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一 沁园春 雪(毛泽东) 1
1.课文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 1
2.课文的发表经过 2
3.作者与柳亚子的交谊和赠词的意义 4
4.课文诗句诠解 7
5.课文是怎样描写北方雪景的?寄寓了怎样的感情? 10
6.课文怎样将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的? 11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3
8.补充注释及几个关键词语的解说 14
二 海燕(高尔基) 16
1.文学家、革命家玛克西姆·高尔基 16
2.作者写作《海燕》的历史情况 17
3.《春天的旋律》简介 19
4.《海燕》发表经过 20
5.作者在《海燕》中怎样使用“拟人化”的写法? 21
6.课文是在怎样的场景下塑造海燕形象的? 24
7.如何把握课文的象征意义? 27
8.如何理解文中出现的众多破折号? 30
9.理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深刻含义 30
10.关于译文中的一些问题 31
11.《海燕》是诗还是散文诗? 33
三 幼林(秦似) 35
1.现代作家秦似简介 35
2.秦似谈《幼林》的写作经过 36
3.课文的主题、思想与结构、层次 37
4.作者是怎样描写和歌颂“幼林”的? 40
5.课文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成功之处? 42
6.课文是怎样运用复沓手法的? 44
7.课文怎样将诗情与哲理融为一体? 45
8.名词解释及有关资料 47
四 挥手之间(方纪) 49
1.现代作家方纪简介 49
2.方纪谈《挥手之间》的创作经过 51
3.关于“重庆谈判” 53
4.课文为什么要以“挥手之间”为标题? 55
5.课文在叙事和写人上有何独到之处? 56
6.课文是怎样做到记叙与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 60
7.作者是怎祥描写“机场送别”场面的? 61
8.课文中一段插叙的作用 63
9.毛主席在重庆 64
五 澜沧江边的蝴蝶会 67
1.课文选编的情况 67
3.课文的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怎样? 68
2.作者简介 68
4.从对蝴蝶盛会的描写看课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70
5.课文在表达上有何特点? 71
6.有关蝴蝶泉的资料 72
六 菜园小记(吴伯箫) 74
1.作者吴伯箫简介 74
2.课文的创作原由 75
3.课文的文脉和语脉 76
4.课文为何开头先写果园、花园? 78
5.课文是怎样做到“即小见大”的? 79
6.课文的语言特色 80
7.课文中的景物美、情趣美和语言美 83
8.农谚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 87
9.课文引文详释 87
10.词语补释 89
七 人类的语言(吕叔湘) 90
1.语言学家吕叔湘简介 90
2.为什么说课文是篇说明文? 91
3.课文是以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理的? 92
4.课文主要运用哪种说明方法? 93
5.课文在说明举例方面有何特点? 94
6.课文的语言特色 96
7.课文难点讲解 97
8.词语补释 99
9.有关资料 100
八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崔金泰 宋广礼) 103
1.作者简介 103
2.作者谈本文的写作 104
3.课文是怎样进行说明的? 105
4.一句话——结构上的过渡,内容上的转折 106
5.关于本文体裁的讨论 106
6.课文质疑 108
7.作者谈书籍发展的新动态 110
8.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110
9.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不是王懿荣 113
1.课文的历史背景 115
九 什么是知识(毛泽东) 115
2.关于延安整风运动 116
3.本文的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 117
4.关于本文中心的异议 121
5.课文重点语句解析 123
一○ “友邦惊诧”论(鲁迅) 125
1.课文题解 125
2.怎样理解本文的“惊诧”? 125
3.“这回学生的请愿”是怎么回事? 128
4.为什么说“‘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的? 130
5.“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应怎样理解? 131
6.课文最后一段引用《申报》的消息有何作用? 132
7.课文怎样运用反语、反问、摹拟修辞方法 133
揭露、讽刺敌人? 133
8.课文如何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的? 135
9.课文是怎样以对比手法增强论辩力量的? 136
10.国际联盟简介 139
1.课文题解 141
一一 太阳的光辉(陶铸) 141
2.陶铸简介 142
3.课文的历史背景 143
