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心理保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训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10052085
  • 页数:6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聚焦当前我国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立足于大量心理实验的数据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丰富的资料和翔实的内容揭示了心理健康对国家公务员的工作态度、行政绩效乃至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影响,从学理上对公务员心理保健的必要性做了充分的说明,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给公务员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理保健方法和指导,相信对提高公务员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书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国家公务员、党政机关工作者以及高校师生研究参考。

序 1

第一章 公务员心理健康概述 1

一、公务员心理保健的意义 2

(一)个体生活幸福、事业有成的必要条件 3

(二)国家行政管理良性运作的迫切要求 4

(三)当前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加强心理保健 6

二、公务员的现代健康观念 7

(一)个体的健康应该是身心健康的有机统一 9

(二)个体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可互为因果 9

(三)个体的心理健康是个动态的连续变化过程 11

(四)心理保健不仅要重视防治疾病,更要全面提升素质 12

三、心理健康及其界定 12

(一)心理健康的等级 12

(二)区分心理异常与正常的心理学原则 14

(三)心理异常与正常的评判依据 15

四、中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讨论 17

(一)西方学者的心理健康观 17

(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 21

(三)我国当代学者的心理健康观 26

五、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运用 31

(一)公务员心理健康标准 31

(二)公务员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7

第二章 心理的产生与发展机理 40

一、心理活动及其倾向性与特性 40

(一)心理活动 40

(二)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41

(三)心理活动的特性 44

(一)心理认知 48

二、心理认知、心理体验和心理发展动力 48

(二)心理体验 64

(三)心理发展动力 75

第三章 人格与公务员施政 79

一、人格概述 80

(一)人格的含义 80

(二)人格的结构 85

(三)人格的特征 87

二、人格的类型理论 91

(一)类型论 91

(二)人格特质论 96

(三)动力人格论 99

三、人格——职业类型适配理论 112

(一)特质理论 113

(二)发展理论 121

四、公务员人格 128

(一)MBTI人格测试与公务员人格状况 128

(二)公务员人格对行政行为的影响 136

(三)关于个性施政的讨论 142

第四章 公务员的自我意识 161

一、自我与自我意识理论概述 162

(一)西方心理学家关于自我的理论述要 163

(二)中国心理学家关于自我的见解 169

二、公务员自我意识的缺陷及其形成 174

(一)自欺欺人的虚荣心理 175

(二)嫉贤妒能的自卑心理 177

(三)刚愎自用的自负心理 179

(四)失去自我的从众心理 180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保持对自我的客观评价 181

