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 1
1.1 活动星系核的分类 1
1.2 类星体 2
1.3 其他活动星系核和相关天体 9
1.4 红移论争 22
参考文献 30
第二章 类星体巡天 33
2.1 类星体巡天的一般原则 33
2.2 光学波段巡天 36
2.3 其他波段巡天 48
2.4 巡天结果 55
参考文献 59
3.1 主要观测特征 63
第三章 类星体连续光谱:从紫外到红外 63
3.2 大蓝包和小蓝包 69
3.3 红外辐射 85
3.4 光变 90
参考文献 104
第四章 类星体连续辐射:X射线和γ射线 108
4.1 X射线的主要观测特征 108
4.2 γ射线 123
4.3 高能辐射机制 127
4.4 与观测的比较 141
参考文献 154
第五章 类星体连续辐射:射电 158
5.1 主要观测结果 158
5.2 射电辐射机制 173
5.3 喷流和相对论运动 181
参考文献 189
6.1 主要观测结果 192
第六章 类星体发射线 192
6.2 发射线物理:光致电离模型 204
6.3 宽线区 217
6.4 窄线区 227
参考文献 236
第七章 类星体(AGN)模型 240
7.1 模型概述 240
7.2 类星体(AGN)中心黑洞 245
7.3 吸积盘 255
7.4 统一模型的检验 264
参考文献 274
第八章 寄主星系 277
8.1 寄主星系的形态 277
8.2 寄主星系的性质 283
8.3 环境 291
参考文献 292
第九章 类星体的空间分布和光度函数 295
9.1 统计方法 295
9.2 类星体的空间分布 301
9.3 计数 308
9.4 光度—体积检验 314
9.5 类星体光度函数 320
参考文献 334
第十章 类星体吸收线 338
10.1 吸收线光谱分析的一般原理 340
10.2 类星体吸收线分类 344
10.3 赖曼α森林 351
10.4 赖曼α森林的起源 363
10.5 重元素(金属)系统 374
10.6 宽吸收线系统和成协吸收线系统 385
参考文献 391
索引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