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成书地点考 1
一、《黄帝内经》成书时间的上限 2
二、《黄帝内经》成书时间的下限 5
三、《黄帝内经》的成书地点 6
《黄帝内经》的学习方法 11
一、忠实《内经》原文 12
(一)以《内经》原文为主 12
(二)参阅历代学者对《内经》的注释 15
(三)运用训诂学知识 16
(四)利用校勘方法 17
二、理论联系实际 20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
试论《黄帝素问直解》 23
论《黄帝内经》的营卫理论 28
一、营卫的基本概念及基础 28
二、营卫的生成及其运行规律 29
(一)营气 29
(二)卫气 31
三、营卫的相互关系 33
四、营卫的生理作用 34
五、营卫理论的临床作用 36
论“穴位”在人身中的重要意义 38
略论《黄帝内经》中血气流行及放血治病 44
略论“巫”的起源和《黄帝内经》中的巫祝治病 49
一、“运气七篇”成书的时间上限 54
《素问》“运气七篇”成书年代考 54
二、“运气七篇”成书的时间下限 56
“按摩”古史考 57
楚医学初探 62
我国古代对“脑”的认识 71
从我国古代对妊娠正常胎位的认识谈到中医学的护养胎孕 77
论我国古代优生观 82
一、婚姻与优生关系 82
二、求子与优生关系 83
三、胎孕与优生关系 84
四、分娩与优生关系 87
五、婴幼儿期与优育关系 89
(三)乳哺 90
(二)洗浴 90
(一)衣着、居处 90
考据学在中医古籍研究中的地位 93
论我国文字文化基本规律和整理中医药学 98
《黄帝内经》研究 105
一、《素问》考义四十七则 105
(一)天师 105
(二)歧伯 108
(三)天癸 109
(四)女子七七 男子八八 111
(五)因于气 四维相代 113
(六)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115
(七)精乃亡,邪伤肝也 118
(八)阳密乃固 118
(九)阴平阳秘 120
(十)鼽衄 122
(十一)此平人脉法也 124
(十二)十二藏十二官 126
(十三)中正之官 129
(十四)罢极之本 131
(十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134
(十六)《五藏生成篇》 136
(十七)祝由 137
(十八)五藏阳以竭也 139
(十九)去宛陈莝 140
(二十)夫五藏者,身之强也 142
(二十一)面肿曰风 145
(二十二)太过则令人善忘 146
(二十三)病名曰疝瘕 一名曰蠱 149
(二十四)少腹?热而痛 151
(二十五)凥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 154
(二十六)木敷者其叶发 155
(二十七)乳子 157
(二十八)壅害于言 159
(二十九)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 161
(三十)柔痉 163
(三十一)食亦 167
(三十二)《?痛论篇》 170
(三十三)瘅热焦渴 171
(三十四)身有病而无邪脉 172
(三十五)则皮毛虚弱急薄著 176
(三十六)《奇病论篇》 178
(三十七)《大奇论篇》 179
(三十八)所谓甚则跃者 180
(三十九)七节之傍,中有小心 182
(四十)合篡间 绕篡后 下至篡 185
(四十一)在凥骨下空 188
(四十二)数刺其俞而藥之 190
(四十三)皮肤不收 191
(四十四)饮以美酒一杯 192
(四十五)退行一步 194
(四十六)太阳所至为寝汗 198
(四十七)脉经上下篇 199
二、《灵枢经》考义二十则 201
(一)神乎神客在门 201
(二)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 202
(三)?癃 癃? 203
(四)命门 205
(五)肠胃?辟 207
(六)狂忘不精 209
(七)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 211
(八)六府不和则留为癰 213
(九)淖泽注于骨 215
(十)其脉空虚 217
(十一)手之三阴,从藏走手…… 218
(十二)人之所受氣者,谷也 225
(十三)膀胱之胞薄以懦 227
(十四)变呕 230
(十五)《忧恚无言》 231
(十六)阳重脱者易狂 232
(十七)腘然未偻 234
(十八)寒热淋露 236
(十九)中其眸子 237
(二十)乃下留于睪 239
《八十一难经》成书年代考 242
《八十一难经》考义二则 246
一、善潔 246
二、其病四肢满闭淋 247
《针灸甲乙经》考义二则 250
一、痫痓筋挛 250
二、阳气绝则瞑,阴气绝则眠 251
《黄帝内经太素》考义一则 254
阴气降至 阳气降至 254
我国古代病证名词考五则 256
一、瘈疭 256
三、疝瘕 257
二、淋閟 257
四、洞泄 258
五、戴眼 259
《伤寒杂病论集》质疑 261
《伤寒论》考义八则 263
一、啬啬恶寒 淅淅恶风 263
二、目瞑 266
三、必额上陷脉紧急 268
四、如狂 发狂 270
五、脉结代 272
六、更来小数 中有还者反动 273
七、奄然发狂 274
八、却治其厥 276
论《金匮要略》一书的形成 278
《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 283
《金匮要略》考义二十四则 292
一、其脉如蛇 292
二、一物瓜蒂汤 298
三、身体魁羸 300
四、酸削不能行 302
五、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304
六、天雄散 307
七、弦则为减 减则为寒 310
八、肺癰 311
九、胸痹缓急 315
十、两胠疼痛 317
十一、若发则白汗出 319
十二、邪哭 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321
十三、三焦竭部 上焦竭 下焦竭 325
十四、淋秘不通 327
十五、《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 329
十六、寸口脉浮而迟 趺阳脉浮而数 332
十七、阳前通 阴前通 335
十八、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 337
十九、气利 339
二十、甘草粉蜜汤 341
二十一、葫蒜 350
二十二、?鮧鱼 351
二十三、蒪 353
二十四、犀角箸 355
《神农本草经》成书年代考 358
一、苦菜 363
《神农本草经》考义二则 363
二、彼子 365
《肘后备急方》考义二则 368
一、捣扁豆封 368
二、青蜂 分等 麝芮 毒之 369
《新修本草注》考义一则 370
《备急千金要方》考义八则 372
一、桑蠍虫矢 372
二、桑木中蜴屎 373
三、抵党汤 虎掌 374
四、百八十日尻骨成 375
五、阴气绝则眠 376
六、?根 378
七、厚朴七物汤 厚朴三物汤 379
八、葫 380
《千金翼方》考义三则 381
一、鸡肠草 381
二、茗 苦? 382
三、如病虎状 383
孙思邈著作中之“匉鱼”考 385
“经方”隨谈 386
《马王堆汉墓帛书》研究 390
一、《足臂十一脉灸经》考义四则 390
(一)? 下? ? 390
(二)脞瘦 393
(三)数? 394
(四)上入脞间 病脞瘦 394
三、《脉法》考义一则 396
二、《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考义一则 396
四、《五十二病方》考义十四则 397
(一)痉 397
(二)井? 399
(三)婴儿索痉 ?直而口? 401
(四)夕下 合卢 凄夕 402
(五)大带 ? 405
(六)酸浆 409
(七)?穨 411
(八)纂 412
(九)罢合 414
(十)? 415
(十一)秋竹 416
(十二)苦瓠瓣 417
(十三)茈 418
(十四)般服零 最取大者 419
五、《导引图》考义一则 420
六、《天下至道谈》考义一则 423
附:周秦两汉典籍中医药资料研究 424
一、《庄子》考义一则 424
二、《淮南子》考义二则 426
(一)蛷者 426
(二)和堇 428
三、《尔雅》考义一则 429
四、《荀子》考义一则 432
五、《通俗文》考义一则 433
六、《史记》考义一则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