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及水质监测保护管理标准实务全书 第1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2338926
  • 页数:61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水资源、水质监测最新标准规范 3

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3

目录 3

水中有机物分析方法痕量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树脂吸附/气相色谱法 25

水质 总硒的测定铁(Ⅱ)——邻菲啰啉间接分光光度法 39

水质 总汞的测定硼氢化钾还原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7

第一节 水资源的函义 57

第一章 水资源及其特点 57

第二篇 水资源开发利用实务 57

第二节 水资源的基本概念 59

二、时空变化的不均匀性 61

一、可恢复性与有限性 61

第三节 水资源的特点 61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两面性和多功能特点 62

一、我国水资源量 63

第四节 我国水资源 63

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64

三、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 65

一、计算任务 67

第一节 降水量 67

第二章 水资源的分类 67

二、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的绘制 68

三、区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不同代表年降水量的计算 70

第二节 蒸发量 72

一、水面蒸发量 73

二、陆面蒸发量 77

一、代表站法 79

第三节 区域河川径流量计算 79

二、等值线图法 80

三、年降水径流关系法 81

五、基于水热平衡原理的经验公式法 82

四、流域水文模型法 82

一、水汽输送和降水 83

第一节 主要内容 83

第三章 水资源量 83

二、地表水资源 84

三、地下水资源 89

四、水资源总量 91

一、地区分布 93

第二节 水资源时空变化 93

二、多年变化 95

三、季节分配 99

一、水资源总量不少,介人均、亩均水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 100

第三节 水资源条件和问题 100

三、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涝始终是中国人民的艰巨任务 102

二、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 102

四、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 103

五、地下水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水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量开采 104

