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序一 1
序二 3
绪言 3
第一章 邵康节先生其人其事 3
第一节 卜居 3
第二节 家居生活 3
第三节 治学 5
序三 8
第四节 学问境界 8
自序 9
第五节 待人接物 11
第六节 忧以天下 12
第七节 先生的前知 15
第八节 先生的出与处 21
第一节 开宗明义 26
第二章 皇极经世学说 26
第二节 皇极之道 28
第三节 汪洋浩瀚的皇极之学 30
第四节 一的哲学 31
第五节 时与事 33
第三章 《皇极经世》其书 37
第一节 元会运世的科学方法 37
第二节 元会运世为易学极峰 41
第三节 元会运世的推演 42
第四节 《皇极经世书》之卷帙 45
观物内篇第一章 观物内篇一 50
第一节 物之大者 无若天地 50
第二节 天之大 阴阳尽之矣 52
第三节 天生于动者也 55
第四节 动之大者 57
第五节 日为暑 月为寒 60
第六节 暑变物之性 62
第七节 走,感暑而变者 66
第八节 性,应雨而化者 69
第九节 性之走善色 71
第十节 走之性善耳 72
第十一节 夫人也者 74
刘氏本章结论 75
第二章 观物内篇二 77
第一节 人之所以灵于万物 77
第二节 然人亦物也 79
第三节 是知人也者 81
第四节 噫!圣人者 84
第五节 人或告我 86
第三章 观物内篇三 90
第一节 《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90
第二节 是知“道”为天地之本 91
第三节 道之道 尽于天矣 93
第四节 天之能尽万物 96
第五节 昊天之尽物 97
第四章 观物内篇四 103
第一节 观春则知《易》之所存 103
第二节 《易》之易者 生生之谓 105
第三节 生生者 修夫意者也 107
第四节 修夫意者 三皇之谓也 108
第五节 皇帝王伯者 《易》之体也 110
第六节 用也者心也 111
第七节 三皇同意而异化 113
第八节 三皇同仁而异化 114
第九节 三皇同性而异化 116
第十节 三皇同圣而异化 118
第十一节 夫意也者 尽物之性也 120
第十二节 夫变也者 昊天生万物之谓 122
第五章 观物内篇五 124
第一节 善化天下者 124
第二节 夫古今者 天地之间犹旦暮 125
第三节 皇帝王伯者 圣人之时 126
第四节 自古当世而君天下者 127
第五节 仲尼曰:殷因于夏礼 129
第六节 人皆知仲尼 131
第七节 夫一动一静者 132
第六章 观物内篇六 136
第一节 孔子赞《易》 136
第二节 仲尼后禹 千五百余年 138
第三节 夫人不能自富 139
第四节 夏禹以功有天下 142
第五节 仲尼修《经》 143
第六节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47
第七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150
第八节 王者往也 153
第九节 周之同姓诸侯 155
第十节 中原之地 157
第十一节 夫好生者 生之徒也 160
第七章 观物内篇七 163
第一节 昔者孔子语尧舜 163
第二节 天与人相为表里 165
第三节 贤愚人之本性 168
第四节 坎 有孚 唯心亨 170
第五节 由豫 大有得 174
第六节 天下将治 则人必尚行 176
第七节 是知言之于口 178
第八章 观物内篇八 181
第一节 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 181
第二节 是时也 会民厌秦 182
第三节 秦二世万乘也 184
第四节 日既没矣 186
第五节 任天下事易 187
第六节 成天下之事 189
第九章 观物内篇九 193
第一节 仲尼曰:善人为 邦百年 193
第二节 春夏秋冬 195
第三节 天由道而生 197
第四节 君子道长 则小人道消 197
第五节 三代之世 199
第六节 二道对行 201
第七节 天地尚犹是道而生 201
第十章 观物内篇十 203
第一节 日经天之元 203
第二节 以日经日 204
第三节 元之元一 210
第四节 元之元 212
第五节 皇之皇 213
第六节 时有消长 215
第七节 三皇春也 216
第八节 自帝尧至于今 225
第十一章 观物内篇十一 228
第一节 太阳之体数 228
第二节 进太阳少阳 230
第三节 太阳少阳唱太阴少阴 234
第四节 日月星辰者 237
第五节 性情形体者 242
第十二章 观物内篇十二 245
第一节 日日之物 245
第二节 日日物者飞飞也 247
第三节 有皇皇之民者 249
第四节 皇皇民者 250
第五节 飞飞物者 252
