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会计的概念 1
1.1.2 会计的职能 1
目录 1
第1章 会计基础知识 1
1.1 什么是会计 1
1.1.3 会计的作用 2
1.1.4 会计的基本假设 4
1.1.5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5
1.2.1 什么是会计要素 7
1.2 会计要素 7
1.2.2 什么是资产 8
1.2.4 什么是所有者权益 9
1.2.3 什么是负债 9
1.2.6 什么是费用 10
1.2.5 什么是收入 10
1.2.7 什么是利润 11
1.2.8 什么是会计恒等式 12
1.3.1 什么是会计科目 13
1.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13
1.3.2 常用会计科目的设置 14
1.3.3 会计账户及其结构 17
1.3.4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19
1.3.5 会计凭证及其分类 20
1.3.6 会计账簿的概念和分类 23
1.4.2 复式记账法的分类 24
1.4.1 单式记账法与复式记账法 24
1.4 记账法概述 24
1.4.3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25
1.4.4 借贷记账法的结构 26
1.4.6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28
1.4.5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28
2.1.2 企业现金管理制度 31
2.1.1 现金的含义 31
第2章 货币与应收项目 31
2.1 现金与备用金核算 31
2.1.3 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的核算 32
2.1.5 现金清查及其会计处理 34
2.1.4 什么是现金日记账 34
2.1.6 企业备用金设置及其会计处理 35
2.2.2 企业存款收入的核算 37
2.2.1 银行存款管理制度 37
2.2 银行存款核算 37
2.2.4 什么是银行存款日记账 38
2.2.3 银行存款支出的核算 38
2.2.5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39
2.3.2 异地托收承付结算 41
2.3.1 结算的概念和种类 41
2.3 结算方式概述 41
2.3.3 银行汇票结算 42
2.3.4 银行本票结算 44
2.3.5 商业汇票结算 45
2.3.6 支票结算 48
2.3.8 委托收款结算 50
2.3.7 汇兑结算 50
2.4.2 应收账款的范围及其入账时间 52
2.4.1 应收账款的概念和内容 52
2.4 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 52
2.4.3 如何确定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 53
2.4.4 应收账款的核算 54
2.4.6 预付账款的核算 55
2.4.5 预付账款的概念 55
2.4.7 什么是应收补贴款 56
2.5.2 直接转销法 57
2.5.1 坏账损失的概念 57
2.5 坏账损失 57
2.5.4 余额百分比法 58
2.5.3 备抵法 58
2.5.5 账龄分析法 60
2.5.6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61
2.6.2 应收票据的核算 63
2.6.1 应收票据的概念和分类 63
2.6 应收票据与票据贴现 63
2.6.4 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 65
2.6.3 应收票据的贴现 65
2.7.2 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66
2.7.1 其他应收款 66
2.7 其他应收款核算 66
2.7.3 其他应收款在核算时的注意事项 67
3.1.2 投资的分类 68
3.1.1 什么是投资 68
第3章 投资 68
3.1 投资概述 68
3.1.4 确认初始投资成本的具体方法 69
3.1.3 确认初始投资成本的原则 69
3.1.5 确认初始投资成本时应考虑的情况 70
3.1.6 如何确定新的投资成本 71
3.2.3 “投资收益”科目 72
3.2.2 “短期投资”科目 72
3.2 短期投资 72
3.2.1 什么是短期投资 72
3.2.5 “应收利息”科目 73
3.2.4 “应收股利”科目 73
3.2.7 如何计算短期投资的取得 74
3.2.6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 74
3.2.8 短期投资的核算 75
3.2.9 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78
3.3.2 什么是长期股权投资 79
3.3.1 什么是长期投资 79
3.3 长期投资 79
3.3.5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80
3.3.4 如何设置长期股权投资的科目 80
3.3.3 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 80
3.3.7 什么是长期债权投资 81
3.3.6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81
3.3.8 “长期债权投资”科目 82
3.3.10 长期债券在会计上如何处理 83
3.3.9 “委托贷款”科目 83
3.3.11 长期债券投资利息及账务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84
3.3.12 溢价、折价及摊销时的会计处理 85
3.3.13 购入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方式 86
3.4.1 什么是长期投资的价值减值 87
3.4 长期投资减值 87
3.3.14 其他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 87
3.4.2 长期投资减值时应注意的问题 89
3.4.3 长期投资减值在账务处理时应设置的科目 90
3.4.4 投资划转的账务处理 91
4.1.3 存货的特点 92
4.1.2 存货的范围与属性 92
第4章 存货 92
4.1 什么是存货 92
4.1.1 存货的概念 92
4.1.5 “在途存货”的所有权 93
4.1.4 存货的法定所有权 93
4.1.7 存货在企业不同生产阶段的称谓 94
4.1.6 商品销售时如何判别存货的所有权 94
4.1.8 存货的分类 95
4.2.1 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 96
4.2 存货的入账价值 96
4.2.2 什么是历史成本法 97
4.2.3 存货历史(原始)成本如何确定并计量 98
4.3.1 定期盘存制 100
4.3 存货的盘存制度 100
4.3.3 永续盘存制 101
4.3.2 怎样设置和应用定期盘存制账户 101
4.3.5 在实际会计业务中应如何采用盘存制 102
4.3.4 怎样设置和应用永续盘存制账户 102
4.3.6 我国的存货会计对存货核算采取什么方式 103
4.4.1 个别计价法 104
4.4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认定 104
4.4.2 先进先出法 105
4.4.3 加权平均法 107
4.4.4 移动加权平均法 108
4.4.5 后进先出法 109
4.4.6 基本存量法 111
4.4.7 标准成本法 112
4.5.1 发出存货在计价时应遵循的原则 113
