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治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恩键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15018881
  • 页数:5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目录 1

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及其与相近学科的关系 1

第一节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 1

一、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科学 1

二、政治学研究社会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 3

三、政治学研究“对象说”评述 10

第二节 政治学研究的范围 15

一、界定政治学研究范围的意义 15

二、政治学研究范围的划分 15

三、政治学研究的分类 17

第三节 政治学与其他相近学科的关系 21

一、政治学与社会科学 21

二、政治学与哲学 22

三、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 23

一、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历史分期 26

第一节 西方政治学 26

第二章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26

二、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前期阶段 27

三、西方政治学发展的现代阶段 28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学 32

一、中国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政治学说 33

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社会的政治学说 35

三、中国近、现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 38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 4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45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52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学发展的贡献 54

第三章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60

第一节 政治学研究的传统方法 60

一、分析方法 62

二、综合方法 63

三、比较方法 65

一、系统方法 68

第二节 政治学研究的现代方法 68

二、信息方法 71

三、控制方法 73

第三节 政治学研究的唯物辩证方法 74

一、唯物辩证法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方法 74

二、科学工作者应该有科学的世界观和学术观 78

三、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方法 81

中篇 本论 84

第四章 政治论 84

第一节 政治概述 84

一、政治的涵义 84

二、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 85

三、宏观政治与微观政治 87

四、专制政治与民主政治 87

第二节 政治体系 89

一、政治体系的概念 89

三、政治设施 90

二、政治意识 90

四、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91

五、政治环境 93

第三节 政治活动 94

一、政治目的 94

二、政治权力 94

三、政治革命 96

四、政治发展 96

五、政治参与 98

第四节 政治意识形态 99

一、政治文化 99

二、政治思想 100

三、政治素质 101

四、政治价值 101

五、政治冷漠 102

六、政治工作 103

一、阶级的涵义 105

第一节 阶级概述 105

第五章 阶级论 105

二、阶级的产生 107

三、阶级的消亡 108

第二节 阶级斗争 110

一、阶级斗争的根源 110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112

第三节 阶级分析 116

一、阶级分析的涵义 116

二、阶级分析的重要性 116

三、阶级分析方法的应用 119

第六章 国家论 121

第一节 国家概述 121

一、国家的定义 121

二、国家的起源 123

三、国家的历史类型 124

四、国家的基本职能 125

五、国家的消亡 127

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29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阶级本质的关系 129

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类型 134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139

一、单一制 139

二、复合制 141

三、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结构形式的态度 143

一、政府的涵义 147

第一节 政府概述 147

第七章 政府论 147

二、政府的产生和发展 148

第二节 政府体制 149

一、政府体制的涵义 149

二、政府体制类型划分 150

第三节 政府机构职能 154

一、立法机关职能 154

二、行政机关职能 156

三、司法机关职能 158

四、暴力机关职能 159

第四节 政府组织原则 161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原则 161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议行合一和民主集中制原财 167

第八章 行政论 173

第一节 行政概述 173

一、行政的涵义 173

二、行政的特点 174

三、行政效率 174

第二节 行政体制 177

一、行政体制的涵义 177

二、行政体制的内容 177

三、行政体制改革 179

第三节 行政领导 180

一、行政领导的涵义及作用 180

二、行政首长 181

三、行政领导集团 182

四、行政领导的一般过程 183

第四节 行政监督 184

一、加强行政监督的意义 184

二、行政监督的内容 185

三、加强行政监督的途径 187

第九章 政党论 189

第一节 政党概述 189

一、政党的概念 189

二、政党的产生 190

三、政党的特征 192

四、政党的作用 193

第二节 政党制度 194

一、政党制度的概念 194

二、政党制度的分类 195

第三节 政党组织 197

一、政党的纲领 197

二、政党的领袖 197

三、政党的机构 198

第四节 政党活动 201

一、政党活动的特点 201

二、政党的建设 202

三、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202

第十章 政策论 207

第一节 政策概述 207

一、政策的本质 207

二、政策的特点 210

三、政策的作用 217

第二节 政策过程 219

一、制定政策 219

二、实施政策 227

第十一章 人民论 232

第一节 人民的概念 232

一、人民的涵义 232

二、人民与敌人 234

三、人民、公民、国民 236

第二节 人民的地位和作用 237

一、人民的地位 237

二、人民的作用 238

第三节 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240

一、剥削阶级国家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240

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242

三、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评述 243

第四节 人民的内部矛盾 246

一、正确区分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 246

二、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种类 247

三、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 248

下篇 分论 251

第十二章 现代资本主义政治 25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与特征 251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 251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 255

三、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57

第二节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262

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 262

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斗争 264

三、所谓“新中间阶级” 270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273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 273

二、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类型 274

三、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对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作用 278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282

一、资本主义国家中央行政机构设置及其特点 282

二、地方行政机构及其与中央行政机构的关系 286

三、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291

第五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和文官制度 296

一、文官、文官制度及其产生和发展 296

二、文官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比较 300

三、文官制度的改革及其现状 303

四、文官的职能与地位 307

五、文官制度的阶级本质 309

第六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310

一、资本主义国家各政党及其阶级本质 310

二、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基本形式 315

三、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作用 323

第七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和自由 326

一、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建立及其特点 326

二、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表现形式和基本内容 329

三、资本主义国家对民主、自由的法律规定及其特点 333

四、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态度 336

第十三章 现代社会主义政治 3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341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的诞生 341

二、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基本特征 343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47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348

一、社会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3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和阶级关系 351

二、社会主义国家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355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历史经验 35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362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及其本质 362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及其不同形式 365

三、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 36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 370

一、社会主义国家中央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及其职权 370

二、社会主义国家地方行政机关及其与中央行政机关的关系 372

三、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376

四、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体制的改革及其变化 379

第五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和干部制度 381

一、社会主义国家干部的性质和特点 381

二、社会主义国家干部的地位和作用 382

三、社会主义国家干部管理的原则、内容和组织 384

四、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制度改革及其经验教训 387

第六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391

一、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391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和多党合作制 393

三、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 395

四、苏联东欧国家政党体制的重大变化及其启示 399

第七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02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 402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404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 407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制约因素 410

第十四章 现代中国政治 413

第一节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413

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413

二、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发展阶段 416

三、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20

第二节 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425

一、我们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425

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特点和国家机构 427

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经验 430

第三节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制度 43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34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37

三、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 438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行政制度 44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442

二、中国政府的行政制度 444

三、中国政府的人事制度 447

第五节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49

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49

二、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450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52

四、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456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59

一、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 459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46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 470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77

第十五章 现代国际政治 481

第一节 现代国际关系的格局 481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立 481

二、三个世界的划分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 483

三、第三世界的崛起是现时代的头等大事 486

第二节 现代国际政治的基本问题 488

一、80年代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488

二、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发展 502

三、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人民最重要的任务 519

四、促进经济发展是当代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52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政策 525

一、中国坚持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25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530

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 535

四、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神圣的国际主义义务 536

后记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