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前记 1
第一部分 3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问题的提出及有关这一理论的一般性问题 3
[1]我写这样一篇文章、也可以说是这部著作,不是为了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想整理一下自己对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一段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史的认识。 3
[2]为什么我要研究有关新民主主义论这个问题呢?人们会问,我们不是提倡要向前看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我国不是四十多年前就已经取得胜利了吗,还有什么研究新民主主义论的必要? 5
[3]还有一些问题是我在写作之前考虑过的:关于这一个题目,究竟有没有那么多的材料可供我们研究?这方面是否存在着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方面是否存在值得重视的争论? 9
[4]文稿原来的题目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在这里出现一个我杜撰的新名词:“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我把统一的“新民主主义论”分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我把这个组成部分称之为“新民主主 10
[5]从文稿原来的题目《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可以看出,本文所论述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而不是探讨“新民主主义论”的科学价值,它的历史或国际意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它的必要性、重要性等等。 12
[6]附带说几句有关这篇文章的写法。 13
[7]现在我们就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这部著作的发表说起。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说和政治经济学说,当然要讲它的产生和它的历史意义。因此就要追溯到比较早的过去。上面讲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统一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7
第二部分 17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基本内容,以及其在建国前的历史命运 17
[8]应该承认,《新民主主义论》的基本内容是关于十月革命后那个时代有关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带普遍性的理论,但是我不想议论这个复杂性的问题,只考察它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和它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28
[9]那么,《新民主主义论》究竟在哪些地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呢?或者说《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宝库究竟增加了一些什么样的东西呢? 30
[10]在毛泽东著作中,有一个在他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中没有讲过的重要观点,那就是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说是崭新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不能说是毛泽东创造的,而《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新民主 32
[11]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行理论分析,做出科学结论,不是一件已经完成的事,长时期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研究得不算充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虽然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认识有所前进,但是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存在能够深刻认识这个问题的条件。可是在六十多年 34
[12]“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本身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但是在这里我既然着眼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就一定要把“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问题弄得很清楚。在这里有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新民主主义 36
[13]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究竟有没有区别?如果有,这个区别是什么? 41
[14]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革命根据地中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之后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形成“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概念不能不受到革命根据地中 44
[15]在1940年1月毛泽东写《新民主主义论》的时候,我国在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北已经建立起好多个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是其中最稳定的一个。因此陕甘宁边区是考察革命根据地中新民主主义社会最适当的对象。 47
[16]在研究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段历史时,我们不能忘记革命根据地中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它的发展历史。 49
[17]前面我们介绍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产生和基本内容,现在我们考察“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建国前的历史命运。从1940年毛泽东写《新民主主义论》到日本投降这段时间内,党是一直坚持“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观点的,而且是向前发展的。这一点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得到最为 54
[18]好了,从《论联合政府》中引证的已经够多了,但是为了说明党的七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发展的最高峰,还要引证一下七大的其他文献。 57
[19]由于抗日根据地这一概念已经不能很好地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了,在《论联合政府》中使用“解放区”这个名词,并且指出解放区是“民主中国的模型”。看到解放区的景象,全国胜利后的新社会的特点也就看得比较清楚了。 62
[20]苏联参战、日本投降后,在国民党积极准备向解放区收复失地的形势下,“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实践,主要表现在猛力扩大作为民主中国模型的解放区,并准备召开“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上。同时,也表现在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争取实现和平民主新阶段,在谈判中揭露国民 64
[21]1948年9月,刘少奇的《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开始了对全国胜利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较为具体的科学研究。 68