4.课文是怎样做到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 145
5.课文所使用的类比推理有何特点? 149
6.课文写作上的几个特点 152
7.关于“太阳黑子” 154
一二 论各尽所能(胡鉴) 155
1.课文题解 155
2.写作背景 156
3.“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讲解 157
4.课文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和批驳错误思想的? 159
5.课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163
6.课文末尾一段有何作用? 164
7.课文难点解释 165
8.对课文内容的补充阐述 167
9.有关资料两则 169
1.老舍简介 171
一三 散文重要(老舍) 171
2.课文是如何做到以事实为基础,从正面讲清道理的? 172
3.课文在语言上的特色 175
4.为什么说“诗比散文难写”? 176
5.课文质疑 177
6.关于散文的定义和范围 180
一四 地质之光(徐迟) 184
1.课文题解 184
2.徐迟简介 185
3.作者谈本文的写作经过 186
4.李四光简介 189
5.课文是怎样选材、组材的? 190
6.课文在细节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192
7.课文的语言特色 193
8.有关资料两则 196
一五 二六七号牢房(伏契克) 199
1.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和作家——尤利乌斯伏契克 199
2.《绞刑架下的报告》简介 200
3.伏契克夫人谈《绞刑架下的报告》发现始末 205
4.课文怎样把火热的感情和深沉的意念寄寓在平常的记叙之中? 209
5.课文的细节描写有何特点? 213
6.作者如何以朴素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感情的? 215
7.关于本文的译者 216
一六 《白毛女》选场(贺敬之丁毅等) 218
1.诗人、剧作家贺敬之 218
2.歌剧《白毛女》是怎样诞生的? 219
3.《白毛女》全剧概貌 221
4.课文场面划分的几种意见 222
5.课文矛盾冲突的焦点在哪里? 223
6.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杨白劳 226
7.风雪描写加强了悲剧的浓度 227
8.风雪描写创造了诗一般的剧情意境 228
9.几个省略号的含意 229
10.作家谈《白毛女》 229
一七 《龙须沟》选场(老舍) 233
1.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 233
2.《龙须沟》全剧概要 235
3.布景说明——点明这场戏的历史背景 236
4.课文人物简介 237
5.“选场”可分为几个场景? 238
6.独到的语言艺术 240
7.众多的来自生活的修辞格 242
8.作家谈《龙须沟》 244
一八 普通劳动者(王愿坚) 247
1.善于描写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家王愿坚 247
3.作者谈本文的创作及人物原型 248
2.十三陵水库简介 248
4.林将军——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 250
5.小李——一个生动的陪衬人物 252
6.写景写物精当入微 253
7.林将军的“普通”表现在哪些方面? 254
8.小说刻画了人物的精神美 254
9.本文有哪些写作特色? 255
一九 竞选州长(马克·吐温) 257
1.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 257
2.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258
3.对情节线索的不同理解 260
4.在幽默中揭露竞选闹剧的丑恶 262
5.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 263
6.一幅绝妙的自我暴露式的讽刺画 264
7.从《竞选州长》看美国的所谓“言论自由” 265
8.对比与引用的作用 266
9.关于本文局限性的讨论 267
1.杰出的人民女作家——丁玲 270
二○ 果树园(丁玲) 270
2.《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简介 272
3.丁玲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创作 273
4.小说中的暖水屯就是涿鹿县的温泉屯 274
5.一个充满翻身喜悦的农民形象——李宝堂 275
6.一个真实可信的反面典型——李子俊女人 277
7.绘声绘色、绚丽多采的景物描写 278
8.细腻逼真、入木三分的心理描写 279
9.是“桑乾河”还是“桑干河”? 280
二一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曹雪芹) 281
1.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曹雪芹 281
2.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简介 282
3.《红楼梦》第四回是全书的总纲吗? 283
4.本文的主题思想何在? 285
5.课文的主角是谁? 287
6.小说中的贾雨村和葫芦僧 288