4.5 发出存货如何计价 113
4.4.8 零售价法 113
4.5.2 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 114
4.5.4 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115
4.5.3 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的应用前提和约束条件 115
5.1.2 无形资产的基本类别 116
5.1.1 什么是无形资产 116
第5章 无形资产和待摊费用 116
5.1 无形资产概述 116
5.1.4 无形资产的内容 117
5.1.3 无形资产的显著特征 117
5.2.1 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 120
5.2 无形资产的核算 120
5.2.2 如何处理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 122
5.2.3 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 123
5.2.4 无形资产转让的核算 124
5.2.7 什么是商誉的永久保留法 125
5.2.6 什么是商誉的分期摊销法 125
5.2.5 无形资产的核算科目 125
5.2.9 无形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 126
5.2.8 股份制改造中如何对商誉进行评估 126
5.2.10 无形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128
5.2.11 无形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 130
5.3.1 待摊费用的含义与种类 131
5.3 企业待摊费用核算 131
5.2.12 “其他资产”及其会计处理方式 131
5.3.3 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132
5.3.2 短期待摊费用的核算 132
6.1.2 固定资产的种类 135
6.1.1 固定资产的概念及其界定 135
第6章 固定资产 135
6.1 固定资产概述 135
6.1.3 固定资产如何计价 136
6.2.2 固定资产核算的科目设置 137
6.2.1 固定资产购置的会计处理 137
6.2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 137
6.2.3 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在会计上如何处理 138
6.2.4 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会计上如何处理 140
6.2.6 采用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41
6.2.5 哪些属于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141
6.2.7 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44
6.3.1 什么是固定资产的折旧 145
6.3 固定资产的折旧和修理 145
6.3.3 如何计量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 146
6.3.2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146
6.3.5 什么是平均年限法 147
6.3.4 什么是直线折旧法 147
6.3.6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其折旧方式分为哪些种类 148
6.3.8 怎样在会计处理中运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149
6.3.7 什么是工作量法 149
6.3.10 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150
6.3.9 什么是加速折旧法 150
6.3.11 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151
6.3.13 如何进行计提折旧的总分类核算 152
6.3.12 计提折旧的范围及其具体规定 152
6.3.14 固定资产的修理如何分类 153
6.3.16 直接摊销法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54
6.3.15 固定资产修理的核算方法 154
6.3.18 短期预提法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55
6.3.17 分期摊销法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55
6.3.19 长期预提法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57
6.4.1 固定资产改扩建有什么特点 158
6.4 固定资产的改扩建与清理 158
6.4.2 固定资产改扩建怎样进行会计核算 159
6.4.3 固定资产的清理 160
6.4.4 出售固定资产时资产账面净值的计算与结转 161
6.4.8 结转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损益如何处理 162
6.4.7 结转出售不动产等应交纳的税金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62
6.4.5 出售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如何处理 162
6.4.6 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如何处理 162
6.5.1 固定资产的报废 163
6.5 固定资产的报废与以旧换新 163
6.5.2 固定资产的报废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64
6.5.4 固定资产在以旧换新时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66
6.5.3 什么是固定资产的以旧换新 166
6.5.5 固定资产盘盈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67
6.5.6 固定资产盘亏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68
7.1.3 流动负债的分类 169
7.1.2 什么是流动负债 169
第7章 流动负债 169
7.1 流动负债概述 169
7.1.1 负债的定义和特点 169
7.2.1 短期借款的概念 170
7.2 短期借款 170
7.2.2 短期借款的核算 171
7.3.2 应付票据的核算 172
7.3.1 应付票据的概念 172
7.3 应付票据 172
7.3.3 带息票据的处理 173
7.4.1 应付账款的核算 174
7.4 应付和预收款项 174
7.3.4 不带息票据的处理 174
7.4.2 预收账款的核算 177
7.4.4 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的核算 178
7.4.3 代销商品款的核算 178
7.4.5 应付股利的核算 180
7.5.1 应交税金的核算 181
7.5 应交款项 181
7.4.6 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181
