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四川的地域、明清版图及历次移民概况 1
第一节 四川的政区沿革 1
第二节 明清的四川版图 3
一、川滇黔陕部分地域的省籍变迁 3
二、明、清四川省境之比较 4
第三节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发源集散地与四川历史上的移民概况 5
一、中国历史上的八处移民发源地、集散地 5
二、四川历史上的移民概况 7
一、元末尖锐的社会矛盾 9
第一节 元末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红巾军农民起义 9
第二章 元明交替的战乱与明初的“洪武大移民” 9
二、红巾军起义 11
第二节 明玉珍率军入川与大夏国的建立 13
一、明玉珍率军入川 13
二、明玉珍建立的“大夏” 14
第三节 朱明王朝的建立与洪武大移民 17
一、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 17
二、明初的军事制度与军事移民 18
三、明初大力恢复农业经济的移民举措 21
四、洪武大移民在全国的规模 22
五、笔者对洪武大移民数据和地域的小结 25
第三章 明洪武在川的军籍移民与民籍移民 26
第一节 元末明初的四川人口 26
一、元末明玉珍在川建大夏国时的人口增进 26
二、元末明初四川人口在战乱中的骤减 27
三、洪武初四川人口及州县的降省 27
第二节 洪武年间入蜀的军籍移民 30
一、明代的军户世袭制及军屯 30
二、洪武年间四川的军事性移民 30
第三节 洪武年间在川的民籍移民 31
一、明初恢复农业经济措施下的四川民籍移民人口 31
二、洪武移民进川的时间划分川东、川西有别 32
三、洪武时期官方组织入川移民的次数 33
四、洪武时期移民入川原因 34
五、洪武年间入川的民籍移民省籍来源 36
第四章 江西省的区位特点与庐陵的农业文明 38
第一节 江西省的区位特点 38
第二节 庐陵文化——中原农业文明的集萃 39
一、庐陵的区位优势 39
二、北民南迁与庐陵文化 40
第三节 庐陵自古人才辈出,当代伟人毛泽东、邓小平祖籍皆在庐陵 42
一、庐陵自古人才辈出 42
二、毛泽东、邓小平祖籍皆在庐陵 43
一、从赣南水路上川 45
二、从赣南经湖北入川 45
三、从赣北上川经商 45
四、商贾从赣中上川 45
第四节 江西移民上川、商家走蜀的路线 45
五、“酉州通道”——昆腔、弋阳腔入川、商贸入川、移民上川 46
第五章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与以“麻城孝感现象”为代表的祖籍记忆 47
第一节析“江西填湖广” 47
第二节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说的记载 48
一、“江西填湖广”之说在湖广地方文献中的记载 48
一、洪武大移民湖广省的湖北地区移民特点 49
二、关于“湖广填四川”的两种见解 49
二、清前期“湖广填四川”在四川地方文献中的记载 49
第三节 “湖广填四川”之源头 49
第四节 “麻城孝感”是一个祖籍记忆的人文地理概念 50
一、祖先来自何方与祖籍记忆 50
二、关于麻城孝感祖籍记忆的人文地理概念 51
三、以“麻城孝感”为代表的祖籍记忆的三个层次 51
四、以麻城孝感乡为代表的祖籍记忆举例 53
五、据著名老作家艾芜自传作品自述祖先来自麻城孝感乡析 56
一、笔者孙氏的麻城踏访 58
第五节 笔者孙氏的麻城踏访及麻城相关部门的突破性进展 58
二、笔者对国内学者就孝感乡今在何处的见解举要 63
三、笔者调研孝感乡其主体在今麻城市西南部 65
四、麻城相关部门的突破性进展 66
第六节 来自诸省的“过籍”麻城孝感人 66
