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教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新蓉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4131830
  • 页数:339 页
图书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平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所关注的话题。本书以性别与教育为主题,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路径,从性别的含义、性别角色、性别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学校教育与性别、性别平等教育、性别研究的理论流派、教育改革与性别公平、性别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等方面进行论述,全面介绍了当前女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在教育中贯彻性别平等原则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建议。本书可以供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性别课程使用,同时作为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也可以供女性学研究者、性别教育研究者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阅读。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课程目标 1

一、赋教育以社会性别 1

二、性别平等是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3

第二节 大学生的性别意识与性别教育 4

一、大学生与性别教育 5

二、教师与性别教育 6

第三节 《性别与教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7

第四节 《性别与教育》的教与学 9

本章小结 11

思考与练习 12

附录《性别与教育》课程安排建议 13

第二章 性别的界定 15

第一节 生理性别 16

一、两性生理结构上的差异 16

二、两性生理机能上的差异 22

第二节 认知能力与性别 26

一、一般智力 27

二、记忆能力 27

三、言语能力 28

四、数学能力 29

五、视觉—空间能力 30

六、认知类型 31

一、社会交往与合作性行为 32

第三节 社会性行为与性别 32

二、同情心 33

三、攻击性行为 33

四、支配性行为 35

五、道德发展 36

第四节 社会性别 37

一、什么是社会性别 38

二、社会性别的研究意义 40

三、性别的含义与理解 42

本章小结 45

参考书目 47

思考与练习 47

第三章 性别角色 48

第一节 性别角色 49

一、社会角色 49

二、性别角色 50

三、两性角色差异 53

第二节 性别角色的形成 57

一、性别角色的形成 57

二、性别角色形成的年龄阶段及特征 61

三、理想性别角色的形成历程 63

一、性别刻板印象 66

第三节 性别刻板印象 66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71

本章小结 75

思考与练习 76

参考书目 76

第四章 性别形成的理论 77

第一节 性别形成的心理学理论 77

一、性别形成的精神分析理论 78

二、性别形成的社会学习理论 84

三、性别形成的认知发展理论 86

四、性别图式理论 89

一、帕森斯的特殊功能论 91

第二节 性别形成的社会学理论和人类学理论 91

二、米德的社会文化决定论 94

第三节 本姆的性别双向化理论 95

一、男女双性化的概念 96

二、性别双向化理论 98

三、双向化气质的测量 100

四、对双向化人格优势的质疑 102

本章小结 103

思考与练习 104

参考书目 104

第五章 性别形成的主要因素 106

一、家庭背景 107

第一节 家庭影响 107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108

三、玩具与游戏 111

第二节 社会影响 113

一、劳动与职业的社会分工 113

二、教育经验 115

三、语言与性别文化 117

第三节 同龄人群体对儿童性别形成的影响 120

一、同龄人与性别一致性 120

二、性别隔离的形成 121

三、同龄人群体对两性的不同影响 122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 123

第四节 大众传媒对儿童性别形成的影响 123

二、有关的研究及建议 125

本章小结 127

思考与练习 128

参考书目 129

第六章 学校教育与性别 130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性别分析 131

一、教育政策与社会性别 131

二、我国现行教育政策的分析 133

第二节 课程与教育内容 138

一、课程设置与性别 139

二、教材内容与性别 142

三、将性别平等原则和视角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改革中 147

第三节 教师的态度和行为 148

一、教师教育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149

二、教师教育观念上的性别差异 152

第四节 学校组织与学校文化 157

一、学校人事结构中的性别差异 157

二、学校的文化、体育与性别 160

第五节 学校咨询和辅导 163

一、咨询和辅导与儿童性别 163

二、学校咨询和辅导中的性别倾向 164

本章小结 167

思考与练习 169

参考书目 169

第七章 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170

第一节 女子教育的历史沿革 171

一、古代社会的女子教育 171

二、工业革命与女子教育 174

第二节 现代妇女教育 178

一、现代妇女教育权利获得的条件和前提 178

二、现代妇女教育的特点 181

三、20世纪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 182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教育所取得的成就 183

第三节 中国妇女教育现状 183

二、中国妇女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85

三、中国妇女教育的未来 187

第四节 女童教育 189

一、女童教育的影响 190

二、女童教育的进展与现状 191

第五节 中国的女童教育 198

一、女童的生存环境 198

二、女童的受教育环境 207

三、女童教育的发展策略 212

本章小结 215

参考书目 216

思考与练习 216

第八章 性别研究的理论流派 218

第一节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简介 218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理论 219

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理论 221

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 223

四、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理论 224

五、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 226

六、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 228

第二节 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31

一、女性主义教育学的独特视角 232

二、女性主义教育学的知识观和课程观 233

三、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教学主张和特点 235

四、女性主义教育学对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启示与反思 23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性别平等理论 241

一、马克思主义性别平等理论的主要内容 241

二、马克思主义性别平等理论的发展 244

本章小结 248

思考与练习 249

参考书目 250

第九章 教育改革与性别公平 251

一、性别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容 252

第一节 以两性平等为目标的教育改革 252

二、教育是实现社会性别公平的途径 256

三、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育政策主流 259

第二节 推进两性平等教育的改革措施 263

一、各国实现性别公平化教育的比较研究 263

二、美国两性平等教育立法的经验 267

三、加拿大两性平等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270

第三节 建立性别公平化教育的监测指标 274

一、性别公平化教育监测指标的内容和意义 274

二、性别公平化教育监测指标的内容和范围 277

三、建立性别公平化教育监测指标的途径 281

本章小结 283

思考与练习 285

附录 表明社会性别公平化状况的教育指数 286

参考书目 286

第十章 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性别知识和技能 293

第一节 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294

一、性别意识 294

二、社会性别分析法 296

三、教师性别观的自我审视 298

四、两性平等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301

第二节 两性平等教学的实施 304

一、审视教学环境 304

二、实现两性平等教育的教学策略 307

一、心理方面 312

第三节 性别指导与咨询 312

二、交流与互动方面 315

三、学业与生涯规划 317

第四节 行动研究与教学反思 320

一、行动研究 320

二、反思与教学反思 325

三、我国妇女教育研究现状 330

本章小结 335

思考与练习 336

参考书目 337

后记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