7.5.4 应交营业税税金的核算 182
7.5.3 应交消费税税金的核算 182
7.5.2 应交增值税税金的核算 182
7.5.5 应交资源税税金的核算 183
7.5.8 应交所得税税金的核算 184
7.5.7 应交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的核算 184
7.5.6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税金的核算 184
7.5.9 应交耕地占用税和印花税的核算 185
7.5.11 其他应交款的核算 186
7.5.10 应交土地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核算 186
7.5.12 其他流动负债 187
8.1.2 长期负债的利弊 188
8.1.1 长期负债的概念和特点 188
第8章 长期负债 188
8.1 长期负债概述 188
8.2.2 借款费用的处理方式 189
8.2.1 长期借款的概念 189
8.2 长期借款 189
8.2.3 长期借款的核算 190
8.3.2 债券的面值 191
8.3.1 应付债券及其分类 191
8.3 应付债券 191
8.3.5 应付债券的核算 192
8.3.4 债券的利率 192
8.3.3 债券的发行价格 192
8.3.7 平价发行债券的账务处理 193
8.3.6 发行债券的核算 193
8.3.10 债券溢价、折价摊销的核算 194
8.3.9 折价发行债券的账务处理 194
8.3.8 溢价发行债券的账务处理 194
8.3.11 还本付息的核算 195
8.4.1 长期应付款的概念 197
8.4 长期应付款 197
8.3.12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处理 197
8.4.4 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应付款的核算 198
8.4.3 什么是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应付款 198
8.4.2 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198
8.4.5 什么是应付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199
8.4.6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款的核算 200
8.5.2 递延税款的概念 201
8.5.1 专项应付款的概念 201
8.5 专项应付款和递延税款 201
9.1.1 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特征 202
9.1 所有者权益概述 202
第9章 所有者权益 202
9.1.3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之间的差异 203
9.1.2 所有者权益的表现形式 203
9.1.4 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04
9.2.2 实收股本在直接发行方式下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205
9.2.1 实收股本在包销发行方式下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205
9.2 实收股本与资本公积 205
9.2.3 资本公积的形成来源 206
9.2.5 股票发行费用在会计上如何处理 207
9.2.4 股本溢价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207
9.2.7 法定资产重估增值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208
9.2.6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208
9.2.8 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209
9.3.3 什么是盈余公积?如何提取和使用盈余公积 210
9.3.2 如何对留存收益进行会计处理 210
9.3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 210
9.3.1 什么是留存收益 210
9.3.5 如何提取及使用法定公益金 211
9.3.4 盈余公积的提取和使用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211
9.3.7 如何提取未分配利润 212
9.3.6 提取及使用法定公益金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212
9.3.8 如何对提取未分配利润进行会计处理 213
9.3.9 应付股票股利与应付现金股利的区别 214
10.1.1 什么是费用 215
10.1 费用与成本概述 215
第10章 费用与成本 215
10.1.2 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 216
10.1.3 什么是期间费用 217
10.1.4 管理费用的概念及其核算 218
10.1.5 财务费用的概念及其核算 219
10.1.7 如何合理地确认费用 220
10.1.6 营业费用的概念及其核算 220
10.1.8 主营业务成本的概念及其核算 222
10.1.9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核算 223
10.2.2 生产成本科目 224
10.2.1 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224
10.2 产品成本的核算 224
10.2.4 待摊费用科目 225
10.2.3 制造费用科目 225
10.2.7 如何将材料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226
10.2.6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226
10.2.5 预提费用科目 226
10.2.8 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 228
10.2.10 直接从事生产人员的工资费用如何计入产品成本 229
10.2.9 如何归集和分配人工费用 229
10.2.11 工资费用分配表的编制 230
10.2.13 如何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231
10.2.12 如何分配外购动力费 231
10.2.14 待摊费用的分配 233
10.2.15 预提费用的分配 234
10.2.16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235
10.2.17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236
10.2.18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238
10.2.19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239
10.2.20 在产品成本如何按定额成本计算 242
10.2.22 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243
10.2.21 什么是定额比例法 243
10.3.2 如何通过品种法计算成本 244
10.3.1 什么是品种法 244