六、天然水质相当好,但人为污染发展很快,防治污染、保护水源已是当务之急 105

二、基本关系式 106

一、计算任务 106

第四章 水资源总量 106

第一节 概述 106

第二节 区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 108

三、水资源总量的实用计算公式 108

一、山丘区区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W山 109

二、平原区水资源总量 110

三、兼有山丘、平原地貌的混合区区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W 113

四、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汇总 114

五、水资源总量计算中的水平衡分析 115

第三节 区域不同代表年水资源总量 116

第四节 地下水开采条件下的水资源总量 117

一、评价对象和计算任务 119

第一节 概述 119

第五章 地下水资源量 119

三、评价类型区的划分 120

二、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120

一、计算公式 121

第二节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121

四、计算方法 121

二、河川基流量 122

三、其他排泄量计算 128

一、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129

第三节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129

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g平 130

三、各项补给量的计算 131

一、以总补给量估算平原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g平 142

第四节 平原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g平 142

二、以总排泄量估算平原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g平 143

二、可开采系数法 144

一、实际开采量调查法 144

第五节 地下水可开采量 144

三、多年调节计算法 145

一、补给量的计算 146

第六节 南方滨湖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估算 146

一、混合区区域地下水资源 148

第七节 混合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 148

二、排泄量的估算 148

二、平原区和全区的地下水资源量 150

第一节 水资源系统分析模型化 153

第六章 水资源系统分析 153

第二节 地表水系统分析模型 154

二、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 157

一、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 157

第三节 地下水系统分析模型 157

四、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158

三、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 158

第四节 防洪系统分析模型 159

一、方案决策模型 160

二、分析计算模型 161

一、确定变量 162

第五节 灌溉系统分析模型 162

三、约束条件 163

二、目标函数 163

第六节 水质模型 165

一、水库(水电站)系统分析模型 167

二、水资源系统分析最优化 170

四、水资源系统线性规划 173

三、水资源系统经典最优化方法 173

五、水资源系统非线性规划 176

六、水资源系统数学模拟技求 178

七、水资源系统动态规划 181

八、水资源大系统最优化 183

一、水资源供需分析工作的任务与内容 184

第一节 概述 184

第七章 水资源供需分析 184

二、分区 185

三、水平年 186

五、计算时段 187

四、代表年及代表年选择 187

一、概述 188

第二节 需水量 188

二、农业灌溉用水量 189

三、工业用水量 190

五、农村生活用水、牲畜用水和其他用水 195

四、城市生活用水 195

六、河道内用水 196

一、概述 197

第三节 可供水量 197

二、蓄水工程的可供水量 198

三、引水,提水工程的可供水量 203

四、地下水可供抽量 204

五、区域可供水量 205

六、可供水量的预测 206

一、供需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207

第四节 供需分析 207

二、实例 208

三、供需分析成果的综合评价 209

第八章 关于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意见 212

第一节 总供给与总需求大致平衡的调整意见 213

一、巩固水利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现有工程作用 214

第二节 主要解决途径 214

二、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 215

三、保护水源,控制污染的继续发展 217

四、上下游兼顾、合理调配水资源 218

五、进一步合理开发当地水资源 219

六、举办跨流域调水工程 220

七、沿海缺水城市和有苦咸水资源的地方,应利用海水和苦咸水,以替代一部分淡水 221

规划的重要依据 222

一、制订全国和各个地区的中长期供水计划,并作为城市、工矿和农业发展 222

第三节 几项方针政策建议 222

三、国家在安排工矿、城镇布局和调整农业结构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 223

二、国家对全国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既要有部门分工,又要加强综合协调 223

四、下决心增加供水工程投资 224

二、电力政策的几次修改和推行过程 225

一、近期电力缺乏情况 225

第九章 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经过 225

第一节 综合情况 225

三、关于水电站投资、工期和利用率的正 226

四、“九五”时期及十年计划中的水电发展规划 227

五、水电开发的投资来源问题 229

六、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中国水能资 230

二、发展小水电的方针政策 235

一、小水电的水能蕴藏量及1985年开发 235

第二节 中国小水电的发展经过 235

五、建设农村电气化试点县 236

四、农村电气化标准 236

三、小水电发展较快的原因 236

六、亚太地区小水电培训中心 237

第一节 综合评价分区及指标体系 238

第十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238

一、评价方法 241

第二节 综合评价 241

二、评价结果 245

第十一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258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258

一、1980年水利设施供水量 260

第二节 1980年供水量和用水量 260

二、1980年各部门用水量 264

一、污染源 290

第三节 水污染现状 290

二、水源污染现状 294

第四节 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297

一、现状水利工程设施的可供水量 298

二、各部门需水量 299

三、现状供需分析 301

第五节 我国水害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03

二、北方地区和沿海一些城市水源短缺, 304

一、洪水灾害仍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 304

四、水资源综合利用不充分,不协调,矛盾多,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05

三、干旱缺水,工程效益衰退,与农业发 305

六、水土流失未得到控制 306

五、水源普遍受到污染,有的相当严重 306

一、概况 307

第一节 黄淮海平原 307

第十二章 重点地区水资源利用 307

二、水资源 309

三、水资源利用现状 311

四、2000年供需预测 317

五、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 322

一、概况 324

第二节 辽河中下游及辽东半岛 324

二、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325

三、2000年水资源供需预测 329

四、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工程措施 332

一、全基地水资源供需分析概况 333

第三节 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 333

二、山西省能源基地水资源供需分析 335

三、2000年水资源供需预测 340

第四节 山东半岛 345

四、引黄入晋是解决山西能源基地水源不足的根本措施 345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 346

二、2000年水资源供需展望 348

三、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 349

一、概况 350

第五节 四川盆地 350

二、水资源 351

三、水资源利用现状 354

四、2000年供需预测 355

五、解决供需矛盾的工程布局 360

一、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362

第六节 甬江及萧绍平原 362

二、现状供需分析 363

三、2000年水资源供需情况 364

四、宁波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365

一、概况 366

第七节 海南岛 366

二、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367

三、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368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 371

