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与病因 1 1
1 描述流行病学 1 1
1.1 性别、年龄特征 2 1
1.2 地区差异 4 1
1.3 时间趋势 6 1
2 危险因素 7 1
2.1 石棉 7 1
2.2 其他可能的病因 11 1
3 国内外有关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流行病学资料 15 1
3.1 澳大利亚 15 1
3.2 南非 18 1
3.3 欧洲诸国概况 21 1
3.4 北美概况 25 1
3.5 国内概况 30 1
目录 1
3.3 光镜病变 41 2
3.4 电镜病变 45 2
3.2 肉眼病变 41 2
3.1 临床特点 41 2
3.5 细胞病理学 46 2
3.6 特殊检查 48 2
3.7 鉴别诊断 53 2
3 恶性间皮瘤 40 2
2.2 胸膜瘤样病变 40 2
2.1 胸膜良性肿瘤 39 2
2 胸膜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 39 2
1 胸膜组织学 38 2
胸膜间皮瘤病理学 38 2
4.4 胸膜钙化的鉴别诊断 89 3
4.3 胸膜增厚的鉴别诊断 85 3
4.2 多发性胸膜致密影的鉴别诊断 82 3
4.1 单发胸膜致密影的鉴别诊断 75 3
4 胸膜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74 3
3.6 比较影像学 73 3
3.5 放射性核素成像 72 3
3.4 MRI 71 3
3.3 CT 68 3
3.2 B型超声 67 3
2.2 超声成像 64 3
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61 3
1 胸膜的正常解剖结构 61 3
2 胸膜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应用和优化组合 64 3
2.1 X线胸片 64 3
3.1 X线胸片 67 3
2.3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64 3
2.4 磁共振成像 65 3
2.5 放射性核素成像 66 3
3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征象分析 67 3
3.4 国际恶性胸膜间皮瘤TNM分期系统 106 4
3.3 恶性胸膜间皮瘤分期 106 4
3.2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分期方法 105 4
3.1 分期的重要性 104 4
3 分期方法及意义 104 4
2.3 外科诊断方法 94 4
2.2 胸腔穿刺和胸膜活检 94 4
2.1 影像学检查 94 4
1.3 体征 93 4
1.2 症状 92 4
1.1 病史 92 4
1 临床表现 92 4
临床表现与诊断 92 4
2 检查方法 94 4
4.5 展望 137 5
3.10 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与评价 129 5
3.11 放射治疗的疗效 129 5
4 免疫治疗 133 5
4.1 抗肿瘤免疫反应理论基础概述 133 5
4.2 免疫治疗的类型 134 5
4.3 免疫治疗的原理 135 5
4.4 临床应用 135 5
3.9 治疗验证 129 5
5 光动力治疗 137 5
5.1 光动力疗法的基本组成 138 5
5.2 光动力疗法的作用机制 138 5
5.3 胸腔内与术中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 139 5
6 基因治疗 141 5
6.1 自杀基因疗法 142 5
6.2 采用免疫调变方法的基因治疗 143 5
6.3 联合基因治疗——肿瘤疫苗 144 5
3.12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及晚期并发症 131 5
2.5 化疗药物的介绍 118 5
内科治疗 110 5
1 治疗概述 110 5
2 化学治疗 111 5
2.1 化疗概述 111 5
2.2 与恶性胸膜间皮瘤化疗临床研究评价相关的问题 112 5
2.3 单药化疗 112 5
2.4 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 116 5
3.8 放疗设备 128 5
3.1 放疗指征 125 5
3.2 放疗前准备 126 5
3.3 靶区和关键器官的勾画 126 5
3.4 采用常规模拟机定位及照射方法 127 5
3.5 剂量分割方案 127 5
3.6 正常组织剂量限制 127 5
3.7 治疗计划 128 5
3 放射治疗 125 5
1.2 胸膜固定术 154 6
2 相对根治性外科手术方法 157 6
1.3 胸膜切除术或称胸膜剥脱术 155 6
1 姑息性外科治疗 154 6
1.1 胸腔置管引流术 154 6
外科治疗 154 6
多学科治疗 160 7
1 手术多学科治疗 160 7
2 非手术多学科治疗 161 7
预后 164 8
1 恶性局限性胸膜间皮瘤预后 164 8
2 恶性弥漫性胸膜间皮瘤预后因素 16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