一、何以称之为“过籍” 66
二、麻城孝感乡“过籍”例 67
三、从湖广上川路线 68
第七节 祖先来自江西——久远的祖籍记忆 69
一、成都府汉州王氏 69
二、成都府金堂彭氏 70
三、永川县松既镇罗氏 72
四、潼南县双江镇杨氏 72
五、重庆府江北县彭氏 72
第八节 “江西—湖广型移民”家族 73
一、重庆彭伯通家族明洪武初迁湖广、清康熙末上川 73
二、三台县近代桑丝实业巨子陈宛溪家族明初从赣迁楚,清前期从楚迁川达403房 74
三、江津孙氏家族万氏家族的江西移湖广、湖广上四川 75
四、广汉王氏家族的江西祖籍与江西移湖南再迁四川的历程 77
五、达县安仁乡亭子镇夏氏家族的江西祖籍与移民 78
六、三台县狮王乡谌氏龙灯世家从江西移湖南再上川 79
七、“江西—湖广型移民”辑录例 80
第九节 渠县明清移民家族的“湖广麻城孝感”现象 81
一、对渠县51个姓氏73支移民家族祖籍析 81
二、渠县来自“湖广麻城孝感”等祖籍排比 84
第十节 四川高县庆符李氏与重庆市忠县叶氏的湖广麻城祖籍 102
一、李硕勋、李鹏祖籍湖广麻城 102
二、祖籍麻城孝感乡的重庆市忠县叶氏 111
第十一节 湖广籍移民上川轶事 115
一、四川成都市新津县方兴乡蓝氏家族 115
二、重庆市巴县仁里李氏移民轶事 117
三、自流井郑民家族、内江刘氏家族上川祖的插占轶事 119
四、蓬溪“文井胡氏”的湖广上川路线及创业 120
第六章 四川境内江西人分布与赣方言遗韵 123
第一节 四川境内的江西人分布 123
一、大邑类型(从一个县境看江西移民分布) 123
二、寻邬县何氏家族插迁四川例 125
三、江西移民聚落特点 127
四、从地名遗迹中得知当年江西籍人聚居及从商置业之地 128
第二节 四川境内的赣方言遗韵 128
一、重庆市永川县部分移民后裔保留的江西方言语词 129
二、开江县严家场严家乡玉河村五组孙氏家族中传承的江西称谓 129
四、自贡市荣县胡氏家族中保留的家族语言 130
三、达县方言中的江西语词 130
五、会东县大桥区“江西街村”现今方言遗存的个别江西称谓 132
第七章 四川境内的江西客家人分布与江西客家方言及葬俗 133
第一节 “土广东”与“江西广东” 133
一、“成都东山”与“土广东” 134
二、“江西广东”——江西客家人 135
第二节 江西客家人的分布 135
一、四川境内客家人的分布 135
二、江西客家人的分布 137
二、四川成都东郊江西客家话与广东客家话对照百例 138
一、江西客家话的现状 138
第三节 江西客家话在蜀中 138
第四节 江西客家人负骸迁川与二次葬习俗 143
一、江西客家人的祖骸迁川二次葬 143
二、江西客家安埋合葬孤老遗骸及“捡金葬” 146
第八章 “成都东山”的江西客家聚落 148
第一节 “成都东山”——川西客家聚居宝地 148
一、“成都东山”地理概念之始 148
二、20世纪40年代至21世纪初学者对“东山”客家语言、风俗的有关调查和文章 149
三、成都“东山五场”及“东山”通川东的陆路交通线 151
一、洛带镇简介与西部客家第一镇 152
第二节 成都东山洛带镇的江西客家家族(上)——珍贵的“刘家大院”与叶氏家族 152
二、洛带镇的首姓刘氏 154
三、洛带镇宝胜村的江西刘氏与珍贵的“刘家大院” 155
四、洛带镇柏杨村、松林村和莲花村的叶氏 161
第三节 “成都东山”洛带镇的江西客家家族(下)——郑氏家族、“杨家大院” 166
一、洛带镇松林村的“庐陵郑氏”与“郑半边” 166
二、洛带镇大院村的“杨家大院” 167
第四节 西河镇董氏,福洪乡赖氏 170
一、西河镇“江西董氏” 170
二、福洪乡“江西赖氏” 173
一、新都区简介 176
第五节 新都区木兰镇“江西村”黄氏家族与泰兴镇王氏家族 176
二、新都区木兰镇黄氏 177
三、泰兴镇的“江西王氏”与民国“陆军上将”王铭章 181