一、水法渊源 377

第一节 水法渊源及水法规体系 377

第三篇 水资源管理实务 377

第一章 水法与水行政管理 377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 379

第二节 水行政法律关系 379

二、水法规体系 379

二、水行政法律关系 380

一、水行政管理 383

第三节 水行政管理 383

二、水管理、水行政管理与水政 384

三、水行政管理与水利行业管理 386

一、水政机构的性质和任务 387

第四节 水政机构与水政监察队伍 387

四、水行政管理的特性 387

二、水政监察队伍的性质和职责 389

一、优良的政治素质 392

第五节 水政监察员的自身素质 392

二、扎实的业务能力 394

三、高尚的职业道德 396

一、行政执法概述 399

第一节 概论 399

第二章 水行政执法 399

二、水行政执法概述 402

一、水行政监督检查的概念 404

第二节 水行政监督检查 404

二、水行政监督检查的分类 405

四、水行政监督检查的内容 406

三、水行政监督检查的方法 406

一、概述 407

第三节 水行政许可与审批 407

二、程序 409

一、行政处罚概述 411

第四节 水行政处罚 411

二、水行政处罚的概述 413

三、水行政处罚的种类 414

一、水资源管理的定义 415

第一节 概论 415

第三章 水资源管理 415

三、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416

二、水资源管理的目标、依据 416

一、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417

第二节 水的权属及管理体制 417

二、水资源的管理体制 419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 422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制度 422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 423

一、概述 424

第四节 取水许可制度 424

二、取水许可的审批与发证 425

三、取水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发证 429

四、取水许可的调整、变更、吊销和监督管理 430

一、水环境保护 431

第五节 水环境与地下水保护 431

二、地下水保护 432

第六节 水的有偿使用 433

二、水资源费 434

一、水费 434

三、水费与水资源费的关系 435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 436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 436

一、地下水资源系统的概念 437

二、地下水资源特点及分类 438

三、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 443

四、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模型 445

一、水文地质普查 448

第二节 水文地质普查与勘察 448

二、水文地质勘察 454

三、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457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原则 465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465

二、基本资料及其分析整理 467

三、规划分区 470

四、水量平衡计算 472

五、井灌和综合治理规划 475

六、并渠双灌和综合治理规划 480

一、水源地的选择 483

第四节 水源地的开发利用管理 483

二、用水管理 487

三、取水建筑物的管理与养护 491

四、饮用水水源地管理 493

一、地下水资源行政管理 494

第五节 地下水资源管理 494

二、地下水资源法律管理 503

三、地下水超采区管理 510

四、地下水资源微机管理 514

第一节 概论 519

第五章 河道管理 519

二、河道管理范围 520

一、河道的概念 520

第二节 河道管理范围 520

四、河道管理与土地管理的关系 521

三、河道与航道管理的关系 521

一、涉河建设项目的概念 522

第三节 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与管理 522

一、河道防护的含义 523

第四节 河道防护 523

二、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程序 523

三、对涉河建设项目的监管 523

二、我国法律对河道防护的具体规定 524

三、河道清障 525

一、灌溉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27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 527

