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编 远古时代至东汉末年(公元前3万年左右至公元220年)第一章 深厚的地缘关系 1
一 美丽富饶的岛屿 1
二 朦胧神密的面纱 6
三 大陆台湾原属连体 7
第二章 悠久的民族渊源 12
一 台湾高山族概况 12
二 开发台湾第一人与祖国大陆 16
三 高山族主流与古越人 18
(一)有关海外越人的古籍记载 18
(二)古越人绝尘而去的社会原因 20
(三)古越人娴于航术 23
(四)古越人与高山族同俗 24
(五)结论 29
四 高山族旁支与祖国各民族 30
第三章 汉代以前台湾社会的发展与祖国大陆的关系 43
一 长滨文化与祖国大陆 44
二 大岔坑文化与祖国大陆 45
三 圆山文化与祖国大陆 48
四 凤鼻头文化与祖国大陆 49
五 其它原始文化与祖国大陆 52
六 陆海变迁与台陆交流 53
七 台湾早期原始社会的特征与祖国大陆 54
八 汉代以前有关台湾的大陆古籍 59
第二编 东汉末年至明末清初(220年至1661年) 65
第四章 吴隋时期的大规模接触 65
一 东吴政权经略台湾的尝试 65
二 隋政府再度经略台湾 70
一 中原移民及闽南的开发 79
第五章 唐代,汉人零星移台及大陆政权对台统辖 79
二 施肩吾徙澎及其诗作 82
三 大陆中央政权统辖台湾 84
第六章 宋代,澎湖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全面建立 86
一 汉族移民社会的出现 87
二 台陆贸易关系的建立 89
三 台陆政治关系的建立 92
第七章 元代,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进展 95
一 元政府经略台湾本岛 95
二 中国政府首次设治澎湖 99
三 台陆贸易关系的发展 102
第八章 明代,台陆关系的曲折发展 106
一 明政府的海禁政策 107
二 海禁时期的台陆关系 110
(一)海禁与“中国海盗” 113
三 海禁中兴起的“中国海盗”与驰禁 113
(二)林道乾武装集团的兴起及其历史功绩 115
(三)林凤武装集团 119
(四)曾一本武装集团 120
(五)袁进、李忠武装集团 120
(六)颜郑武装集团的兴起及其历史功绩 121
(七)刘香老武装集团 127
四 台陆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128
(一)隆庆以后的经济交流 129
(二)明政府对台湾的军政管理 134
(三)日益融洽的“汉蕃”民族关系 142
第九章 荷兰殖民者无法割绝的台陆关系 152
一 沈铁论澎湖国防建设 152
(一)殖民统治的确立 156
二 荷兰的殖民统治 156
(二)极端的榨取主义 158
(三)推动台陆经济交流 159
(四)致力台陆政治分割 162
三 荷据时代台陆关系的发展 166
(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 166
(二)广泛的经济交流 168
(三)来自祖国大陆的文化事业 173
(四)汉人推动下的反荷斗争 175
四 祖国武装力量收复台湾 178
第十章 汉文化影响下的台湾社会 190
一 东汉以来的重大发展 190
二 明末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 193
三 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表现及其成因 195
四 东汉以来有关台湾的大陆古籍 200
第三编 明末清初以降(1661年至1945年) 206
第十一章 台陆关系与明郑浮沉 206
一 封建体制移植台湾 206
二 台湾社会高速发展 213
三 清廷厉行封锁 217
四 明郑陷入困境 218
五 清廷攻收台湾 221
第十二章 台陆一体,荣辱与共 226
一 施琅论台陆关系 226
二 台陆政治一体化 230
(一)台湾建省 230
(二)御使巡台 232
(三)整肃吏治 233
(一)清政府对台政策的开放 235
三 波澜壮阔的民族交流 235
(二)汉族移民高潮 237
(三)民族结构与民族融和 238
四 汉文化在台湾的普及 242
(一)宗教文化的普及 242
(二)文化教育的发展 245
五 移民经济的突飞猛进 248
(一)壮观的农业垦殖 249
(二)全方位的商业贸易 253
(三)蒸蒸日上的工交建设 257
(四)后来居上的台湾省 260
六 台陆相通的反侵略反压迫斗争 262
(一)台湾反封建斗争与祖国大陆 262
(二)台湾反侵略斗争与祖国大陆 265
(三)台湾与祖国共荣辱 271
第十三章 台湾的再度沉沦与回归 284
一 穷凶极恶的割绝政策 285
(一)经济割绝政策 285
(二)文化割绝政策 287
(三)政治割绝政策 290
二 不容回避的台陆贸易 292
三 倔强深沉的民族文化 295
四 遥相呼应的政治斗争 299
(一)台湾早期抗日斗争与祖国大陆 300
(二)大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台湾 301
(三)大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台湾 303
(四)大陆共产主义运动与台湾 305
(五)台胞参加祖国大陆的政治斗争 308
五 台陆复归统一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