四、洛带江西会馆捐款名录中的“江西王氏” 183
第九章 广安姚平邓氏家族的播迁(上篇)——邓氏明清入川祖与明清世系 185
第一节 邓姓在全国的分布及人口比例 185
第二节 广安的区位及历史沿革 186
一、广安市——大广安的区域位置 186
二、历史上的广安沿革 187
三、清代的广安场市与现今的“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188
一、牌坊村的“邓家老院子” 189
第三节 协兴镇牌坊村“邓家老院子”邓小平纪念馆与“邓小平故居保护区” 189
二、以小平故居为核心的邓小平纪念馆及相关人文建筑景点 191
三、邓小平故居保护区 193
第四节 明清的广安移民与广安氏族及邓氏 193
一、《广安州新志·氏族志》中的姓氏及其来源析 193
二、广安的邓氏与姚平邓氏 198
三、关于“姚平邓氏”的来历 199
第五节 广安姚平明代开基祖邓鹤轩与邓氏明代世系 199
一、邓氏谱牒与志书中关于邓鹤轩的记载 200
二、姚平邓氏的明代世系 201
三、入蜀开基祖邓鹤轩第四代后裔分支(部分)对照 203
第六节 邓鹤轩、邓敬轩同于明初入居广安同为始祖考 205
一、邓鹤轩、邓敬轩明初入川同为“嫡祖”的文字记载 205
二、邓敬轩与邓鹤轩是什么亲属关系 206
第七节 姚平邓氏的清代入蜀祖与清代世系 207
一、小平家族的清代一世祖邓嗣祖 207
二、小平家族的清代世系 208
三、姚平邓氏16字班辈和64字班辈 210
四、邓鹤轩后裔二房邦奇衍派字辈 211
第八节 广安邓氏清代极盛祭祀与邓氏宗祠“大廷尉” 212
一、邓时敏与邓氏家族的极盛时期 212
三、邓氏宗祠——“大廷尉” 214
二、邓家湾大坟坝的邓氏祖墓 214
四、邓氏族人集股办会举例及该宗祠与省垣总祠的联系 216
第十章 广安姚平邓氏家族的播迁(下篇)——江西庐陵祖籍溯源 218
第一节 吉安与庐陵的历史沿革 218
第二节 吉安市客家人的分布、姓氏、方言及迁徙 219
一、“大吉安”——吉安市客家人的分布 219
二、吉安市的客家姓氏与香港新界邓氏 220
第三节 吉安市委党史办及相关县关于邓小平祖籍地查访情况 223
一、第一次调查访问(1993年12月—1994年5月) 223
二、第二次调查访问(1996年1月—8月) 226
三、吉安党史办的两次查访尚无新线索 231
第四节 笔者孙氏的“庐陵行”(上)——访吉安县永阳镇邓家、安福县枫田镇邓氏 231
一、访吉安县永阳镇邓家 232
二、安福县《枫田邓氏族谱》及其邓氏的播迁 235
第五节 笔者孙氏的“庐陵行”(中)——访泰和县“南阳西昌邓氏”、吉水县八都镇邓氏 237
一、泰和县“南阳西昌邓氏”及其播迁 237
二、吉水县八都镇邓家村邓氏 246
第六节 笔者孙氏的“庐陵行”(下)——访吉安市青原区河东镇大菱塘邓氏 249
一、河东镇概况 249
二、河东镇邓家坪村大菱塘邓氏 250
三、吉安河东大菱塘邓氏与四川的关系 253
一、新线索来自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254
二、新线索的主要内容 254
第七节 来自古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邓家坪的最新线索 254
三、笔者孙氏的见解 255
第十一章 广安姚平邓氏谱牒与重庆江北《邓氏族谱》、广东连州《邓氏族谱》之比较 258
第一节 广安姚平《邓氏分谱》、《邓氏宗谱》 258
一、广安姚平《邓氏分谱》 258
二、广安姚平《邓氏宗谱》 262
一、十二册《邓氏族谱》山城露面 265
二、上海图书馆馆藏的渝北十二册《邓氏崇孝堂续修族谱》 265
第二节 上海图书馆馆藏渝北民国《邓氏崇孝堂续修族谱》与“山城《邓氏族谱》 265
第三节 多部邓氏谱牒之比较 268
