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乐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忠良等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3439864
  • 页数:4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中国汉族传统音乐形态的主要理论框架和基本论点,同时也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形态的一些问题。

目录 1

第一章 声、音、律、调、韵 1

第一节 声与音 3

一、声 3

二、音 4

三、音阶的概念 5

四、五声音阶 6

五、五声的地位 7

六、五声调式 8

七、五正声与二变声 10

八、七声音阶 11

第二节 律与调 13

一、律 13

二、十二律 14

三、律位 16

四、调 17

第三节 韵 18

一、韵的特殊性 18

二、摇声 18

三、摇声与语言声调 20

四、音腔 22

习题一 23

第二章 传统宫调的律学基础 25

第一节 古代律学的基础理论 27

一、乐学与律学的关系 27

二、先秦有关声学的基本概念 28

三、度、量、衡与黄钟标准 29

四、正律器及律数 33

五、管律的探求 35

一、正律、变律与十二律位体系 36

第二节 十二律位与旋宫理论 36

二、旋宫理论与律制探求 39

第三节 多于十二的三分损益正、变律体系 43

一、钟律 43

二、琴律 50

三、京房六十律 52

四、荀勖笛律 55

五、三百六十律与祖孝孙十二律旋宫法 56

六、蔡元定十八律 58

第四节 十二律正律系统 60

一、《吕氏春秋》十二律 60

二、何承天新律 61

三、王朴律 64

四、朱载堉新法密率 67

习题二 69

第三章 中国传统记谱法 71

第一节 工尺谱 73

一、工尺谱谱字 73

二、工尺七调 76

三、工尺谱板眼 77

四、工尺谱译谱 79

五、工尺谱演变 80

六、燕乐半字谱 81

七、俗字谱 83

八、方格谱 85

九、俗字谱遗存 86

第二节 律吕谱和宫商谱 88

一、律吕字谱的定音 88

二、宫商字谱的定音 89

第三节 古琴减字谱 90

第四节 曲线谱 93

第五节 锣鼓经 95

习题三 98

第四章 传统音阶 103

第一节 五声音阶 105

一、“音阶”的概念 105

二、五声音阶及其省略形式 106

第二节 七声音阶 109

第三节 音阶正变阶名及音阶的正名 116

一、音阶与正变阶名 116

二、传统七声音阶的特性音级 118

三、三种七声音阶的正名 119

第四节 八音之乐与九声音列 122

一、八音之乐 122

二、九声音列 124

习题四 127

第五章 均、宫、调 129

二、“均”的有关资料与不同角度的理解 131

一、均、宫、调的基本概念 131

第一节 均、宫、调的有关概念 131

三、“宫”的有关资料与不同角度的理解 133

四、“调”的有关资料与不同角度的理解 134

第二节 同宫三阶与同均三宫 135

一、同宫三阶的特征音程 135

二、同均三宫及其五正声 137

第三节 大三度定宫角 138

第四节 小二度定正变 141

一、三宫的小二度 141

二、小二度排除法 142

三、正声与变声的判别 142

第五节 同均三宫实例剖析 143

一、同均三宫与一曲三宫 143

二、“白石三曲”概况 144

三、不同的记谱法 145

四、《杏花天影》调式分析 146

五、《惜红衣》调式分析 148

六、《醉吟商小品》调式分析 150

七、工尺谱记谱应注意之处 151

八、一曲三宫的“个案” 151

九、十五调的比较 151

十、关于同均三宫的学术探讨 154

习题五 155

第六章 旋宫转调 159

第一节 旋宫 161

一、旋相为宫 161

二、转均旋宫 163

第二节 转调 166

一、转调的意义 166

二、旋宫转调 166

三、不旋宫转调 167

四、扬调 169

五、出调 170

六、旋宫不转调 172

七、旋宫与六声 172

八、五声调式的阶名互换 174

第三节 借字手法 175

一、借字 175

二、单借 176

三、双借 178

四、三借 179

五、旋宫与工尺谱的唱名法 181

习题六 182

第七章 宫调的不同命名系统 187

第一节 律、声命名系统的宫调 189

一、律、声命名系统的特点 189

二、律、声命名系统的运用 190

一、琴调系统宫调的特点 191

第二节 琴调系统的宫调 191

