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德育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殿卿,李春玲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40825227
  • 页数:307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丛书》序 1

序 1

第一章 大学德育学 1

第一节 大学德育学的创立与建设 2

一、大学德育科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

二、大学德育学的内涵与外延 9

第二节 大学德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一、大学德育学的研究对象 12

二、大学德育学的任务 14

第三节 大学德育学的学科特点 17

一、大学德育学学科的阶级性 18

二、大学德育学学科的实践性 19

三、大学德育学学科的复杂性 20

四、大学德育学学科的整体性 21

五、大学德育学学科的综合性 22

第二章 大学德育 25

第一节 科学的德育观 25

一、三种不同的德育观 25

二、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三、重视德育是古今中外学校教育的共同特征 33

第二节 德育的过程 35

一、德育过程的结构与要素 36

二、德育过程的阶段与机制 38

三、德育过程的特点 39

第三节 德育的外延 45

一、德育与教育 45

二、德育与智育 46

三、德育与体育 48

四、德育与美育 49

五、德育的延伸 50

第三章 大学德育的价值、地位和功能 55

第一节 大学德育的社会价值 55

一、大学德育与人的价值 57

二、大学德育与精神文明建设 59

三、大学德育的经济价值 62

四、大学德育的政治价值 65

第二节 大学德育的地位 66

一、大学德育与高等教育的本质 66

二、大学德育的首要地位 68

三、大学德育的主导地位 70

第三节 大学德育的功能 72

一、灌输的功能 72

二、塑造的功能 74

三、矫正的功能 76

四、保证的功能 77

第四章 大学德育的理论基础 80

第一节 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81

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81

二、人的本质在社会关系中形成 84

三、人的本质的理论与大学德育的根本任务 86

第二节 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理论 88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88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与大学德育内容 90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与大学德育的功能 91

第三节 关于灌输的理论 92

一、灌输、宣传和教育 92

二、灌输论、自发论与灌输式 94

三、学校灌输与社会灌输 95

第五章 大学德育学的研究方法 97

第一节 大学德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98

第二节 大学德育学研究常用的几种方法 101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 103

二、实验研究的方法 108

三、个案研究的方法 109

第六章 大学德育过程的规律 112

第一节 学校、社会和家庭 113

一、社会影响和教育 113

二、家庭影响和教育 117

三、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120

第二节 德育、智育和管理 122

一、全员的德育意识与参与 122

二、全方位的德育格局 127

第三节 教育者、环境和受教育者 128

一、德育的主体与客体 129

二、教育者的外部针对性与受教育者的内在矛盾性 130

三、教育者的艺术性与受教育者的能动性 132

第四节 大学生人格形成的一般过程 134

一、品德、个性和人格 134

二、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内化”与“外化”的规律 136

一、大学德育教师的内涵 142

第一节 大学德育教师的内涵 142

第七章 大学德育教师 142

二、大学德育教师队伍的历史演变 143

三、建设大学德育教师队伍的依据 147

第二节 大学德育教师的职能 149

一、教育的职能 149

二、管理的职能 150

三、教学的职能 153

四、协调的职能 154

五、科研的职能 155

第三节 大学德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与修养 156

一、大学德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156

二、大学德育教师的修养 159

第四节 大学德育教师队伍的结构与建设 160

一、大学德育教师队伍的结构 160

二、大学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163

第八章 大学德育对象 168

第一节 评价大学生的标准与方法 168

一、评价大学生的标准 168

二、评价大学生的基本方法 171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特征 175

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意识 176

二、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177

三、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179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 183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及其水平 183

二、大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 184

三、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87

第九章 大学德育规格 191

第一节 大学德育规格的历史演变 193

一、中国古代大学德育规格的演变 193

二、中国近代大学德育规格的演变 198

三、建国以来大学德育规格的演变 201

第二节 确定大学德育规格的依据 205

一、历史的依据 205

二、理论的依据 207

三、实践的依据 210

第三节 当代大学德育规格 211

一、道德素质 213

二、思想素质 215

三、理论素质 216

四、政治素质 217

第十章 大学德育内容 221

第一节 确定大学德育内容的依据 221

一、大学德育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222

二、大学德育内容的相对灵活性和开放性 223

三、大学德育内容的层次性和连续性 224

第二节 理论教育 225

一、进行基本原理教育 226

二、进行基本观点教育 228

三、进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230

第三节 政治教育 232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32

二、进行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教育 234

三、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 235

第四节 思想教育 238

一、进行人的本质和人生价值的教育 238

二、进行人生目的和理想的教育 239

三、进行人生态度的教育 241

第五节 道德教育 242

一、进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 243

二、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244

三、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245

第十一章 大学德育的原则 247

第一节 方向性原则 247

一、方向性原则提出的理论依据 247

二、贯彻方向性原则的客观要求 248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49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的理论依据 249

第三节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251

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的理论依据 251

二、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客观要求 251

二、贯彻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客观要求 253

第四节 教育影响一致性的原则 254

一、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提出的理论依据 254

二、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的客观要求 256

第十二章 大学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258

第一节 大学德育的途径 258

一、以两课为中心系统理论观点教育的途径 259

二、以教书育人为主体综合育人的途径 261

三、以党团建设为基础日常教育的途径 264

四、以参加生产劳动为主的社会实践教育的途径 265

五、以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为中心加强管理和养成教育的途径 267

六、以校风校容建设为中心良好校园环境教育的途径 268

第二节 大学德育的方法 270

一、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方法 271

二、建设班集体的方法 272

三、建设积极分子队伍的方法 274

四、培养和利用先进典型的方法 276

五、心理咨询的方法 278

六、个别人工作的方法 279

第十三章 大学德育的科学管理 282

第一节 大学德育科学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283

一、实现大学德育科学化的前提 283

三、动员和组织各种教育力量 284

二、发挥大学德育的整体优势 284

四、提高大学德育的系统效能 285

第二节 大学德育科学管理的内容 286

一、大学德育的目标管理 286

二、大学德育的计划管理 289

三、大学德育的质量管理 291

四、大学德育科学管理中的效果反馈机制 293

第三节 大学德育管理的组织系统 294

一、大学德育管理的组织领导 294

二、大学德育管理的组织系统 299

三、大学德育管理的组织机构 302

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