三、公务员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181

(二)积极地悦纳自我,保持恰如其分的自信 183

(三)科学地塑造自我,保持追求目标的坚定性 184

(四)及时地调整自我,保持与时俱进的人生历程 187

第五章 公务员的政治心理 191

一、政治心理的发生及制约因素 192

(一)政治心理产生的社会环境 193

(二)政治心理产生的主观基础 195

二、政治心理的特征 197

(一)从存在形式看,政治心理具有自发性、差异 197

性、潜隐性、现实性以及整体倾向的相对稳定性与具体内容的易变性 197

(二)从反映内容看,政治心理具有阶级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200

三、政治心理对行政行为的影响 201

(一)方针政策的制定依据 201

(二)社会变革的制约力量 203

(三)政治实践的重要导向 204

(四)行政组织的凝聚力量 205

(五)公职人员的无形约束 206

四、政治权力的特性与公务员病态政治心理表现 206

(一)政治权力的特性 206

(二)公务员病态政治心理表现 209

五、腐败的政治心理分析 214

(一)不良的政治心理环境导致的不自觉的腐败 215

(二)病态政治心理产生的必然性腐败 220

(三)失衡政治心理导致的突变性腐败 221

六、公务员健康政治心理的培养 224

(一)理想信念的激励——柔性教育 225

(二)制度法规的引导——刚性教育 228

(三)社会环境的支持——显性教育 232

(四)健康文化的导向——隐性教育 234

(五)领导干部的示范——活性教育 238

(六)他山之石可攻玉——理性教育 238

第六章 公务员人际交往心理 240

一、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 240

(一)人际关系 241

(二)人际交往 248

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251

(一)人际吸引 251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259

三、人际交往的理论 261

(一)社会交换理论 261

(二)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263

(三)自我表露理论 265

(四)交往分析理论(PAC) 267

(五)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和“心理位差”理论 268

四、公务员人际关系及其特点 269

(一)公务员人际关系 269

(二)公务员人际交往的特点和类型 273

(三)公务员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 275

五、公务员人际交往的要求 278

(一)坚持五个交往原则 278

(二)增强五方面的交往修养 280

(三)学会五种交往技能 283

(四)培养良好的交往风度 286

六、公务员人际交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87

(一)纠正错误的交往态度 287

(二)克服五种社会知觉偏差 287

(三)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 291

(四)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92

第七章 公务员的挫折心理 295

一、挫折概述 295

(一)挫折的含义 295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296

(三)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298

二、挫折对心理的影响 299

(一)挫折对人心理发展的双重影响 299

(二)心理防御机制与个体感到挫折时的行为表现反应 302

三、公务员挫折的基本类型及原因分析 307

(一)公务员挫折的类型 307

(二)公务员挫折的原因分析 309

(三)公务员挫折的预防和战胜 313

第八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心理障碍的发生机理 318

一、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9

(一)生物遗传因素 319

(二)成长环境 321

(三)人格特征 328

(四)社会生活方式 329

(五)生活事件 332

(六)社会失范 333

二、心理障碍的发生机理 337

(一)关于心理应激 337

(二)关于心理问题的成因 355

三、关于心理障碍的几种心理学理论观点 362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363

(二)行为心理学理论 364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366

第九章 公务员心理问题举要 369

一、心境障碍 372

(一)临床表现 373

(二)主要类型 375

(三)原因分析 380

二、神经症 382

(一)恐惧症 384

(二)焦虑症 387

(三)强迫症 394

(四)躯体形式障碍 398

(五)神经衰弱 402

三、癔症、应激相关障碍 407

(一)癔症 407

(二)应激相关障碍 416

四、人格障碍 418

(一)人格障碍(原发性的人格障碍)特征与诊断标准 419

(二)人格障碍患者与相关类型人群的鉴别 422

(三)人格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 424

五、其他心理障碍 431

(一)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431

(二)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432

六、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433

(一)进食障碍 433

(二)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435

(三)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436

七、心身疾病 436

(一)心身疾病的范围 438

(二)致病因素的简析 441

一、心理评估及其目的意义 447

第十章 公务员心理评估 447

(一)心理评估目的 448

(二)心理评估任务 448

(三)心理评估作用 449

(四)心理评估过程 450

(五)心理评估者条件 451

(六)心理评估要求 452

(七)心理问题评估程序 456

二、心理评估方法之一——观察法简介 457

(一)主要类型 457

(二)观察内容 459

三、心理评估方法之二——晤谈法简介 460

(一)有效沟通 460

(三)观察者的主要条件 460

(二)信息采集 462

(三)任务备忘 463

(四)晤谈技巧 464

四、心理评估方法之三——心理卫生评定简介 468

(一)症状自评量表(SCL-90) 469

(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472

(三)抑郁自评量表(SDS) 476

(四)焦虑自评量表(SAS) 477

五、心理评估方法之四——心理测验简介 478

(一)心理测验概述 479

(二)艾森克人格测验(EPQ) 484

(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因素调查表(MMPI) 486

(四)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验(16PF) 496

(五)MBTI人格测试系统 500

(六)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 506

(七)罗夏墨迹测验 509

(八)主题统觉测验 514

(九)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R) 515

(十)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 522

(十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AT) 523

第十一章 公务员心理保健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529

一、健全自我心理防卫机制 531

(一)合理变通 531

(二)合理宣泄 537

二、强化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540

三、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作用 543

四、把心理休闲提上重要生活日程 547

五、养成文明生活习惯 559

(一)生活习惯与身心健康 559

(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561

第十二章 公务员心理调适与训练个案列举 570

一、如何缓解焦虑 570

(一)自我放松法 570

(二)认知转换法 574

二、如何走出抑郁 576

三、如何克服失眠 579

四、如何顺利与人交流沟通 584

五、如何学会对别人说“不” 588

六、如何磨平急躁性格 591

七、如何克服火暴脾气 594

八、如何走出狭隘的自我 595

附录常用心理卫生评定和心理测验量表 598

主要参考书目 634

后记 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