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李修生 1
绪论 元代学术格局与诗文发展梗概 1
上编 3
第一章 文道离合与元代文学思潮变迁 3
序 詹福瑞 4
第一节 道统和文统的形成及其在元初的成熟 4
第二节 两种反思一种趋势:合文道而一之 11
第三节 盛世文论:以性理之学施于台阁之文 16
第四节 道统的衰微和文人的弃道倾向 21
第二章 理学“流而为文”与以理学为精神底蕴文风的形成 27
第一节 理学“流而为文”现象的考查与成因分析 28
第二节 理学之“圣贤气象”与诗文之雍和平易 36
第三节 理学之“深造自得”与诗文之“自得之趣”及“鸢飞鱼跃”等 40
第四节 理学之“志以御气”与诗文之“不大声色” 51
第三章 元代之区域学术精神与诗文风貌 59
第一节 前期北方:北宗学术与中州文风 60
第二节 前期南方:学术融会与文风融通 63
第三节 中期江西:圣贤气象与盛世文风 70
第四节 中期浙江:众派归一与文论折中 75
第五节 晚期吴中:精神叛逆与诗道性情 78
第六节 晚期婺中:回归传统与道学文澜 83
第四章 “理”“气”之辩:元人关于文学本体问题的思考 87
第一节 元以前文论中的“理”“气”之论:从风格论、创作论到本体论 91
第二节 有关概念的辨析及两种文学本体论的基本矛盾 96
第三节 “气”本论文学理论体系试绎 103
第五章 元代诗学性情论 113
第一节 吟咏性情:一个歧义纷呈的命题 114
第二节 性情论之倡导与元诗之“祧宋归唐” 123
第三节 “一时自然之趣”与“自乐性情”:自然性情论 128
第四节 “人人有情性,则人人有诗”:张扬个性的性情论 134
第五节 从“情性之真”到“性情之正”:吴澄、虞集一系的性情论 139
第六节 “天理民彝”:道学家之诗学性情论 144
第六章 宋元人对理学文弊的批判和理学文学观的演变 150
第一节 宋元人对理学文弊的批判 151
第二节 从“作文害道”“作诗妨事”到“融会文理”“敛情约性” 156
第三节 非诗理论的诗学阐释 163
第七章 郝经:道学复北之际的合而未融 179
下编 179
第一节 泛取各家不主一家的学术精神 180
第二节 混合实学、理学与道家的文学理论 189
第三节 文风变异中的诗文创作 199
第八章 刘因:北方学术背景与北宗诗文 207
第一节 北方学术背景与刘因之学 208
第二节 体现北宗色彩的文学思想 216
第三节 “派继中州”的诗文 223
第九章 戴表元:承百家之绪开风气之先 229
第一节 绪承百家的学术思想 230
第二节 “酿诗如酿蜜”:会通百家的诗文理论 235
第三节 宗唐诗风的倡导与实践 250
第十章 吴澄:文学问题的哲学思辩与儒学宗师的文士风致 258
第一节 融会各家开宗立派的理学宗师 259
第二节 引理学入文论:富于哲学思辩的诗文理论 269
第三节 兼取江西、晚唐与理学文派的诗文创作 280
第十一章 刘将孙:精神叛逆与文学创新 291
第一节 道学招牌下叛逆的实质 292
第二节 重自我法自然的文学思想 296
第三节 尚新求异思想指导下的诗文创作 308
第十二章 虞集:蜀学精神与诗文宗主 320
第一节 蜀学根基上的和会朱陆 321
第二节 “以理命气”的论文纲领和盛世文风的倡导 327
第三节 “一代文宗”诗文创作的得与失 337
第十三章 黄溍:在矛盾中求融通 352
第一节 黄氏之学:在事功与义理之间 354
第二节 黄氏论文:在心、气、理之间 357
第三节 黄氏文风:在雄肆与醇雅之间 367
第一节 南宋以来婺州地区的学派纷争与柳贯学术思想的形成 378
第十四章 柳贯:学派纷争之后的精神解放 378
第二节 以追求自由自然为基调的文学主张 386
第三节 远承江西之绪的诗风 392
第十五章 戴良:北山学术变异与道学文澜 403
第一节 金华之学的衍变与戴良的思想倾向 404
第二节 政事、气运、义理:合事功与性理而一之的文学主张 408
第三节 道学文澜与雅正诗风 416
主要参考文献 427
后记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