10.3 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244
10.3.4 如何通过分批法计算成本 246
10.3.3 分批法的主要特点 246
10.3.5 什么是分步法 248
10.3.6 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249
11.1.2 收入的确认标准 250
11.1.1 什么是收入 250
第11章 收入与利润 250
11.1 企业收入核算 250
11.1.4 现金折扣的核算 252
11.1.3 收入的分类 252
11.1.7 受托代销的核算 254
11.1.6 销售退回的核算 254
11.1.5 销售折让的核算 254
11.1.8 分期收款销售的核算 258
11.1.10 其他业务支出的含义及其核算 259
11.1.9 其他业务收入的含义及其核算 259
11.2.1 营业外收入的概念 260
11.2 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260
11.2.3 营业外支出的概念 261
11.2.2 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261
11.2.4 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262
11.3.1 利润的含义 263
11.3 企业利润核算 263
11.3.3 营业利润的确定 264
11.3.2 企业利润总额的构成 264
11.3.6 利润结转的财务处理 265
11.3.5 营业外收支净额的确定 265
11.3.4 投资净收益的确定 265
11.4.1 利润分配的内容 267
11.4 利润分配 267
11.4.3 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268
11.4.2 利润分配科目的设置 268
12.1.1 什么是会计报表 270
12.1 会计报表概述 270
第12章 会计报表 270
12.1.3 会计报表的分类 271
12.1.2 会计报表的作用 271
12.1.4 会计报表的结构 272
12.1.5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273
12.2.1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 274
12.2 资产负债表 274
12.2.2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276
12.2.3 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信息 278
12.2.5 如何披露或有事项 279
12.2.4 什么是或有事项 279
12.3.1 什么是利润表 280
12.3 利润表 280
12.2.6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80
12.3.2 利润表的结构 281
12.3.3 什么是利润分配表 282
12.3.5 什么是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 283
12.3.4 利润分配表的填列 283
12.3.6 利润表所提供的信息 285
12.3.8 什么是多步式损益表 286
12.3.7 编制利润表时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286
12.3.10 单步式损益表的结构 287
12.3.9 多步式损益表的格式 287
12.3.11 如何填制多步式年度损益表 288
12.4.1 什么是现金流量表 289
12.4 现金流量表 289
12.3.12 单步式年度损益表的填列 289
12.4.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290
12.4.3 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的含义是什么 291
13.4.6 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支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92
12.4.5 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92
12.4.4 现金流量的分类与性质 292
12.4.9 如何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293
12.4.8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包括哪些方面 293
12.4.7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包括哪些方面 293
12.4.10 如何确定现金流量表上各项目的金额 294
13.1.1 为什么要进行财务分析 295
13.1 财务分析概述 295
第13章 财务分析 295
13.1.3 财务分析的步骤 296
13.1.2 进行财务分析时主要选取哪些资料 296
13.1.5 财务报表的纵向比较法 297
13.1.4 财务报表的横向比较法 297
13.1.6 如何进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百分比分析 298
13.1.7 如何进行损益表结构分析 299
13.1.9 如何进行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 301
13.1.8 为什么要进行损益表结构分析 301
13.1.10 什么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302
13.1.11 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304
13.2.2 如何计算销售毛利率 305
13.2.1 什么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305
13.2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05
13.2.3 如何计算销售净利率 306
13.2.4 如何计算总资产利润率 307
13.2.6 如何计算经营资产收益率 308
13.2.5 如何计算净资产利润率 308
13.2.7 如何计算经济价值增加值 309
13.3.2 如何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310
13.3.1 偿债能力分析的概念 310
13.3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310
13.3.3 如何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312
13.3.5 什么是利息保障倍数 313
13.3.4 如何计算有形净值债务率 313
13.4.2 如何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 314
13.4.1 什么是营运能力 314
13.3.6 如何计算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的比率 314
13.4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314
13.4.3 如何计算存货周转率 315
13.4.5 总资产周转率的概念 316
13.4.4 如何计算流动资产周转率 316
14.1.3 新设立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 317
