述 188

一、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188

二、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的性质 190

一、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以违法为前提 191

第二节 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191

二、必须是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损害 192

三、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193

四、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193

第三节 行政侵权赔偿诉讼 194

一、行政侵权赔偿诉讼的概念与特征 194

二、建立行政侵权赔偿诉讼的意义。 195

第十章 行政侵权赔偿原则 198

第一节 行政处理赔偿前置原则 198

一、行政处理赔偿前置原则的含义 198

二、行政侵权赔偿的方式 198

第二节 行政侵权赔偿诉讼调解原则 199

一、行政侵权赔偿诉讼调解原则的含义 200

二、行政侵权赔偿诉讼调解应遵循的原则 200

第四节 行政机关首先赔偿原则 201

一、行政机关首先赔偿原则的含义 201

第三节 对财产损失全部赔偿原则 201

二、确立行政机关首先赔偿原则的意义 202

第五节 金钱赔偿为主原则 203

第十一章 行政侵权赔偿的范围与形式 204

第一节 行政侵权赔偿的范围和标准 204

一、行政侵权赔偿的范围 204

二、行政侵权赔偿的标准 204

一、行政侵权赔偿的形式 207

第二节 行政侵权赔偿的形式 207

二、行政侵权赔偿费用的来源 208

第十二章 行政应诉 210

第一节 行政应诉人员的概念与特征 210

一、作好行政应诉的意义 210

二、行政应诉人员的概念和特征 211

第二节 行政应诉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212

一、行政应诉人员应具有维护法律尊严的思想 212

二、行政应诉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 213

四、行政应诉人员应具有丰富的行政工作经验 214

三、行政应诉人员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214

五、行政应诉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215

第三节 行政应诉人员的选择和培养 215

一、行政应诉人员的选择 215

二、行政应诉人员的培养 217

第四节 行政应诉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219

一、行政应诉人员在行政诉讼中享有的法定权利 219

二、行政应诉人员在行政诉讼中应当履行的义务 220

第十三章 行政应诉遵循的基本原则 222

第一节 行政应诉遵循的一般原则 222

一、遵守独立审判原则 222

二、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223

三、遵循回避原则 224

四、遵循公开审判原则 225

五、遵循两审终审制原则 225

六、遵循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226

七、遵循辩论原则 227

八、遵循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228

一、遵循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具体法定原则 229

第二节 行政应诉应遵循的特有原则 229

二、遵循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 230

三、遵循行政机关负主要举证责任原则 232

四、遵循起诉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原则 235

一、收签法院送达的诉讼文书,报送有关领导阅示 238

二、认真审阅案卷材料,熟悉案情 238

第一节 作好应诉前的准备工作 238

第十四章 行政应诉的方法与技巧 238

三、调查访问,核实证据 239

四、写好答辩状 240

五、按法定时间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和答辩状 241

第二节 在庭审中要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243

一、要依法出庭应诉,维护行政机关的合法权益 243

二、充分利用自己享有的诉讼权利,积极参加法庭调查 244

三、法庭辩论的重点和技巧 246

一、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249

第三节 充分利用上诉权和申诉权,力争实现好的效果 249

二、行政机关不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提出申诉 250

第十五章 复议应诉法律文书 252

第一节 行政复议法律文书 252

一、行政复议法律文书的概念 252

二、行政复议法律文书的特点 252

三、行政复议法律文书的作用 258

四、行政复议文书制作的基本要求 260

第二节 行政起诉状 261

一、行政起诉状的概念与作用 261

二、行政起诉状的内容和写法 262

三、行政起诉状的格式和范例 265

第三节 行政上诉状 267

一、行政上诉状的概念与作用 267

二、行政上诉状的内容和写法 268

三、行政上诉状的格式和范例 271

二、行政答辩状的主要内容和写法 275

一、行政答辩状的概念与作用 275

第四节 行政答辩状 275

三、行政答辩状的格式与范例 276

第五节 行政申诉状 281

一、行政申诉状的概念与作用 281

二、行政申诉状的内容和写法 282

三、行政申诉状的格式与范例 284

第六节 行政诉讼代理词 286

一、行政诉讼代理词的概念与作用 286

二、行政诉讼代理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 287

三、行政诉讼代理词的格式与范例 288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92

附件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306

附件3:行政复议条例 324

附件4:行政复议法律文书格式 335

附件5: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时限对照表 369

附件6:规定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的法律、法规一览表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