第六章 农业节水灌溉规划 527

二、我国用水和缺水现状及21世纪用水预测 532

三、我国传统灌溉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537

四、我国农业节水的巨大潜力 540

五、节水灌溉技术标准 541

六、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547

一、节水灌溉区划在节水灌溉规划中的作用 553

第二节 节水灌溉区划 553

二、节水灌溉区划在水利区划和农业区划中的作用 554

三、节水灌溉区划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55

四、节水灌溉区划编制的内容及程序 556

五、节水灌溉区划的分区 561

六、节水灌溉区划的分区方法 574

第三节 节水灌溉规划 593

一、节水灌溉规划的工作步骤 594

二、节水灌溉规划方法简介 600

三、节水灌溉发展相关因素的分析与预测 605

四、规划相关参数的统计分析 608

五、制定规划方案及计算 612

六、规划方案的决策分析 614

第四节 节水灌溉效益分析 618

一、社会效益分析 619

二、经济效益分析 622

一、大力宣传节水灌溉意义,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626

第五节 节水灌溉发展对策措施 626

三、研究制定节水灌溉标准 627

二、研究我国不同类型区节水灌溉的发展模式 627

四、确保节水灌溉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628

五、研究制定鼓励发展节水灌溉的政策法规 629

六、建立健全节水灌溉的良性运行管理机制 631

七、充分发挥技术监督机构的作用 632

九、加强领导 633

八、复点工程严格实行项目管理 633

第一节 防洪除涝规划的意义和目的 634

第七章 防洪与除涝 634

一、防洪除涝规划的指导原则 636

第二节 防洪除涝规划的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 636

二、防洪除涝规划的主要任务 638

一、防洪标准 639

第三节 防洪、除涝标准 639

二、除涝标准 641

三、其他有关概念和定义 642

四、有关防洪除涝的水文本利计算。 644

一、防洪水库 645

第四节 防洪除涝的工程措施 645

二、行洪河道及两岸堤防 646

四、排涝工程措施 648

三、临时行洪工程 648

第五节 防洪除涝的非工程措施 651

二、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与管理 652

一、防洪调度、指挥 652

三、防洪除涝信息系统 653

五、防洪保险 654

四、防洪决策指挥支持系统 654

第六节 防洪除涝中新技术的应用 655

二、3S技术 656

一、防汛信息系统 656

第七节 防洪除涝的经济计算及评估 657

四、洪水演进与模型计算 657

三、大气雷达与气象卫星 657

二、洪(涝)水经济损失评估系统 658

一、洪(涝)水淹没经济损失计算 658

第八节 防洪除涝规划的执行和跟踪修正 659

一、受理与立案 661

第一节 一般程序 661

第八章 水资源管理行政执法 661

二、调查取证 666

三、告知与听证 683

四、水行政处罚(处理)的作出 688

五、执行 695

六、结案 700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及特点 703

第二节 简易程序 703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及原则 704

三、简易程序的实施过程及要求 706

一、行政赔偿的含义 707

第三节 行政赔偿 707

二、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708

三、行政赔偿的范围 709

四、行政赔偿程序 710

五、行政赔偿的方式、标准及费用 714

一、概论 717

第四节 水行政复议 717

二、水行政复议的范围 720

三、水行政复议的机构和管辖 723

四、水行政复议的具体程序 726

一、概论 736

第五节 水行政诉讼 736

二、水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管辖 738

三、水行政诉讼程序 740

四、水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应诉 742

一、概论 747

第六节 水事纠纷的调处 747

二、预防和调处水事纠纷 748

三、水事纠纷调处的程序及原则 749

第一节 全球水资源简况 755

第一章 概述 755

第四篇 水资源保护实务 755

二、我国水资源的特征 757

一、我国水资源总量 757

第二节 我国水资源概况 757

一、水资源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 760

第三节 我国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760

二、水资源浪费与用水效益问题 761

四、水资源管理面临艰巨任务 762

三、水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尚未遏制 762

二、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63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763

第四节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63

第五节 水资源保护规划 764

三、水资源保护的目标 764

一、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分类 766

二、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767

第二章 水环境现状调查 771

第一节 基本情况调查 771

第二节 水资源状况调查 772

二、基本调查方法 773

一、调查内容 773

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 773

三、主要污染参数 774

四、点源污染物负荷调查方法 776

五、非点污染源调查 777

一、河流水环境调查方法 781

第四节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781

二、湖泊水环境调查方法 782

第五节 水污染危害调查 783

第一节 水污染现状评价 784

第三章 水污染现状评价 784

二、评价方法 787

一、评价步骤 787

第二节 水质现状评价 787

一、自然环境资料的主要内容 793

第一节 自然环境资料 793

第四章 水资源保护规划基本资料 793

二、自然环境状况编写范例——淮河流域自然环境状况 794

一、社会经济资料的主要内容 797

第二节 社会经济资料 797

二、社会经济状况编写范例——江苏省社会经济状况 798

三、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800

一、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及水文计算的方法 801

第三节 水文资料调查、监测与分析 801

四、水污染状况 801

五、资料的主要来源及方法 801

一、污染调查 806

第四节 水质资料调查、监测与分析 806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 807

一、需求量预测目的及基本资料。 811

第五节 需水量中长期增长趋势分析及预测 811

二、工业企业需水量预测 813

三、城镇生活需水量预测 818

四、区域需水总量预测 819

一、概述 820

第六节 污染源分析预测 820

二、污染源预测的方法 821

三、污染源预测步骤 824

四、江河(段)污染负荷预测具体方法范例 825

第五章 水土保持规划 828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829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原因 829