[22]由于刘少奇的这篇《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十分重要,我接着想再写一段,介绍一下上一节没有说充分的内容。 73
[23]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考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一个颇为重要的会议,它为举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做了准备。 75
[24]在这里也应该讲一讲张闻天。也是在这个时候,1948年9月,张闻天为东北局写了一个给中央的报告:《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用与刘少奇差不多的精神去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问题。 85
[25]1948年9月会议后刘少奇对张闻天的提纲作了修改,毛泽东同意刘少奇的修改,又亲自作了一些修改,并写信给刘少奇。这些文献也都是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史料。 86
[26]历史翻到1949年,天津、北平1月解放,中央及时发出指示,提出许多具体的经济政策问题。 89
第三部分 93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前,中国社会实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命运 93
[27]1949年,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这是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基本方针的一次意义非常重大的会议。对它,党的文献和党史著作有许多论述,对它的历史意义一致给予完全肯定的和高度的评价。今天从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实践的历史来看,原有的评价似乎有一些值得重新 93
[28]但是我又感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出现了离开“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向列宁在俄国提出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靠拢的苗头。 99
[29]七届二中全会是一个可以这样执行的也可以那样执行的会议。对这一点,当时是看不清楚的,可是后来人们就明白了。 102
[30]1949年4至5月,刘少奇的天津之行,展示了他对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具体看法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所作的通俗而透彻的说明。 103
[31]在天津之行后,刘少奇为克服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左”倾错误发出指示。 106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1949年6月,刘少奇为准备访问苏联,与苏共中央领导人会晤,撰写了一个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针问题的提纲。 108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有关“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方面,总的情况是按照共同纲领来进行,可以介绍的情况很少。刘少奇对东北新富农问题发表了两次言论,值得重视。 111
[34]1951年2月,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一个《决议要点》,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针。随后刘少奇在好几个场合讲何时采取社会主义步骤的问题,指出这至少是十年二十年后才能提出的问题,要防止“左”倾冒险主义。他把以上的这个建设阶段称之为 115
[36]1951年5月,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和政协全国委员会民主人士座谈会上,刘少奇对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117
[37]1951年7月5日,刘少奇向马列学院的学员作了《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任务》的报告。这个报告十分重要。这是这段时间内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最为重要的文献,需要单独的介绍,予以分析。在这一节中我只介绍第二、三、四、五这四个部分,而把报告的第六个部分放在以 118
[38]《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任务》可以视作刘少奇提出的关于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一个完整的纲领。但是这并没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只是刘少奇写的一篇文章,而且可以说这是他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写的最后一篇文章。 122
[39]1951年7月或8月,发生了一件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历史命运的角度来说关系很大的事情,那就是毛泽东把刘少奇等找去,批评刘少奇对山西省委一个有关农业互助合作文件上的批语,表示他不支持刘少奇而支持被刘批评的山西省委。这件事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能否在新中国 123
[40]其实,山西省委那样的主张,东北局1950年春天就曾经提出过,刘少奇也批评过。 127
[41]关于毛泽东找刘少奇、薄一波、刘澜涛谈话的详细过程,我没有能看到材料,但是可以判断这是一次分量很重的谈话。 130
[42]毛泽东对刘少奇等人说:“既然西方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工场手工业阶段,即尚未采用蒸汽动力机械、而依靠工场分工以形成新生产力的阶段,则中国的合作社,依靠统一经营形成新生产力,去动摇私有基础,也是可行的。”现在,我想对这段话作一点评论。…………… 135
[49]在表示支持山西省委报告不支持刘少奇的主张后,毛泽东就积极推动中央起草农业互助合作的决议。在1952年和1953年两年连续发布了关于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137
[45]1952年1月开始反对资本家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1953年初“五反”斗争全面展开后,同正在高潮中的“三反”结合在一起,合称“三反”、“五反”斗争。“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一次较量。 141
[46]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刘少奇没有表现出有多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47
[47]关于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还有一个“新税制”问题。薄一波在制定新税制问题上说了一句“公私一律平等纳税”,毛泽东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151
[48]“五反”运动基本结束后,毛泽东加快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伐。 155
[49]写到这里我想插进来作个小结:怎么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最初三年的新社会? 162
[50]1953年中国共产党内发生了高岗事件。这件事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问题也是有关的。因为高岗当时抓住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问题上的“错误”大做文章。 164
第四部分 171
从“过渡时期总路线”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的中国社会实践,看“新民主义社会论”的终结 171
[51]1954年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角度来看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提法:一是把新民主主义制度等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二是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代替过去所说的“从中华人 171
