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第1节 地质学概述 1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 2
三、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2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 5
第2节 地质学发展简史 7
一、萌芽时期(远古—1450) 7
二、奠基时期(1450—1750) 7
三、形成时期(1750—1840) 7
四、发展时期(1840—1910) 8
五、20世纪地质学的发展(1910—1970) 9
六、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9
复习思考题 12
第2章 地球的基本特征 13
第1节 地球概况 13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3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16
第2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24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24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27
第3节 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34
一、基本概念 34
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35
三、地质作用的分类 36
复习思考题 37
第3章 矿物与岩石 38
第1节 概述 38
一、矿物与岩石的概念 38
二、矿物学与岩石学理论的建立 39
第2节 矿物 41
一、矿物的基本特性 41
二、矿物的分类 55
三、重要矿物简述 55
第3节 火成岩 71
一、岩浆、岩浆作用和火成岩的概念 71
二、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72
三、侵入作用 85
四、火成岩的成分 88
五、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91
六、火成岩的分类 94
七、主要火成岩简介 97
第4节 沉积岩 101
一、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102
二、沉积岩的特征 118
三、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128
第5节 变质岩 138
一、变质作用的因素 138
二、变质岩的特征 140
三、变质作用类型与变质岩 144
四、有关变质岩的几个问题 151
复习思考题 155
第4章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 157
第1节 概述 157
一、关于构造运动的概念 157
二、地壳构造与演化理论的建立 158
第2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160
一、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160
二、构造运动的证据 163
三、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169
第3节 褶皱构造 178
一、褶皱的概念 178
二、褶曲要素 180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181
四、褶曲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186
五、褶皱的组合类型 187
六、如何在野外认识褶皱构造 190
七、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193
第4节 断裂构造 194
一、节理 194
二、断层及其几何要素 204
三、断层的分类 206
四、断层的组合类型 214
五、怎样识别断层 217
六、研究断层的意义 224
七、韧性断层与区域性大断裂 227
第5节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30
一、新构造运动 230
二、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 235
三、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237
四、地震强度 243
五、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248
六、地震预报 255
第6节 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263
一、地槽-地台说 263
二、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 271
三、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 273
四、板块构造学说 282
复习思考题 300
第5章 地壳演化简史 302
第1节 概述 302
一、地层学理论的建立 302
二、时间标尺的建立 304
第2节 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307
一、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307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 312
三、构造历史分析 317
四、地层系统 317
第3节 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 321
一、太古宙 322
二、元古宙 328
三、震旦纪 336
第4节 早古生代 340
一、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340
二、加里东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 343
三、早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346
第5节 晚古生代 350
一、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发展 351
二、海西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格局变化及地史特征 356
三、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361
第6节 中生代 366
一、中生代生物界的新发展 367
二、中生代全球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 372
三、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375
第7节 新生代 381
一、古近纪 382
二、新近纪 387
三、第四纪 390
复习思考题 406
第6章 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 407
第1节 矿产资源 407
一、基本概念 407
二、内生矿床 410
三、外生矿床 419
四、变质矿床和多成因矿床 432
第2节 地下水资源 436
一、含水层与隔水层 436
二、地下水的类型 439
三、储水构造 440
四、地下水开采需要注意的问题 442
第3节 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 445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 445
二、水利工程 450
三、道路工程 454
第4节 地质灾害与地球化学环境 461
复习思考题 462
参考文献及指导读物 463
第一版后记 466
第二版后记 467
第三版后记 468
第四版后记 470
附表 地质年代表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