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象山之“心即理” 1
第一节 综述 1
第二节 年谱各重要阶段之简述 18
第三节 论学书选录 29
第四节 语录选录 46
第二章 象山与朱子之争辩 55
第一节 象山鹅湖之会诗乃孟子学之表现——本体论的直贯与认识论的横列 56
第二节 尊德性与道问学之切义:直贯形态与静涵形态 64
第三节 朱子方面之心态与反应:《中和旧说》下之儱侗光景 70
第四节 中和新说之大义 79
第五节 中和新说后之发展 93
第六节 朱子对于象山之称赏 107
第七节 朱子之“诵言以攻之” 123
第八节 朱子之攻其为禅 132
第三章 王学之分化与发展 151
第一节 王学是孟子学 152
附录:致知疑难 172
第二节 王学底分派 188
第四章 《致知议辩》疏解 222
甲、引言 222
乙、王龙溪《致知议略》原文 229
丙、龙溪、双江《致知议辩》:双江难,龙溪答 231
第一辩 关于先后天、良知即中即和、良知即寂即感,以及现成良知等之论辩 231
第二辩 关于“乾知”之论辩 244
第三辩 关于“独知”之论辩 247
第四辩 关于“几”之论辩 254
第五辩 关于“不学不虑”之论辩 261
第六辩 关于“空空”之论辩 263
第七辩 关于“格物有工夫无工夫”等之论辩 266
第八辩 关于“误现成良知为告子生之谓性”之论辩 275
第九辩 馀辩 277
第五章 两峰、师泉与王塘南 279
第一节 自双江、念庵横生枝节后首判谁为王学之嫡传 279
第二节 刘两峰之“以虚为宗” 282
第三节 刘师泉之“悟性修命” 285
第四节 王塘南之“以透性为宗研几为要” 295
第六章 刘蕺山的慎独之学 314
第一节 综述 314
第二节 引文献以作系统的陈述 341
附录 379
宋明理学的几个问题与牟宗三的通释——读牟先生《心体与性体》、《从陆象山到刘蕺山》续&罗义俊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