14.1.2 新设立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 317
第14章 企业的设立、终止与清算 317
14.1 企业的设立 317
14.1.1 企业设立的主要方式 317
14.1.4 新设立企业的筹建费用核算 318
14.1.5 新设立企业实收资本收缴的核算 319
14.1.6 新设立企业筹建结束的核算 320
14.1.7 原有企业改组在会计上如何处理 321
14.2.2 导致企业终止与清算的原因 326
14.2.1 什么是企业的终止与清算 326
14.2 企业的终止与清算 326
14.2.3 企业终止与清算的程序 327
14.2.5 产权转让清算在账务上如何处理 328
14.2.4 企业终止与清算的会计科目设置 328
14.2.6 破产清算在账务上如何处理 331
15.1.3 债务重组的方式 336
15.1.2 债务重组的意义 336
第15章 债务重组 336
15.1 债务重组概述 336
15.1.1 债务重组的概念 336
15.2.1 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应收账款 337
15.2 各种债务重组方式的会计处理 337
15.1.4 债务重组日的确定 337
15.2.2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应收账款的情形 338
15.2.3 以投资清偿应收账款 339
15.2.5 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应收账款 340
15.2.4 以存货清偿应收账款 340
15.2.6 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应收账款 341
15.2.7 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清偿应收账款 342
15.2.8 以混合重组方式清偿应收账款的情形 343
15.2.9 以现金、非现金资产方式的组合清偿应收账款 344
15.2.10 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组合清偿应收账款 345
15.2.11 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组合清偿应收账款的一部分,并对该应收账款另一部分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 346
16.1.2 会计政策的特点 348
16.1.1 什么是会计政策 348
第16章 会计变更与会计差错更正 348
16.1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348
16.1.3 会计政策的主要类型 349
16.1.4 什么是会计政策的变更 350
16.1.6 什么是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351
16.1.5 哪些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交易或事项 351
16.1.7 会计政策变更在会计上如何处理 352
16.2.1 什么是会计估计 354
16.2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354
16.1.8 会计政策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如何披露 354
16.2.3 会计估计的产生原因 355
16.2.2 会计估计的常见项目 355
16.2.5 会计估计应当考虑的因素 356
16.2.4 会计估计的特点 356
16.2.6 会计估计变更在会计上如何处理 357
16.3.1 会计差错及其产生原因 359
16.3 会计差错及其更正 359
16.3.2 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原则 360
16.3.3 会计差错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361
17.1.2 什么是会计舞弊 370
17.1.1 什么是会计错误 370
第17章 会计错弊及其防范 370
17.1 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 370
17.1.3 如何识破会计舞弊 371
17.1.4 查证会计舞弊的具体方法 372
17.2.1 什么是报表查账 373
17.2 报表查账 373
17.2.2 报表查账有哪些常用方法 375
17.2.4 如何进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检查 376
17.2.3 如何进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与检查 376
17.3.1 基本业务收入常见错弊 377
17.3 常见会计错弊的防范 377
17.3.2 管理费用审查 379
17.3.3 销售费用审查 381
17.3.4 财务费用审查 382
17.3.5 利润计算业务检查 383
17.3.6 怎样查证账户发生重记或漏记 384
17.3.7 怎样查证未在账簿中进行记录和反映而造成的漏记 385
17.3.8 怎样查证部分业务内容的漏记 386
17.3.10 固定资产构成错弊 387
17.3.9 怎样查证记串账户 387
17.3.11 存货和固定资产账目检查 389
17.3.12 如何防范计算机舞弊 390
18.1.1 税与税法 392
18.1 税务基本知识 392
第18章 纳税与税务筹划 392
18.1.2 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 393
18.1.4 企业办理纳税申报的程序 394
18.1.3 企业办理税务登记的程序 394
18.1.5 账簿、凭证的管理 395
18.2.1 什么是增值税 396
18.2 各相关税种概述 396
18.2.3 什么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397
18.2.2 什么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397
18.2.4 如何计算应缴增值税 398
18.2.5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400
18.2.6 如何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 401
18.2.7 什么是消费税 402
18.2.8 什么是营业税 403
18.2.10 什么是企业所得税 405
18.2.9 如何计算应缴营业税 405
18.2.11 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 406
18.2.12 企业所得税有哪些优惠政策 408
18.2.13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414
18.2.15 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415
18.2.14 个人所得税的免纳和减征范围 415
18.2.16 发生纳税争议时如何处理 416
18.3.1 如何区别税收筹划中的合法与非法行为 417
18.3 税收筹划概述 417
18.3.2 如何认识避税行为 419
18.3.3 如何巧妙利用税收优惠 420
18.3.4 我国有哪些关于反避税的法律规定 422
18.3.5 偷税、抗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