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城市住宅 1840-2000》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俊华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30205665X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在PeterRowe教授之建议下,组织人力从事中国控住宅史之研究,合作数年,成绩斐然。本书即为这方面研究之第一本著作,我浏览之余认为本书有如下之特点:(一)本书从近代中国重要之历史阶段与影响住宅类型的转迷两个角度着眼,将全部书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历时160年。这是中国近代住宅史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脉络清晰,纲举目张,抓住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时代背景。(二)本书并不就住宅论住宅,而是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人文等变迁,来剖析住宅建筑类型之变化。(三)研究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城市化已进入加速时期,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住宅建设占有重要的比重。书中阐明如人口增长、土地的限制、市场经济等在变革,有关居住层数、建筑标准等常常存在争议,这些问题在困扰着我们,现在的解决途径未必是惟一的结论。矛盾客观存在,社会必要发展,科学要创新,但对住宅的历史发展与现代进行综合地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成绩与不足,启迪我们进一步探索未来。这样一个国际合作研究集体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它的生命力。书成后将以中英文在国内外同地发行,这必有助于推进国外对中国住宅情况的了解,亦有助于中国学者在国内外

目录 11

序 吴良镛  11

概述 吕俊华  13

第一部分 现代城市住宅早期发展——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城市住宅(1840—1948) 张守仪 谭英概述 25

第一章 中国现代城市住宅的萌芽(1840—1910) 29

1.1 现代城市住宅出现的社会背景 29

1.1.1 国门初开之际城市发展的内因外因 29

1.1.2 现代城市市政设施和规划管理的出现 32

1.1.3 城市住房问题与房地产业兴起 33

1.1.4 不同社会阶层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 35

1.2 脱胎于中国传统住宅形式的城市集居住宅 38

1.2.1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的由来 38

1.2.2 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 40

1.2.3 其他住宅形式 44

第二章 现代城市住宅早期发展的重要时期(1911—1937) 45

2.1 城市住宅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 45

2.1.1 社会状况的主要变化和住房需求 45

2.1.2 多种渠道的城市住宅供给 51

2.2 多样化的城市住宅形式 58

2.2.1 在中国传统住宅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城市集居住宅形式 60

2.2.2 西式集居住宅引入中国城市 74

2.2.3 城市政府介入建造的平民住宅 93

第三章 现代城市住宅早期发展的凋零期(1938—1948) 99

3.1 战争对城市的破坏与居住状况恶化 99

3.2 租界区的畸形繁荣 100

3.3 西南城市的人口激增和住宅建设 100

概述 105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住宅发展(1949—1978) 张杰 王韬 105

第四章 经济恢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学苏及其反思(1949—1957) 109

4.1 城市住宅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109

4.1.1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109

4.1.2 重工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政策 110

4.1.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城市的低工资制度 111

4.1.4 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建设 112

4.1.5 来自苏联的影响 113

4.2 城市住宅发展的相关政策与状况 113

4.2.1 城市住宅发展政策 113

4.2.2 城市住宅体制建立与住宅建设 116

4.3 城市住宅规划与设计的几个发展阶段 121

4.3.1 经济恢复时期住宅短缺问题的缓解 121

4.3.2 全面学习苏联的“一五”前期:模仿与形式主义 124

4.3.3 “一五”后期对于学苏的反思 129

第五章 大跃进与调整:寻求自身发展道路(1958—1965) 142

5.1 城市住宅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143

5.1.1 经济建设“大跃进” 143

5.1.2 “人民公社化”运动 144

5.1.3 经济调整时期 145

5.2 城市住宅建设的相关政策和状况 147

5.2.1 城市化发展 147

5.2.2 城市住宅建设与管理 150

5.3 住宅规划与设计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152

5.3.1 大跃进时期极左意识形态下的片面节约 152

5.3.2 调整时期的住宅设计 158

5.3.3 居住区规划 163

6.1.1 城市发展的重心向内地转移 171

6.1 社会经济背景 171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期(1966—1978) 171

6.1.2 人口、土地、粮食矛盾和反城市化对策 172

6.2 城市住宅发展相关政策与状况 173

6.2.1 文革中的城市规划与房产机构 173

6.2.2 用地紧张日趋突出:高层建筑与见缝插针 173

6.2.3 城市住宅建设的停滞 173

6.2.4 城市住宅居住状况 174

6.3 住宅规划与设计的几个主要阶段 175

6.3.1 文革前期住宅标准的持续降低:干打垒住宅 175

6.3.2 文化大革命后期及其影响期的城市住宅发展 176

6.3.3 居住区规划:密度的提高 183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22年以来的住宅发展(1979—2000) 吕俊华 邵磊 189

概述 189

7.1.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极“左”政治路线的结束 193

第七章 改革初期的住宅建设与发展(1979—1984) 193

7.1 改革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概况 193

7.1.2 改革的分权取向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 194

7.1.3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195

7.2 改革初期的住房政策改革:萌芽与试验 195

7.2.1 关于住宅属性的争论:商品与福利 196

7.2.2 住房投资与建设体制的变化:减轻国家负担 197

7.2.3 住房分配体制的改革尝试:优惠售房试点 199

7.3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解决数量短缺 201

7.3.1 对节约用地和提高居住密度的强调 201

7.3.2 改善小区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打破“行列式”面貌 205

7.3.3 严格控制住宅面积标准与住宅设计 208

7.3.4 追求住宅设计标准化与多样化的努力 211

8.1.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219

8.1.1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确立 219

第八章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的住宅建设(1985—1991) 219

8.1 改革进程中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波动现象 219

8.1.3 经济波动的简单分析 220

8.2 住房政策改革:波动与发展 221

8.2.1 住房政策改革的波动现象 222

8.2.2 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 223

8.3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完善使用功能 224

8.3.1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的全面进步:中国住宅建设技术政策的制订 224

8.3.2 城市住宅建设方式的全面转变:综合开发 226

8.3.3 城市住宅小区试点工程的启动及其先导作用 227

8.3.4 住宅设计多样化的进一步发展 238

9.1.2 体制转轨期的经济过热与宏观调控 247

9.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47

9.1 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47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城市住宅(1992—2000) 247

9.1.3 新一轮经济增长面临的诸多困难 249

9.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住房政策改革:反思与深化 251

9.2.1 住房政策改革的新趋势:对制度化建设的强调 251

9.2.2 理顺住宅投资机制 253

9.2.3 改革住房企业福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住房体系 257

9.3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转向需求驱动 262

9.3.1 住宅产业现代化政策:建立完善的住宅生产、流通与消费体系 262

9.3.2 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从需求出发 264

9.3.3 社会阶层的分化与住宅类型的丰富: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270

9.3.4 小康居住模式与住宅设计 273

结语 彼得·罗 277

参考文献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