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近代思想的回顾与前瞻 1
1.冲击与回应 1
2.传统与现代 6
3.儒学发展的理与势 9
4.多元化结构中的儒学及其定位 15
二、“五四”思潮与现代性 23
1.文化自觉 23
2.文化启蒙 24
3.儒家批判 25
4.历史评价 26
5.文化价值与意识形态 28
6.模拟与创生 29
7.价值整合与价值分离 30
8.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31
三、化解“传统”与“现代”的紧张 32
1.引言:超越“五四”的历史任务 32
2.激进功利主义 36
3.文化保守主义 40
4.东西古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46
5.新与旧:传统与现代 51
6.文化决定论与实业决定论 58
7.知性的否定与理性的否定 61
四、价值、权威、传统与中国哲学 67
1.经典与权威 68
2.圣人与道统 70
3.价值与传统 76
五、20世纪文化运动的激进主义 82
1.“五四”时代的文化激进主义 84
2.“文革”时期的文化激进主义 88
3.“后文革时代”的文化激进主义 92
4.文化与政治的角色冲突 96
六、冯友兰中西古今文化观述论 101
1.文化与哲学 101
2.从东西到古今 105
3.类型与个体 113
4.现代化与民族化 124
5.文化论说中的“体”与“用” 133
七、梁漱溟与马克斯·韦伯的中国文化观 141
1.中国文化的特征 142
2.伦理本位与集团本位 146
3.职业分途与阶级对立 151
4.社会进步与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 154
5.理性与文化的早熟 156
6.韦伯的中国文化观 159
7.梁漱溟与韦伯中国文化观之比较 165
8.余论:关于民族品性与生活取向 166
八、韦伯命题、儒家伦理与工业东亚 170
1.儒家文化与现代化 171
2.文化的解释与制度的解释 177
3.产生与同化 182
4.世俗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化的初级阶段 186
九、世俗儒家伦理:传统蒙学的文化研究 193
1.韦伯理论中的“伦理” 194
2.蒙学与中国人的价值 200
3.克制与自我约束 206
4.勤俭与惜时 211
5.孝悌、善恶与福报 220
6.功利与成就 228
7.世俗儒家伦理的理论基础——明代后期的儒学流变 232
8.社会生活的世俗智慧 239
十、儒家思想与现代东亚世界 247
1.传统和现代性 249
2.以和为用 252
3.以仁为体 255
4.现代性与合理性的检讨 257
5.余论 262
十一、从文化启蒙到“国学”研究 265
1.80年代以来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思潮 265
2.90年代的“国学”研究与中华文化的复兴 278
附录一 困境意识与相互依赖 295
附录二 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东亚传统 305
附录三 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与地位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