二.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832

一、调查目的与要求 834

第二节 水土流失现状调查 834

二、主要调查内容及其有关指标 835

三、水土流失调查方法 839

四、土镶侵蚀定量方法 842

一、水土保持与山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844

第三节 水土保持与山区经济发展 844

二、山区土地人口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方向 847

二、水土保持规划分级 853

一、水土保持规划的目的与要求 853

第四节 水土保持规划 853

四、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原则 854

三、水土保持规划的水平年及规划阶段 854

五、土地利用规划 855

六、水土保持措施规划 856

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862

八、水土保持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 863

九、小流域综合治理 867

十、水土保持规划报告提纲 868

一、水土保持重点区现状调查与动态监测 869

第五节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869

二、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871

一、水体污染物及其危害和来源 876

第一节 水污染及水体自净 876

第六章 水资源质量保护 876

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自净及其规律 885

一、全国污水排放状况 894

第二节 我国水污染问题 894

二、我国水环境质量现状 896

第三节 水污染的防治 900

一、水污染的预防 901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906

一、规划目的与意义 906

第四节 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指导思想、依据及基本原则 906

三、规划编制依据 907

四、规划基本原则 908

一、规划的基本方法 909

第五节 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本方法及工作程序 909

二、规划的工作程序 910

一、总量控制的本质 913

第一节 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基本概念 913

第七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 913

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技术路线 914

一、宏观总量控制模型总体设计 917

第二节 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模型 917

二、宏观总量控制模型 918

三、污染物产生系数的修正 920

第三节 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方法 921

一、线性规划法 922

二、整数规划 927

三、动态规划 930

四、离散规划 931

一、水源地水质评价标准 934

第一节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 934

第八章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 934

二、水源地水质评价方法 935

一、保护区划分 936

第二节 保护区划分及水质目标确定 936

一、水源地纳污能力计算 937

第三节 水源地水质保护方案 937

二、水质目标 937

二、水源地水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938

第四节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方案 939

第五节 地下水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及措施 940

一、上层滞水 942

第一节 地下水类型和循环 942

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 942

二、潜水 943

三、承压水 944

四、地下水的循环 945

二、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948

一、地下水运动的特点 948

第二节 地下水运动的特征及其基本规律 948

一、地下水污染现状 950

第三节 地下水污染成因 950

二、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及机理 951

三、地下水污染的水文地质条件及途径 952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与预测 953

一、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954

二、水质现状评价方法 955

三、水质预测 957

一、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959

第五节 地下水资源保护 959

二、地下水质污染后的治理措施 961

三、建立水源地卫生防护带 962

一、一般地区的水源地保护措施 963

第六节 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963

二、过量开采地区的水源保护措施 964

第一节 污染源控制 965

第十章 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965

二、工业废水污染对策与措施 967

一、生活污水 967

五、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 969

四、农田施肥 969

三、畜禽养殖场废水 969

一、水利工程措施 970

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 970

三、市政工程措施 972

二、农林工程措施 972

一、明确江、河、湖、库的水体功能与水质保护目标 974

第三节 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 974

四、生物工程措施 974

第四节 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措施 975

四、积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975

二、明确污染负荷控制为水资源保护的中心环节,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质标准 975