一、上海图书馆馆藏渝北《崇孝堂续修族谱》与“山城露面的邓民族谱”为同一版本 268
二、上图馆藏渝北《崇孝堂续修族谱》、“山城露面”的《邓氏族谱》与广东连州《邓氏族谱》中之比较 270
三、“上图馆藏谱”、“山城谱”与“广安姚平邓氏宗谱”之比较 271
四、郫县民国《邓氏蜀谱》、荣昌光绪《邓氏族谱》 272
第十二章 江西籍的商贸金融家族及人物 276
第一节 集商仕宦于一族的自贡“江西胡氏——胡慎怡堂” 276
一、胡氏入川经商落籍贡井 276
二、从创业到极盛 277
三、从极盛到走下坡路 281
四、回光返照 283
五、胡氏源流及宗族 284
六、胡慎怡堂庭院豪宅 289
第二节 沐川的“江西刘氏”商贾世家 289
一、刘氏“江西客”经商入川白手起家 289
二、刘氏“继先堂”四房聚沐川成为望族 290
三、各房的商号、厂店、田土举例 290
四、刘氏宅院家庙等建筑艺术 292
五、刘氏源流及宗祠 292
六、刘氏谱牒续修 295
七、沐川刘氏墓葬举例 295
一、盐业运销致富的邓氏教育世家 297
第三节 江津白沙望族邓氏致富兴学与重庆江北县富商“淦半城” 297
二、邓氏教育世家人才辈出 303
三、江北县老城富商“淦半城” 308
第四节 重质量、讲信誉的“志古堂”周达三与经营管理上乘的“宝元通”肖则可 311
一、重质量、讲信誉的成都出版商周达三 311
二、实行产供销网络运转的企业家肖则可 314
第五节 江西籍的重庆巨商汤子敬与彭水“生漆大王”肖氏父子 320
一、江西临川籍的汤子敬——从学徒到重庆的“汤半城” 320
二、重庆彭水“生漆大王”肖芳政、肖鼎三的“肖顺源”商号 324
第六节 清末民国年间在重庆的江西籍“三杨”家族“聚兴城”金融财团 330
一、杨文光——清末民初江西杨氏家族第一人 331
二、杨希仲——江西杨氏家族第二人 332
三、杨粲三——“聚兴诚”银行总经理 333
第七节 江西陈氏的二百年成都“同仁堂”与江西药业行帮在重庆、樟树药业帮在巫山 339
一、连绵二百年的江西陈氏成都同仁堂 339
二、重庆的药材业帮会组织 348
三、江西樟树药业帮在巫山经营情况 350
四、“江西罗”在江津中山镇的药铺 354
第十三章 重庆的移民家族及其谱牒 355
第一节 谱牒的作用与价值 355
一、陈氏源流与“江州义门陈氏” 356
第二节 来自麻城孝感的巴县“天赐陈氏”及其谱牒 356
二、重庆巴县“天赐陈氏”溯源 357
三、重庆巴县“天赐陈氏”由来及字派 362
四、“天赐陈氏”的历次修谱 364
五、“天赐陈氏”与“川黔边陈氏”联宗 365
第三节 明玉珍、明昇与韩国《西蜀明氏大同谱》 366
一、明玉珍、明昇与短暂的“大夏” 366
二、繁衍高丽的明氏后裔认祖重庆江北县的明玉珍墓 368
三、韩国《明氏大同谱》 370
第四节 川东豫章堂罗氏及其谱牒 373
一、罗氏姓氏与豫章堂的由来 373
二、“江津罗”的源流世系 375
三、荫公—仕鹏—维涟的迁徙与定居巴县 378
四、重庆“江北罗”源流与播迁 381
第五节 江西祖籍的成氏、刘氏、何氏和淦氏谱牒 383
一、江津的《成氏家乘》 383
二、永川的《刘氏族谱》、《何氏家谱》 388
三、重庆江北淦氏及《淦氏族谱续编》 394
第十四章 会馆文化与瑰丽雄伟的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建筑 400
第一节 四川境内的会馆分布与会馆的神祇 400
一、全川的会馆分布与江西会馆举例 401
二、会馆神祇和会馆的功能与管理 409
第二节 会馆文化与会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整合作用 411
一、各籍地的会馆是重现乡土文化、传承乡土文化的平台 411
二、会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整合作用 412
