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才,阮青,薛广洲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3532572
  • 页数:6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组织编写的“中央党校研究生教材”系列。书稿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加以介绍和分析,从历史的高度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一编 3

第一章 马克思的哲学观 3

第一节 哲学是关于人的自我意识的科学 3

第二节 哲学是关于人的外化的科学 8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观的现实化 10

第二章 马克思学生时代的思想历程 12

第一节 中学毕业考试论文(1835年8月) 12

第二节 波恩大学阶段(1835年10月—1836年8月) 18

第三节 柏林大学前期(1836年10月—1838年5月) 22

第四节 博士俱乐部与青年黑格尔派 28

第五节 《博士论文》(1839—1841年3月) 33

第三章 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39

第一节 从“自由人的联合体”说起 39

第二节 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由传统 42

第三节 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 47

第一节 对有关研究文献的概观 55

第四章 马克思与赫斯的异化学说 55

第二节 对赫斯与马克思异化学说的比较 67

第三节 简短的结论 83

第五章 马克思对施蒂纳“自我”哲学的扬弃 84

第一节 施蒂纳的“我”与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 85

第二节 施蒂纳的“利己主义者的联盟”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 90

第三节 马克思反对施蒂纳的双重独断论 97

第六章 从主、客体关系的理解来看的马克思哲学 111

第一节 西方哲学史中主体主义与客体主义两大传统的对立 112

第二节 马克思对西方哲学史中两大对立传统的扬弃和综合 119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的地位和现代性 121

第七章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观的变革 124

第一节 马克思本体观的形成 125

第二节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观的变革 129

第三节 马克思本体观的地位、意义 133

第八章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137

第一节 交往的含义 137

第二节 交往的类型:内部交往、外部交往及世界交往 141

第三节 交往的社会作用 151

第九章 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 157

第一节 上层建筑概念的含义 157

第二节 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 163

第三节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内在联系 167

第四节 当代社会的上层建筑形式 175

第十章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177

第一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社会 177

第二节 农村公社、土地国有和专制主义三位一体的社会结构 180

第三节 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社会的解体 183

第四节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思考 185

第十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起源理论 19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起源理论的主要内容 192

第二节 马克思与恩格斯文明起源理论的比较 198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起源理论的当代意义 207

第十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 212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 213

第二节 “世界历史”的形成 216

第三节 “世界历史”形成后的影响 222

第二编 229

第十三章 列宁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29

第一节 背景——问题——方法 229

第二节 列宁哲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基本内容 230

第三节 列宁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245

第十四章 列宁的人学思想 254

第一节 关于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论 254

第二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自由观和平等观 259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具体实践 266

第四节 关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培育 269

第五节 关于列宁人学思想的价值 276

第十五章 列宁的政治经济关系论 281

第一节 从经济的视野看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82

第二节 从政治的视野看经济: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 287

第三节 从双向互动的视野看政治的相对独立性 293

第四节 从双向互动的视野看政治的功能 299

第三编 311

第十六章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研究 311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概要 311

第二节 毛泽东读书及批注的特点 315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与《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及《实践论》、《矛盾论》 322

第十七章 《实践论》、《矛盾论》中蕴含的中西哲学精神 337

第一节 中西哲学与文化相交汇的产物 337

第二节 知行关系问题争论的批判性改造和科学总结 341

第三节 批判地改造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合理因素 344

第十八章 毛泽东对孔子思想的吸取和发挥 348

第一节 一个饶有兴味的重要问题 348

第二节 毛泽东对孔子态度的变迁 349

第三节 毛泽东对孔子思想的吸取和发挥 354

第十九章 毛泽东个性解放思想研究 366

第一节 个性和个性解放概念的界定 366

第二节 实现个性解放的途径 374

第三节 个性解放理论的贡献 394

第二十章 毛泽东的宗教思想及其实践 398

第一节 毛泽东对宗教的认识历程 398

第二节 毛泽东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400

第三节 毛泽东宗教思想的实践 408

第二十一章 毛泽东的政策与策略思想与历史转折时期的调整 417

第一节 毛泽东政策和策略思想的形成 417

第二节 毛泽东政策和策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422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转折关头对政策和策略的调整 430

第四编 439

第二十二章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溯源和提出过程 4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之比较 44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456

第二十三章 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464

第一节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 464

第二节 “三个有利于”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 466

第三节 有关的几个疑难问题辨析 472

第四节 “三个有利于”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南 479

第二十四章 邓小平的人学思想研究 486

第一节 解放思想,给人民群众自主权 487

第二节 全面改革,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497

第三节 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513

第五编 523

第二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的实质与内涵 523

第一节 “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及内涵的初步设定 523

第二节 “中国化”命题的产生背景及内涵的延伸 527

第三节 对既有认识的设疑及思考 531

第二十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儒学化” 538

第一节 如何看待毛泽东哲学的“民族特色” 538

第二节 《实践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换 544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对毛泽东及其哲学思想的影响 550

第一节 “异端论”的实质及其理论错误的根源 557

第二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异端论” 557

第二节 毛泽东哲学的本质属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565

第二十八章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573

第一节 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的先锋 573

第二节 “中国化”内涵和本质的深刻把握和透彻揭示 57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基础的奠定 583

第二十九章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 587

第一节 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深刻阐述 587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 590

第三节 从“走自己的路”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 595

第四节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困境的摆脱 597

第三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思考 60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层面和学术层面的区分 600

第二节 积极发掘和吸取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 605

第三节 警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传统哲学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 610

第四节 大胆吸取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 612

后记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