7.《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以后的贾雨村 290
9.“门子”小议 291
8.补充注释 291
10.关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的版本问题 292
二二 曹刿论战(《左传》) 294
1.《左传》和它的作者左丘明 294
2.齐鲁长勺之战始末 295
3.曹刿何许人也? 296
4.一个“谋”字贯串全文 297
5.本文的生动和精炼从何而来? 299
6.课文是如何达到引人入胜的? 300
7.处理狱讼囚事为什么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301
8.关于《曹刿论战》中的车战 302
9.关于课文里一个句子的标点 303
10.关于注释 304
二三 陈涉世家(司马迁) 308
1.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 308
马迁 309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简介 309
3.陈涉及其起义的时代背景 310
4.关于本文的段落层次 310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反天命的吗? 311
6.课文里几个句子怎样讲解? 313
7.“张楚”是国号吗? 317
8.陈涉食言,众叛亲离 318
9.关于《陈涉世家》的结尾 319
10.司马迁写《陈涉世家》的目的何在? 320
11.补充注释 321
二四 隆中对(陈寿) 322
1.西晋史学家陈寿和他的《三国志》 322
2.《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区别 324
3.三国时期的形势及课文所述事件简介 325
4.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326
5.今日何处寻“隆中”? 327
6.课文简评 328
7.《隆中对》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329
8.“隆中对”不能完全实现的主要原因 330
9.析疑几则 332
2.《出师表》的主题是什么? 335
二五 出师表(诸葛亮) 335
1.《出师表》的时代背景 335
3.与其说是出师表文,毋宁说是施政纲领 338
4.《出师表》是名言,却非明言 340
5.刘备临终寄托诸葛亮的大事是什么? 341
6.先帝死为啥叫“崩殂”? 342
7.《出师表》补注 343
8.《出师表》的断句的商榷 344
二六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347
1.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安石 347
2.“两司马”之一的司马光 349
3.司马光的《与介甫书》摘录 351
4.王安石变法以及新旧两派的斗争 352
5.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54
6.王安石怎样批驳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诽谤? 356
7.“胥怨者民也”作何解释? 358
8.北宋的中央官制 359
1.《国语》是一部什么书? 360
二七 叔向贺贫(《国语》) 360
2.《叔向贺贫》的中心思想 361
3.本文的结构形式 361
4.精湛的对比艺术 364
5.记言和记事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 366
6.桓子之行如何?怀子罹桓之罪到底是怎么回事? 368
7.叔向和栾武子是怎样的人? 369
8.“稽首”就是“顿首”吗? 369
1.《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书? 371
二八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371
2.三个怀怒之士 372
3.《唐雎不辱使命》的对话艺术 373
4.“岂直五百里哉”试释 376
5.“休祲”一词诸种释义之优选 377
6.“五十里”的“十倍”=“五百里”? 378
7.四个唐雎同为一人还是数人同名? 381
二九 登泰山记(姚鼐) 384
1.古老的山岳 384
3.“桐城派”奠基人之一的姚鼐 386
2.什么是桐城派? 386
4.《登泰山记》的构思艺术 387
5.《登泰山记》何以写得这样简练? 390
6.壮美的夕照图与日出图 394
7.泰山的“天门”和“三谷” 396
三○ 诗词曲六首 398
1.什么是乐府民歌? 398
2.一个光彩照人的农家女子形象——罗敷 399
3.如何看待《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 401
4.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402
5.王维和他的《观猎》 403
6.杜甫是怎样精心锤炼字句的? 406
7.“白日”作何解? 406
8.关于词律和词调 407
9.《渔家傲》的写作艺术 409
10.什么是元代散曲? 410
11.张养浩和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410
12.王磐和他的《朝天子·咏喇叭》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