第六节 士士民者 253
第七节 飞飞之物 255
第八节 士士之民 256
第九节 一一之飞 256
第十节 一一之士 257
第十一节 为一一之物 260
第十二节 夫所以谓之观物者 264
第十三节 鉴之所以能为明 267
第十四节 是知我亦人也 269
第十五节 夫其见至广 271
观物外篇第一章 河图天地全数 276
第一节 天数五地数 276
第二节 《易》之真数 279
第三节 《易》之大衍 280
第四节 乾坤之策 299
第五节 蓍数不以六而以七 300
第六节 奇偶之数 302
第七节 归奇合卦之数 304
第八节 阴阳先后 308
第九节 阳阴互生 310
第十节 蓍数全 311
第十一节 一时止于三月 312
第十二节 天有四时 313
第十三节 大数不足 314
第十四节 天见乎南而潜乎北 314
第十五节 天地体数 315
第十六节 天之变六 地之体四 317
第十七节 三四十二自然之符 318
第十八节 四九三十六 320
第十九节 阳数一衍之而十 322
第二十节 五十分之则为十 324
第二十一节 气者神之宅 324
第二十二节 天六地四 以气为质 325
第二十三节 阴无一 阳无十 327
第二十四节 天一地二之数 327
第二十五节 一者数之始而非数 329
第二十六节 大衍之数其算法之源 330
第二十七节 阳尊而神 334
第二十八节 阳者道之用 335
第二十九节 六变而成三十六 335
第三十节 阳不能自 336
第三十一节 阳能知而阴不能知 337
第三十二节 气变而形化 339
第三十三节 形可分而神不可分 340
第三十四节 阳生阴 故水先成 341
第三十五节 阴对阳为二 342
第三十六节 阳中阳日也 342
第三十七节 天昼夜常见 344
第三十八节 月昼可见 345
第三十九节 日随天而转 345
第四十节 阳中有阴 阴中有阳 346
第四十一节 辰数十二 347
第四十二节 星为日余 347
第四十三节 天以刚为德 348
第四十四节 地阴也 348
第四十五节 阴伏阳而形质生 349
第四十六节 日在于水则生 351
第四十七节 乾,阳中阳 不可变 352
第四十八节 举年见月 举日见时 354
第四十九节 《易》之生数 357
第五十一节 阴阳一气 358
第五十节 甲子甲午为世首 358
第五十二节 日月星辰共为天 360
第五十三节 《易》爻为真天文 361
第五十四节 生者性天 361
第五十五节 《易》之道 362
第五十六节 天地生万物 362
第五十七节 道为太极 363
第二章 先天象数 364
第一节 天地定位 364
第二节 太极既分 371
第三节 乾坤定位 震巽一交 379
第四节 无极之前 有象之后 380
第五节 离在天而当夜 384
第六节 震始交阴 384
第七节 震兑在天之阴 385
第八节 乾坤定上下之位 387
第九节 一气分而阴阳判 390
第十节 乾四分取一以与坤 393
第十一节 乾坤之名位 395
第十二节 离肖乾坎肖坤 395
第十三节 体者八变 用者六变 396
第十四节 天有二正 地有二正 397
第十五节 卦之正变共三十六 401
第十六节 阳四卦十二爻 410
第十七节 卦之反对皆六阳六阴 410
第十八节 一变而二 二变而四 413
第十九节 复至乾百有十二阳 415
第二十节 乾三十六 坤十二 415
第二十一节 《易》根于乾坤而生于复姤 416
第二十二节 阳在阴中阳逆行 416
第二十四节 先天之学心法也 419
第二十三节 生生长类 天地成功 419
第二十五节 图虽无文 吾终日言而未尝离 423
第三章 先天圆图卦数 425
第一节 先天图者 环中也 425
第二节 自下而上谓之升 425
第三节 辰至日为生 427
第四节 四正者 乾坤坎离也 427
第五节 阳爻昼数 阴爻夜数 427
第六节 气一而已 428
第七节 有地然后有二 429
第八节 天行不息 未尝有昼夜 431
第九节 天数起乾而止震 432
第十节 天以气为主 434
第十一节 天地之本起于中 434
第四章 先天方图卦数 436
第一节 诸卦不交于乾坤 则生于否泰 436
第二节 乾七子 兑六子 439
第三节 乾七子 坤六子 440
第四节 乾坤七变 442
第五节 天之阳在东南 444
第六节 日有八位 用止于七 445
第七节 月自兑起 448
第八节 天之阳在南而阴在北 448
第九节 在人则天道成男 448
第十节 圆数有一 449
第十一节 天圆而地方 449
第十二节 天变方为圆 455
第十三节 六并一为七 455
第十四节 圆者刓方以为用 457
第十五节 圆者六变 457
第十六节 圆者径一而围三 458
第十七节 裁方而为圆 458
第十八节 圆者星也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