[52]1955年,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毛泽东批邓子恢“小脚女人”。这是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发生的一件大事。 173
[53]在抓农业合作化的同时,毛泽东趁着“五反”斗争胜利的势头,竭尽全力去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快速发展,在1953、1954、1955年连续三年采取若干步骤,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任务。 181
[54]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对资本家采取把资本家企业改造成为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是列宁在俄国曾经强调过的主张,毛泽东对资改造的思想是从列宁那里学来的,而且根据中国条件有步骤地实行并取得了成功。 185
[55]直到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仍说还要经过十二年才能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可是在讲了这样的话之后只有三个月,1956年1月在天安门广场就开大会,庆祝“三大改造”的完成,宣布进入了社会主义。 186
[56]1956年1月15日天安门广场上与天安门城楼上的事情,意味着什么? 188
[57]就事论事,即就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本身而言,五十年代初这几年的中国尽管存在问题,但应该肯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从步骤上和所有制形式上,中国都有自己的形式、自己的特点,没有照搬苏联的经验。在没有引起社会大的震动、没有使生产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比较顺利地迅速地 191
[58]毛泽东放弃了自己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承认中国要实行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论。按照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行事,实际上毛泽东还另外有一套取得成功之道,有他自己的法宝。 192
[59]可以说在列宁的关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学说指导下的毛泽东过渡时期思想,指导了1952年到1956年的中国实践。但到1956年过渡时期总任务完成后,这个说法又过时了。 194
[60]进行几年这样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的是怎样的社会?1956年全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中国的社会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制度? 195
[61]1956年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非常低下的。这样一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的生产关系,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不适应。结果是中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后,中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发育不全的早产儿。在社会主义改造 201
[6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只是一个发育不全的早产儿,还是一个畸形儿。畸形之一就是:一方面宣布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又强调我国还存在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把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后的中国仍视作“过渡时期”,强调列宁关于从资本主 203
[63]在这里有必要插进一个事实,那就是1956年后毛泽东既讲阶级矛盾不再是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又讲阶级矛盾仍然是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在这样两个观点中摇摆。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有阶级矛盾不再是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观点,但是总的说来,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 204
[64]1956年宣布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是个早产儿、畸形儿,但是从1956年起中国的重点转为建设,全国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 212
[65]1957年党内外一大批知识分子响应党中央号召,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直率的意见,被误认为是“资产阶级右派”向党向社会主义发动猖狂进攻。在这之后,毛泽东又重新强调阶级斗争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彻底改变了他在八大一次会议上的观点 213
[66]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这条总路线中没有强调阶级斗争。可是另一方面,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又确认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在这次会议后,全国掀起了一个“大跃进”运动,强调“一大二 214
[67]“大跃进”的失败并没有使毛泽东的指导思想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以后的几年中,对“大跃进”中制定的某些政策,虽然作了调整,然而同时更加强调阶级斗争,并且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继续坚持“一大二公”的方针。 220
[68]这个时期形成的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观点是:(1)发展了列宁过渡时期的理论,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都将存在。(2)误解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资产阶级法权”的论述,并把它和自己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学说结合起来 222
第五部分 23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同“新民主主义论”的关系 233
[69]虽然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广大党员和非党员群众有了很大觉醒,但是对毛泽东晚年的上述那一套错误理论是在“文化大革命”后又经历了一个时期才被逐渐认清的。经过反对“两个凡是”的斗争,新的、能够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前进的理论观点逐渐形成。对有关中国社会 233
[7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理论研究的一个总结性的成果。在这里我只想讲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一般说来都包括哪些内容。我认为它应该既包括对若干个社会主义国家都适用的作为一种普遍原理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更包括适合于中国特殊情 237
[72]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的研究,对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很有意义的。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