三、加强水域水质的监测、监督、预测及评价工作 975

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977

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977

第十一章 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977

二、基本概念 978

三、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979

一、建设目标 980

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原则 980

二、系统建设原则 981

第三节 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结构 982

一、图形库的建立 984

第四节 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图形库和模型库 984

二、模型库的建立 986

一、一般数据库功能 987

第五节 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987

二、系统框架的主要功能 988

第一节 概述 993

第一章 水情自动测报 993

第五篇 水资源监测实务 993

一、水情自动测报技术的发展及其特点 994

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结构和体制 999

三、水情遥测信息及其传输的有关知识 1002

四、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组建和性能评估 1012

一、遥测站网布设 1015

第二节 水情数据自动遥测 1015

二、水情数据自动遥测体制 1016

三、水情遥测传感器 1018

四、遥测站 1021

五、SR-6型遥测站 1023

第三节 水情测报调度中心及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 1033

一、调度中心站 1034

二、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 1045

第四节 雷达测雨 1053

一、气象雷达概述 1054

二、测雨雷达波辐射特性 1058

三、雷达气象方程 1064

四、雷达测雨及雷达——水情自动测报组合系统 1066

第五节 大流域大行政区域性洪水预报和水资源管理联调网系统 1075

一、数据通信网概述 1076

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联调网的建立 1078

第二章 水环境质量预测 1097

第一节 污染负荷预测 1098

一、废污水量预测 1099

二、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1100

四、污染物入河(江)量预测 1103

五、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 1103

三、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 1103

第二节 水质预测 1105

一、设计流量确定 1105

二、模型建立 1106

三、常用水质数学模型 1107

四、模型参数估值 1110

第一节 地下水的监测 1113

一、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1113

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监测与水环境质量评价 1113

二、地下水长期观测网及观测内容 1114

三、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115

四、地下水的微机监控 1116

第二节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1116

第一章 水质监测概述 1121

第一节 水质监测的对象 1121

第六篇 水质监测实务 1121

第二节 水质监测的目的 1125

第三节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择 1126

一、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1126

二、统一分析方法 1127

三、等效方法 1127

第四节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中的干扰与反干扰 1129

一、分析方法中的干扰问题 1129

二、反干扰 1130

第五节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 1131

第六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与优选 1133

一、概述 1133

二、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与优选 1137

三、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与优选 1143

四、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与优选 1144

第一节 站网设置规划范围与基本原则 1148

一、规划范围 1148

第二章 水质监测站网规划 1148

第二节 站网规划方法 1149

一、资料收集 1149

二、规划原则 1149

二、监测站点(断面)设置 1150

三、规划监测站点(断面)图表绘制 1152

四、监测项目 1153

五、监测频率 1154

六、自动水质监测站规划 1155

一、监测机构设置规划 1156

二、实验人员规划 1156

第三节 监测能力规划 1156

三、实验室建设规划 1157

四、监测仪器设备规划 1157

五、监测运行经费预算 1158

第四节 水质监测站网规划报告编写要求 1159

第一节 自动监测系统 1160

一、自动监测系统概述 1160

第三章 水质监测分析新技术 1160

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1161

水质 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11-89) 1167

一、遥感监测 1171

第二节 遥感监测与现场和在线监测 1171

二、现场和在线仪器监测 1174

第三节 水质监测新方法 1176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和废水中邻(对)硝基氯苯 1176

二、气相色谱/贡谱法测定水中五氯酚 1178

三、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1181

四、水和废水中黄磷的测定 1184

五、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氨氮 1188

六、GC/FTIR-FID测定石化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 1190

七、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钴 1199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GB 1189—89 1205

第七篇 水资源开发、水质监测相关标准规范 1205

水质 痕量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GB 11900—89) 1211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酚二碳酸分光光度法(GB 11901—89) 1219

水质 硒的测定2,3-二氨基萘荧光法(GB 11902——89) 1222

水质 色度的测定(GB 11903—89) 1229

水质 钾和钠的测定水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04—89) 1234

水质 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05-89) 1239

水质 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GB 11906—89) 1244

水质 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0—89) 1248

水质 银的测定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GB 11908—89) 1252

水质 银的测定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GB 11909—89) 1257

水质 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 11910-89) 1261

水质 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12—89) 1271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GB 11913—89) 1274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 11914—89) 1282

水质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GB/T12990-91) 1288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12997—91) 1441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GB12998-91) 1462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12999—91) 1479

水质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13192—91) 1496

水质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GB13193—91) 1506

水质 硝基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二硝基甲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 13194——91) 1513

水质 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GB 13195—91) 1527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3196-91) 1531

水质 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 13197-91) 1536

水质 六种特液定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波相色谱法(GB 13198—91) 1541

水质 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电位滴定法(GB 13199-91) 1557

水质 浊度的测定(GB 13200-91) 1563

水质 物质对蚤类(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13266-91) 1569

水质 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测定方法(GB/T13267—91) 1583

水质 铅的测定示波极谱法(BG/T/13896—92) 1602

水质 疏氰酸盐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GB/T13897—92) 1606

水质 铁(Ⅱ、Ⅲ)氰络合物的测定原子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3898—92) 1613

水质 铁(Ⅱ、Ⅲ)氰络合物的测定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BG/T 13899—92) 1618

水质 黑索今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3900—92) 1623

水质 二硝基甲苯的测定示波极谱法(GB/T 13901—92) 1629

水质 硝化甘油的测定示波极谱法(GB/T 13902 92) 1633

水质 梯恩梯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3903 92) 1637

水质 梯恩梯、黑索今、地恩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3904—92) 1642

水质梯恩梯的测定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3905-92) 1648

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204-93) 1652

水质 一甲基肼的测定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GB/T 14375-93) 1668

