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培林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030084705
  • 页数:239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前言 1

绪论 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性质 1

一、自然辩证法及其研究对象 1

二、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4

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8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 9

一、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9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人 11

三、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 12

第三节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14

一、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14

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 16

第一章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 18

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18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8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9

第二节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21

一、自然界是一个物质系统 21

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征 24

一、自然界的演化过程 26

第三节 自然界的演化图景 26

二、自然界演化的方向 30

三、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规律性 31

第二章 人、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 34

第一节 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34

一、人来源于自然界并受动于自然界 34

二、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 35

第二节 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 36

一、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 36

二、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 37

三、人工自然对社会的影响 39

第三节 人、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 40

一、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40

二、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44

三、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44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类的未来 46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46

二、人类的未来 50

第三章 自然科学技术系统 52

第一节 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特点 52

一、自然科学及其性质 52

二、自然科学的特点 55

三、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及其界限 56

第二节 技术的性质和特点 60

一、技术的涵义和性质 60

二、技术的特点及其与科学的区别 60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63

第三节 高技术、大科学 66

一、高技术及其特点 67

二、大科学及其特点 68

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70

一、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71

第四节 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71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73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 74

第四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 79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79

一、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作用 79

二、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保障作用 81

三、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 82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84

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 84

二、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89

三、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变革 92

一、“科教兴国”战略方针 93

第三节 “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 93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 94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95

一、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评介 95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价值观 97

第五章 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行为 99

第一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99

一、科学共同体的产生与发展 99

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01

一、继承和创造科学技术成果的作用 106

第二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106

二、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作用 107

三、培养科技人才和带领他人应用科技知识的作用 108

第三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行为 109

一、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规范行为 109

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失范行为 113

三、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行为规范 114

第六章 科学技术研究与科学技术方法论 117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 117

一、科学技术认识系统 117

二、科学技术认识的基础和过程 118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主攻方向和科研课题 120

一、科学技术方法与科学技术方法论 122

第二节 科学技术方法论 122

二、科学技术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25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体系结构 127

第七章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130

第一节 科学问题 130

一、科学问题及其基本特征 130

二、科学问题的结构 132

三、科学问题的分类 133

四、科学问题的来源 135

一、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36

第二节 科研选题 136

二、科研选题的步骤 139

三、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40

第八章 科学事实与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 143

第一节 科学事实 143

一、科学事实及其特征 143

二、科学事实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45

第二节 科学观察方法 145

一、科学观察方法及其类型 145

二、运用科学观察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147

一、科学实验方法及其类型 148

第三节 科学实验方法 148

二、实验方法的注意要点 149

第四节 科学调查方法 150

一、科学调查方法及其类型 150

二、运用科学调查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151

第五节 科学观察、实验、调查中的认识论问题 152

一、观察与理论的关系问题 152

二、仪器与测量问题 155

三、科学观察、实验、调查中的机遇问题 157

第一节 科学创造 161

一、科学创造及其类型 161

第九章 科学创造与科学思维方法 161

二、科学创造的基本过程 162

三、促成科学创造的基本条件 163

四、现代科学创造的基本特征 164

第二节 科学抽象 165

一、科学抽象及其作用 165

二、科学抽象的基础和过程 166

三、科学抽象的形式 167

第三节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168

一、比较、分类、类比 168

二、归纳和演绎 170

三、分析和综合 174

一、科学想像 175

第四节 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 175

二、科学灵感 176

三、科学直觉 177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 177

一、创造性思维及其特征 177

二、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机制 178

第一节 科学假说 182

一、科学假说及其特征 182

第十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182

二、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83

三、科学假说的建立与发展 184

第二节 科学理论 188

一、科学理论及其特征 188

二、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188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 192

第十一章 数学方法 195

第一节 数学万法的特点和作用 195

一、数学的性质和特点 196

二、数学方法在科研中的作用 197

一、数学模型方法 198

第二节 数学方法的应用 198

二、定量分析与数值计算 200

三、公理化方法 202

第三节 数学方法的发展与电子计算机 203

一、数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203

二、计算机与数学方法的新进展 204

第十二章 系统科学方法 206

第一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和功能 206

一、系统科学方法及其特点 206

第二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类型 209

一、系统分析万法 209

二、系统科学方法的功能 209

二、信息论方法 210

三、控制论方法 212

第三节 自组织理论方法 217

一、自组织理论 217

二、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启示 220

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评价 222

第一节 科技成果及其基本类型 222

第二节 科技成果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226

一、科技成果评价的基本原则 227

二、科技成果评价的形式、方式和方法 229

索引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