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性论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复观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1744439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以人性论问题为中心的古代思想史著作。作者从西周初年落笔,按儒、墨、道的顺序,依次论析了当时各家、各派对命(道)、性(德)、心、情、才等概念、思想的基本看法,清晰而完整地勾画了中国精神文化初创期的主要面貌及诸种特征。

第一章 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 1

第二章 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 10

一、概述 10

二、周初文化的系属问题 11

三、敬的观念之出现 13

四、原始宗教的转化 16

五、周初人文精神对人性论的妊育及其极限 21

第三章 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之出现,及宗教之人文化——春秋时代 23

一、周室厉幽时代宗教权威之坠落及其原因 23

二、礼与彝的问题 26

三、春秋时代是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 29

四、宗教的人文化 32

五、性字之流行及向人性论的进展 36

第四章 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的问题 40

一、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40

二、《论语》中两个性字的问题 49

三、孔子对传统宗教的态度及性与天道的融合 51

四、仁是性与天道融合的真实内容 57

第五章 从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 64

一、《中庸》文献的构成及其时代 64

二、第二十章的问题 66

三、《中庸》上篇思想的背景与结构 68

四、释中庸 70

五、命与性 72

六、性与道 73

七、道与教 74

八、释慎独 76

九、释中和 77

十、程伊川与中和思想的曲折 79

十一、朱元晦与中和思想的曲折 83

十二、下篇成篇的时代问题 86

十三、上下篇的关联 91

十四、诚与仁 92

十五、诚的展开 94

十六、诚与明 96

第六章 从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 98

一、性善说是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 98

二、性善之性的内容的限定 100

三、心善是性善的根据 104

四、恶的来源问题 107

五、由心之存养扩充的工夫以尽心知性知天 109

六、由心善到践形 113

七、与告子争论之一——性善及性无善恶 114

八、与告子争论之二——义内义外问题 116

第七章 阴阳观念的介入——《易传》中的性命思想 121

一、孔门性命思想发展中之三派 121

二、《易》与《易传》 122

三、《乾彖传》及《系辞》中的性命思想 125

四、《说卦》的性命思想 128

五、《易传》对《易》的原始性的宗教的转换 129

六、《易传》性命思想中的问题 132

第八章 由心善向心知——荀子经验主义的人性论 136

一、荀子思想的经验的性格 136

二、天人分途 137

三、荀子所说的性的内容及性恶论的根据 140

四、由恶向善的通路——心知 146

五、知以后的工夫及师法的重要性 152

六、荀子性恶论中的问题 156

第九章 先秦儒家思想的综合——大学之道 160

一、概述 160

二、从古代学制看《大学》的成篇时代 161

三、从《大学》的思想内容看它的直接来源 166

四、原义试探 170

五、朱元晦的《大学新本》问题 178

六、王阳明对朱元晦的争论 183

第十章 文化的另一传承——墨子的兼爱与天志 190

第十一章 文化新理念的开创——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 198

一、老子思想的时代背景 198

二、道的创生过程——宇宙论 200

三、人向道德的回归——人生论 206

四、道德的政治论 213

第十二章 老子思想的发展与落实——庄子的“心” 218

一、有关《庄子》的若干问题 218

二、《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一——道、天、德 223

三、《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二——情、性、命 226

四、《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三——形、心、精神 230

五、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 237

六、思想的自由问题 244

七、死生的自由问题 247

八、政治的自由问题 249

第十三章 道家支派及其末流的心性思想 253

一、道家的正宗与支派 253

二、杨朱及《列子》中的《杨朱》篇 255

三、由田骈、慎到的道与法的结合到韩非 263

四、《吕氏春秋》的本生贵生 269

五、宋钘、尹文与《管子》中的道家思想 272

第十四章 结论——精神文化在开创时期的诸特性 278

附录一 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再检讨 283

一、有关本问题材料批判上的若干基本观点问题 283

二、重新检讨先秦有关资料 286

三、重新检讨《史记·老子列传》 295

四、由现行《老子》以考查其作者及其传承 299

附录二 阴阳五行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 310

一、从文字学上看阴阳二字之原始意义 311

二、《诗经》中的阴阳观念 311

三、春秋时代阴阳观念之演变 312

四、春秋时代的五行观念 316

五、我对今文《尚书》在文献上的一般看法 320

六、《甘誓》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 323

七、《洪范》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 327

八、战国时代阴阳观念的演变与《易传》的发展 338

九、《易传》与道家的关系 344

十、战国时代五行观念的演变与邹衍 346

十一、阴阳五行进一步的融合——从《吕氏春秋》到董仲舒 351

附录三 由《尚书》《甘誓》、《洪范》诸篇的考证,看有关治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敬答屈万里先生 357

补记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