水质偏二甲基肼的测定氨基亚铁氰化钢分光光度法(GB/T 14376—93) 1673

水质 三乙胶的测定溴酸蓝分光光度法(GB/T 14337——93) 1679

水质 二乙烯三胺的测定水杨醛分光光度法(GB/T14378—93) 1683

水和土壤质量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BG/T 14552-93) 1692

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T 14581—93) 1702

水质 钡的测定电位滴定法(GB/T 14671—93) 1710

水质 吡啶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72—93) 1715

水质 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4673—93) 1721

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 1727

水质 钒的测定钽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GB/T15503—1905) 1738

水质 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乙酸铜分光光度法(GB/T15504—1995) 1742

水质 硒的测定古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05—1995) 1747

水质 钡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06—1995) 1753

水质 肼的测定对二甲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GB/T15507—1995) 1758

水质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微库仑法(GB/T 15959——1995) 1763

水质 石油类和动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6488—1996) 1773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 16489—1996) 1785

水质 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7131—1997) 1801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GB/T17133—1997) 1808

工业废水 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 4918—85) 1816

工业废水 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 4919—85P) 1822

生物 尿中1-羟基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GB/T16156—1996) 1829

环境 甲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7132—1997) 1837

水质 硼的测定姜黄素分光光度法(HJ/T49—1999) 1852

水质 三氯乙醛的测定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HJ/T50—1999) 1858

水质 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HJ/T51—1999) 1863

水质 可流采样技术指导(HJ/T52—1999 1868

水质 铍的测定铬菁R分光光度法(HJ/T58—2000) 1879

水质 铍的测定石墨炉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59—2000) 1884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HJ/T60—200) 1889

城市污水 悬浮固体的测定重量法(CJ/T52—1999) 1897

城市污水 易沉固体的测定体积法(CJ/T 53—1999) 1903

城市污水 油的测定重量法(CJ/T 57—1999) 1906

城市污水 氰化物的测定(CJ/T 59—1999) 1912

城市污水 硫化物的测定(CJ/T 60—1999) 1920

城市污水 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CJ/T62—1999) 1929

城市污水 锌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CJ/T67—1999) 1933

城市污水 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度法(CJ/T68—1999) 1939

城市污水 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CJ/T 69—1999) 1943

城市污水 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CJ/T 73—1999) 1950

城市污水 氯化物的测定银量法(CJ/T74——1999) 1955

城市污水 氨氮的测定(CJ/T75—1999) 1960

城市污水 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CJ/T78—1999) 1969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 1977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1985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1994

水质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GB/T 17130— 199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HZZB1-1999) 2006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 2017

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 2023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 203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1985) 2036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1995) 2045

瓶装饮用纯净水(GB 17323-1998) 2058

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 17324-1998) 2067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GJ 94-1999) 2074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2077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1993) 2083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GJ/T95—2000) 2089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 2093

生活杂用水标准检验法CJ/T49—1999) 2097

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 11730——1989) 2130

水源水中百菌清卫生标准BG 11729-89) 2137

水源水中肼卫生标准(GB 18061-2000) 2143

水源水中一甲基肼卫生标准(GB 18062-2000) 2149

水源水中偏二甲基肼卫生标准(GB 18063-2000) 2155

水源水中二乙烯三胺卫生标准(GB 18064-2000) 2162

水源水中三乙胺卫生标准(GB 18065-2000) 2167

生活饮用水源水中铍卫生标准(GB8161-1987) 2171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 2175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6-84) 2178

梯恩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4-84) 2187

黑索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5-84) 2191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6-84) 2195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7-84) 2200

二硝基重氮酚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8-84) 2204

叠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D·S共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9-84) 2209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GB 4914-85) 2213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 2216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6—92) 2225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7-92) 2234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374—93) 2241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GB14470.1—93) 2246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品(GB 14470.2-93) 2251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GB 14470.3—93) 2257

磷肥工业水污杂物排放标准(GB 15580—95) 2262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1—95) 227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2282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 2—1999) 2316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4—1999) 2322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WKB4—2000) 2328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 233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导则(DL/T 5114—2000) 2344

水电水利工程围堰设计导则(DL/T 5087-1999) 2360

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 5123—2000) 2370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47-94) 2383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 2395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地质规程(DL/T 5109-1999) 2432

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DL/T 5050-2000) 2445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摘录)(SL 228-98) 2487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T 5128-2001) 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