二、琴调常用的几种定弦 194

第三节 俗乐宫调系统与工尺谱系统 196

一、俗乐宫调系统的特点 196

二、清商三调宫调系统 197

三、燕乐二十八调的宫调命名系统 200

四、民间四宫系统的特点 201

五、西安鼓乐四调 203

六、南音弦管四调 203

七、智化寺京音乐四调 205

八、曲笛工尺七调 206

第四节 词曲音乐及南北曲声腔系统 209

习题七 210

第八章 节奏、拍、板眼、板式、结构 211

一、节奏 213

第一节 节奏与拍 213

二、拍 214

三、拍的记录 215

第二节 板眼与板式 216

一、板眼 216

二、实板与实眼 217

三、虚板与虚眼 218

四、“撤”与“催” 219

五、板式及其类别 220

六、常用板式的意义 220

七、板式与节拍的对照 222

八、板式中板眼与强弱对应的不确定性 223

九、板式的五线谱译写 224

第三节 几种常见传统声乐曲结构 226

一、上下呼应式双句体 226

二、起承转合式四句体 227

三、非对称五句体 228

四、加“赶句”的扩充结构 229

五、“赶五句” 230

六、“联八句” 230

七、穿插体扩充结构 231

第四节 几种常见传统器乐曲结构 232

一、“宝塔形” 232

二、“螺蛳结顶” 234

三、“金橄榄” 236

四、“鱼合八” 237

习题八 238

第九章 调式音级的数理逻辑 241

第一节 数理逻辑与五度关系 243

一、数理逻辑的基本特点 243

二、五度链的逻辑关系 243

三、商核的逻辑关系 245

一、五声调式的三音列 247

第二节 五声调式的定量分析 247

二、两点定量分析法 249

三、三音列实例分析 250

第三节 七声调式的数理逻辑 252

一、同主音系统的比较 252

二、七声调式的四音列 254

三、四音列与调头标志 256

第四节 曾侯乙编钟的数理逻辑 258

一、钟律音系网 258

二、律位与同均三宫 261

第五节 同均三宫的数理逻辑 263

一、同均三宫的正声音阶 263

二、“同均三宫”的下征音阶 264

三、“同均三宫”的清商音阶 265

四、律位差异的实例分析 266

习题九 268

第十章 少数民族音乐形态特征 271

第一节 音乐观与乐系 273

一、音乐观 273

二、乐系划分 274

第二节 几种较典型的调式音阶 277

一、维吾尔族的常用调式音阶 277

二、朝鲜族的常用调式音阶 280

三、满族的常用调式音阶 281

四、苗族的一种特色调式音阶 282

第三节 几种较典型的节奏模式 284

一、维吾尔族的常用固定节奏型 284

二、乌孜别克族的特色节拍、节奏 286

三、塔吉克族的常用节拍、节奏 287

四、哈萨克族的常用节拍、节奏 288

五、蒙古族的特色节奏型 288

七、朝鲜族的节拍、节奏体系 290

六、赫哲族的特色节奏型 290

第四节 几种较典型的曲体结构 294

一、维吾尔族“木卡姆”的曲体 294

二、哈萨克民歌的词曲异步结构 295

三、藏族歌舞音乐“堆谐”的曲体 297

四、土家族“跳丧鼓”的曲体 300

第五节 几种较典型的旋法 302

一、蒙古族音乐的抛物线型旋法 302

二、蒙古族音乐的甩音装饰性旋法 303

三、蒙古族音乐的倚音装饰性旋法 303

四、朝鲜族民歌的“轴心音”旋法 304

五、维吾尔族民歌的“反S型”旋法 304

六、土家族民歌的一种转调模式 305

第六节 几种常见多声部织体 309

一、支声型织体 309

二、主调型织体 311

三、复调型织体 312

四、蒙古族音乐的多声部织体“潮尔” 316

习题十 318

第十一章 中西音体系的比较 321

第一节 音体系的基本概念 323

一、大小调体系与中国宫调理论 323

二、不同的音体系 324

第二节 基本音级的比较 325

第三节 两种主音的比较 327

一、音主与调头 327

二、音阶的定义 328

第四节 音阶类别的比较 330

一、白键音阶 330

二、对音阶与调式的不同看法 332

一、正声的概念 334

第五节 正声异同的比较 334

二、五正声与特征音程 335

三、同列多阶与正声易位 337

四、三种归多六声音阶 341

五、音阶结构与调式结构 342

第六节 之、为调式的比较 343

一、之调式与为调式 343

二、重视宫音或主音 344

三、商核与变音体系 345

习题十一 347

附录 349

一、曾侯乙墓钟、磬铭文选读 349

二、传统宫调的演变 362

三、中国古代乐律文献选录 387

四、习题选答 434

参考文献 445

后记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