三、晚清时重庆海关外国官员眼中会馆在重庆诸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415
第三节 重庆市的“八省会馆”与恢弘的湖广会馆 417
一、重庆市区的“八省会馆” 417
二、恢弘的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及其修复精品工程 418
第四节 江西会馆建筑精美之最的佐证——会泽县万寿宫 422
一、东川府自明洪武至清雍正初隶属四川三个半世纪 422
二、会泽明清时期的江西移民与经济文化 423
三、42支翼角的万寿宫 424
第五节 成都的江西会馆 428
一、成都市区的万寿宫——江西会馆 428
二、成都东郊洛带镇的江西会馆 430
第十五章 明清的民居与宗祠建筑 433
第一节 广安牌坊村“邓家老院子”、广安县城的邓氏宗祠“大廷尉” 433
一、广安牌坊村“邓家老院子”——邓小平故居 433
二、广安县城清代邓氏宗祠“大廷尉” 434
第二节 潼南杨氏民居、杨闇公旧居与江津孙氏“廷重祠”、邓氏“双桂堂” 435
一、潼南县双江镇杨氏民居、杨闇公旧居 435
二、江津塘河古镇与孙氏廷重祠 438
三、江津白沙邓氏“双桂堂”宗祠 440
第三节 沐川江西刘氏的“永昌三院”、“刘氏宗祠”家庙万寿宫和永济桥系列建筑 441
一、刘氏宗祠 442
二、沐川刘氏宅居——“永昌三院” 442
三、沐川江西“家庙”——万寿宫 444
四、永济桥——古典廊桥 446
五、红岩白塔 446
第四节 自贡胡慎怡堂盐业世家宅院与重庆江北县富商“淦半城”宅院 447
一、胡慎怡堂的园林建筑群与豪宅 447
二、重庆江北老城淦氏富商“淦家大院” 448
一、大邑县邮江镇三坝的明代民居 449
第五节 现今尚存的明代民居、宗祠建筑 449
二、江津市石狮子街“江公享堂” 450
三、宜宾的明代宗祠 451
第十六章 现今蜀中的江西地名文化、江西龙文化、弋阳腔入川与江西风味食品 452
第一节 以“江西”得名的地名文化 452
一、以“江西”得名的行政乡、村 452
二、因“江西”得名的街巷桥湾 455
一、刘家龙的来历 457
二、洛带镇宝胜村的“江西上川龙” 457
第二节 “刘家龙”与江西龙文化 457
三、“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的水龙节 459
四、三台县狮王乡的“谌家龙” 459
五、沐川刘氏爱龙灯 460
第三节 江西移民与弋阳腔入川及其与川剧高腔形成的轨迹 461
一、泸州川剧以高腔为主和弋阳腔的关系 461
二、“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与高腔由辰河进至酉州而入川 462
第四节 江西风味豆豉等在四川 463
一、潼川豆豉 463
二、江西宫廷桃酥 465
第一节 古诗、离别诗、祠联、神榜 466
一、古体诗 466
第十七章 艺文 466
二、移民离别诗 467
三、祠联 468
四、神榜举例 469
第二节 楹联 470
一、名人故居楹联长联 470
二、会馆、书院对联 471
第三节 墓碑、墓志 473
一、清代赣南移民七人合葬墓 473
二、祖墓 475
三、墓志 477
一、清明祝文、婚配诗赞 480
第四节 序文、祝文、碑记 480
二、谱序 481
三、祠记序 483
四、会馆记序 489
附录 493
附录一 当代移民后裔思乡访祖散文及赣籍中国台湾地区老兵返乡省亲特别报道 493
老屋场的眺望 493
古今犹存“淦半城” 495
江西籍赴台老兵熊光远还乡省亲记第一人 497
附录二 元、明、清历史纪年表 499
后记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