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糖尿病基础知识 1
一、糖尿病基本概念 2
(一)糖尿病的特征 2
(二)糖尿病的定义 2
(三)糖耐量减低 3
(四)糖尿病分类 4
二、糖代谢 6
(一)血糖的来源 7
(三)肝糖原 8
(四)调节血糖的因素 8
(二)血糖的去处 8
(五)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 12
三、胰岛及其分泌的激素 12
(一)胰岛的结构及功能 12
(二)胰岛激素的生理功能 13
四、糖尿病病因 15
(一)遗传因素 15
(二)病毒感染 16
(三)自身免疫 17
(四)β细胞功能和释放胰岛素异常 18
(五)胰岛素抵抗 19
(六)高胰岛素血症 20
(八)肥胖、营养、体力活动及年龄因素 21
(七)胰岛素拮抗激素 21
(九)神经精神因素 22
(十)营养不良 22
五、糖尿病发病机制 23
(一)Ⅰ型糖尿病 23
(二)Ⅱ型糖尿病 24
六、其他有关概念 25
(一)尿糖与肾糖阈 25
(二)糖化血红蛋白及果糖胺 27
(三)X综合征 28
(五)糖尿病苏木杰反应 29
(四)低血糖反应 29
(六)糖尿病黎明现象 30
(七)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治疗失效 31
七、糖尿病流行病学 33
(一)世界糖尿病流行现状 33
(二)中国糖尿病流行现状 35
第二章 糖尿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40
一、糖尿病临床表现 40
(一)一般表现 40
(二)Ⅰ型和Ⅱ型糖尿病 41
(三)老年糖尿病 41
二、糖尿病实验室检查 43
(一)血糖测定 43
(二)尿糖测定 45
(三)葡萄糖耐量试验 46
(四)胰岛素及C肽测定 47
(五)酮体测定 50
(六)糖化血红蛋白及果糖胺测定 50
(七)其他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50
三、糖尿病诊断 51
(一)糖尿病诊断标准 51
(二)糖尿病诊断流程 53
四、糖尿病鉴别诊断 54
(一)多尿与糖尿病 54
(二)多食与糖尿病 55
(三)糖尿与糖尿病 56
(四)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 57
第三章 糖尿病治疗 58
一、治疗原则及治疗目标 58
(一)现代综合治疗原则 58
(二)糖尿病治疗目标 60
二、糖尿病教育 65
(一)糖尿病教育目的及意义 65
(二)糖尿病教育对象及内容 67
(三)糖尿病教育方式 68
三、饮食疗法 70
(一)饮食治疗目的和价值 70
(二)饮食选择 71
(三)饮食处方 78
(四)实施饮食治疗注意事项 86
四、运动疗法 87
(一)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价值 87
(二)运动处方 89
(三)运动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96
(四)运动疗法实施及注意事项 98
五、口服药物治疗 100
(一)磺脲类 100
(二)双胍类 106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07
(四)其他降糖药 108
(五)口服降糖药使用方法 110
(六)其他常用药物 112
六、胰岛素治疗 114
(一)胰岛素治疗目的及适应症 114
(二)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及其特点 115
(三)胰岛素用量估算 123
(四)胰岛素用量餐前分配及调整 125
(五)Ⅰ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128
(六)Ⅱ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133
(七)老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136
(八)胰岛素注射方法 136
(九)胰岛素治疗注意事项 144
(十)胰岛素治疗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146
七、糖尿病阶段治疗 150
(一)Ⅰ型糖尿病阶段治疗模式 150
(二)Ⅱ型糖尿病阶段治疗模式 152
八、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治疗 155
(一)外科手术与糖尿病的相互影响 155
(二)手术前准备 156
(三)手术期间处理 157
(四)手术后处理 159
九、糖尿病中医治疗 159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159
(二)常用中药及方剂 164
(三)中医辨证治疗 166
十、糖尿病治疗进展 169
(一)Ⅰ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疗 169
(二)胰腺和胰岛移植 171
(三)现代胰岛素注射技术 173
第四章 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及其防治 176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76
二、其他急性代谢并发症 182
第五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防治 185
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 185
(一)大、中血管病变 185
(二)微血管病变 186
(三)神经病变 187
二、糖尿病肾病 189
三、糖尿病眼部病变 197
(一)视网膜病变 197
(二)其他眼部病变 201
四、糖尿病神经病变 205
(一)周围神经病变 205
(二)中枢神经病变 208
(三)自主神经病变 209
五、糖尿病足 212
六、糖尿病性膀胱 216
(一)糖尿病性心脏病 218
七、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218
(二)糖尿病与高血压 220
八、糖尿病与脑血管疾病 224
九、糖尿病与脂代谢紊乱 228
十、糖尿病与消化系统疾病 233
(一)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233
(二)糖尿病与肝脏病 236
十一、糖尿病与性功能障碍 240
十二、糖尿病性骨关节病 242
十三、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245
十四、糖尿病与感染 247
一、日常生活监护 252
(一)饮食调节 252
第六章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252
(二)运动、娱乐活动调节 259
(三)出差、旅游注意事项 265
(四)外出就餐或赴宴注意事项 267
(五)体重的自我监控 268
(六)定期体格检查 270
(七)职业选择注意事项 271
二、糖尿病病情自我监控 272
(一)影响病情控制的因素 272
(二)病情控制不良及恶化的自觉症状 272
(三)自我监测的内容 273
(四)血糖监测 274
(五)尿糖监测 278
(六)尿酮体监测 280
(七)糖化蛋白监测 280
(八)血脂监测 281
三、低血糖的自我监护 284
(一)低血糖的诱发因素 284
(二)低血糖的症状 285
(三)低血糖自我诊断 286
(四)低血糖自我救治 286
(五)低血糖预防及注意事项 286
四、慢性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287
(一)心脏病和中风的预防 287
(二)眼部监护 288
(三)肾脏监护 289
(四)足部监护 290
(五)牙齿监护 290
五、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自我监测 291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91
(二)糖尿病高渗昏迷及乳酸酸中毒 293
六、心理状态自我调节 294
(一)心理状态对糖代谢的影响 294
(二)糖尿病心理反应的主要表现 294
(三)心理调节 295
一、妊娠糖尿病 297
第七章 糖尿病与妊娠 297
二、糖尿病合并妊娠 303
第八章 糖尿病预防 309
一、糖尿病预防的社会意义 309
二、糖尿病一级预防 310
(一)Ⅱ型糖尿病一级预防 310
(二)Ⅰ型糠尿病一级预防 312
三、糖尿病二级预防 314
(一)Ⅱ型糖尿病二级预防 314
(二)Ⅰ型糖尿病二级预防 316
四、糖尿病三级预防 318
(一)糖尿病三级预防目的 318
(二)糖尿病三级预防措施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