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选(综合) 1
1.评朱古微《彊村乐府》(1922年)&胡先骕 1
2.蕙风词史(1933年)&赵尊岳 9
3.论常州词派(1941年)&龙沐洵 34
4.陈海绡先生之词学(1942年)&龙榆生 51
5.《复堂词序》试释(1948年)&程千帆 58
改革开放后文选(综合) 64
6.张惠言《词选》评述(1985年)&饶宗颐 64
7.《词则》与《白雨斋词话》的关系(1986年)&屈兴国 73
8.端木子畴批注张惠言《词选》跋(1986年)&唐圭璋 83
9.“试画虞渊落照红”——论《彊村语业》(1987年)&彭靖 88
10.常州派词论家“以无厚入有间”说诠释(1988年)&缪钺 103
11.论张惠言《水调歌头》五首及其相关诸问题(1989年)&缪钺 109
12.《词选》和《蓼园词选》的性质、显晦及其相关诸问题(1995年)&张宏生 120
13.常州派词学理论的现实呼应——鸦片战争前后的爱国词与词境的新拓展(1995年)&张宏生 137
14.论常州词派生成之文化动因(1996年)&方智范 149
15.张惠言的词学与易学(2000年)&陈水云 168
16.常州词派比兴寄托之说的新检讨(2001年)&叶嘉莹 176
17.论“常州学派”与“常州词派”之关系(2003年)&朱惠国 205
近期文选之一:常州词派理论研究 223
18.释“钩勒”(2007年)&张仲谋 223
19.《花间集》与词学之“寄托”理论(2007年)&余意 231
20.詹安泰对常州派词学的继承与修正(2008年)&曾大兴 245
21.周济论清真词“钩勒”析疑(2008年)&孙克强 263
22.况周颐“重拙大”论(2008年)&刘红麟 269
23.清词在《花间》两宋词之轨迹上的演化——兼论清人对于词之美感特质的反思(2009年)&叶嘉莹 280
24.历史与形而上学的岐途——王国维与常州词派之一(2009年)&罗钢 299
25.周济“空灵”说申论(2009年)&田淑晶 329
26.论以意逆志对常州词派词学阐释学的影响(2009年)&祝东 344
27.夏敬观对况周颐“重、拙、大”词学理论的阐释(2009年)&张芝苹 355
近期文选之二:常州词派史研究(与其他学科关系) 355
28.张惠言经世思想:经学与词学之统合(2006年)&徐立望 362
29.选本编纂与词学观念——晚清陈廷焯词选编纂探讨(2006年)&彭玉平 379
30.从词人群体到词学复古思潮——“常州词派”流派性质考论(2006年)&苏利海 390
31.陈廷焯词学思想前后期不同的共同基础(2007年)&孙维城 412
32.嘉道时期常州词派的组织形态(2007年)&迟宝东 430
33.从选本看谭献对常州词派词统之接受推衍(2007年)&赵晓辉 440
34.论晚清词坛“常”、“浙”两派的共存与交融(2007年)&朱惠国 451
35.论《词源》理论在清代的接受(2009年)&傅蓉蓉 467
36.朱彊村与20世纪词学史上的“梦窗热”(2009年)&曾大兴 477
37.选本批评与清代词史之建构——论谭献《箧中词》的选词学意义(2009年)&沙先一 498
38.论张氏四英词及其与常州词派的关系(2009年)&王爱荣 段晓华 514
近期文选之三:晚清四大词人研究 524
39.从郑文焯前后期词之变化看晚清“以学入词”现象(2007年)&刘兴晖 524
40.清季四大词人词学取向与重拙大之关系(2007年)&孙维城 531
41.论王鹏运词的悲剧意识(2007年)&刘红麟 547
42.以梦窗词转移一代风会——晚清四大家推尊吴文英的词学主张及意义(2007年)&孙克强 560
43.浅谈况周颐的女性词论(2008年)&李慧 575
44.郑文焯词对姜夔词的接受——以《樵风乐府》为例(2008年)&闫文芬 583
45.况周颐对明词的评价与反思——兼论清人对《草堂诗余》的评价(2008年)&沙先一 592
46.况周颐“校词绝少”发微(2008年)&张晖 606
47.以疏旷济密丽——论晚清朱祖谋“融苏入吴”的词学取向(2009年)&王纱纱 622
48.郑文焯批校《乐章集》研究(2009年)&杨传庆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