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负笈求学 3
故乡和亲人 3
“小子可造,勉成大器” 10
“是将来能为文者” 17
辛亥革命前后 23
西子湖畔学诗词 29
北大的预科生 34
第二章 商务十年 43
初识社会——进商务印书馆 43
跟老先生编书 48
在小镇上举行婚礼 55
打开旧文学缺口的人 61
为创建中共而奔忙 69
论争的主将 75
为传播新文学而奔波 81
在五卅运动前后 86
第三章 追随革命 97
在国民党“二大”前后 97
奔赴火红的武汉 103
怅然上庐山 110
第四章 寄情创作 119
隐居:《蚀》三部曲的诞生 119
东渡扶桑 125
《子夜》的诞生 134
左联和故乡情结 141
大方向为了同一目标 147
第五章 奔波抗日 157
苏嘉路上 157
战斗在《文艺阵地》 165
度日如年在新疆 174
毛主席说:“你去鲁艺当这面旗帜吧。” 189
短暂的重庆之行 197
开辟第二战线:《腐蚀》与《笔谈》 205
秘密大营救 214
桂林“两部鼓吹”和《霜叶红似二月花》 221
《走上岗位》 228
五十大寿 236
《清明前后》的前后 246
第六章 迎接曙光 255
痛失爱女与送子上前线 255
重返香港·回上海 265
苏联之行 271
建国前的奔波 282
第七章 呕心为国 291
当文化部长前后 291
困惑:反右前后 296
大跃进中的冷观察:《夜读偶记》 305
和平、友好使者 312
海南之行 319
大连会议和两个批示 326
第八章 坎坷辉煌 337
在“文革”风暴中 337
半沉半浮诗寄情 346
悲痛与兴奋 355
老作家的新奉献 366
精神不死 375
后记·我心中的茅盾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