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一、序言:我们为什么倡导中国实践经济学?——关于实践经济学的对话 李国富 蒋晔 1
二、实践论(1937年7月) 毛泽东 27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 《光明日报》评论员 40
四、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邓小平 49
五、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2001年7月1日) 江泽民 61
六、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源地 70
(一)尊重农民意愿,允许搞大包干(1979年6月5日) 万里 70
(二)凤阳县在农村实行“大包干”办法值得提倡——农村经济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1979年8月8日《安徽日报》) 中共凤阳县委 73
(三)从昔阳到凤阳(1988年10月) 吴象 78
七、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扇窗户 84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1997年) 深圳史志办公室 84
(二)要研究和学习深圳的经验(1984年6月4日) 谷牧 90
附录:不改革开放,会永远落后——访国务院主管特区工作的第一任副总理谷牧(2000年8月10日) 《中国经济时报》茹晴 99
(三)改革开放春天故事第一幕(2000年12月27日) 《北京青年报》陆纯 103
(四)《深港经济衔接方案》专家论证意见(1996年6月21日) 《深港经济衔接方案》论证会专家委员会 108
(五)与美国《领袖》杂志记者的谈话(1999年9月4日) 李子彬 129
八、温州现象——中国民营经济之都 145
(一)谈温州商品经济的发展(1986年4月7日) 万里 145
(二)温州行(1986年) 费孝通 149
(三)温州农村商品经济考察与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探索(1986年) 董辅礽 赵人伟 164
(四)温州——中国人致富的楷模(1998年) 钟朋荣 175
(五)解读温州经济模式(2000年5月25日) 杜润生 185
(六)温州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的若干问题(2000年) 马津龙 193
九、顺德经验——中国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试验田 215
(一)顺德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与思考(1995年5月) 张元元 215
(二)转型中的顺德:市场经济的雏型(1995年) 邓伟根 227
(三)顺德产权制度改革透视(1997年) 邓俭 温光华 238
(四)我看顺德模式(2000年6月) 施青林 247
(一)四年思路回顾(1989年) 费孝通 251
十、苏南模式——中国工业化道路在农业基础上的探索 251
(二)什么是苏南模式?(1987年) 朱通华 259
(三)苏南模式研讨会观点综述(1987年10月) 江苏省经济学会 273
(四)苏南模式发展中的体制障碍(1990年) 顾松年 徐元明 严英龙 吴群 282
十一、南街之路——中国共产主义小社区经济的探索者 294
(一)关于南街村的六个问题(1994年10月17日) 王洪彬 294
(二)是“共产主义小社区”?还是一个“怪胎”?(1998年5月8日) 《中国化工报》韩庆祥 陈乃醒 易保云 309
(三)宽容·理解——“南街·北徐现象”的辩证思考(1998年) 蒋晔 董天锡 刘殿敏 牛宪民 316
十二、中国实践经济学宣言(2000年) 刘成斌 蒋晔 327
十三、附录:动力·活力·硬道理——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四省学习考察思考 李国富 蒋晔 336
(一)“青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 336
第三、抓大企业、抓名牌产品、抓企业家队伍是青岛工业振兴的关键。 366
第四、大力推进工业园区计划,用“园中园”实现资源配置的集约化,向国际化标准迈进。 366
(二)顺德为什么彻底进行了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366
第二、青岛工业结构调整已由适应性、追赶型调整,进入到战略性调整、引导型调整时代。 366
第一、近代工业文明对青岛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366
第一、“敢为天下先”是顺德人的秉性。 392
第二、顺德产权制度改革的11个理论思考。 392
第三、顺德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及效果。 392
(三)温州的民营企业为什么充满了活力? 392
第一、温州全社会民营化发展道路值得重视。 416
第二、温州的商人是如何成长为企业家的? 416
(四)河南工业应全面向青岛、顺德和温州学习。 416
第一、解放思想是发展河南经济的前提和根本。 433
第二、在对外开放上应强化我们的危机感。 433
第三、加快大企业膨胀速度,核心是政府要创造最好的制度环境。 433
第四、要围绕着大企业确定河南产业升级计划。 433
第五、进一步澄清“抓大放小”“有进有退”上的模糊认识,加快我省公有企业产权改革步伐。 433
第六、河南未来的真正希望在于民营经济的崛起。 433
(五)后记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