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概述 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
一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
二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0
三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4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地位 18
一 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 18
二 社会心理学与其它邻近学科的关系 22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25
一 社会心理学的创立 25
二 单一支配理论 26
三 社会行为本能理论 30
四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34
五 20世纪30年代以后社会心理学发展概况 36
一 什么是社会化 38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38
第二章 社会化 38
二 个体社会化是以生物的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40
三 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41
四 社会化是通过整个人生而完成的 44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48
一 家庭方面的影响 48
二 学校方面的影响 49
三 社会文化的影响 50
四 社会化的障碍现象 51
第三节 社会定势与社会价值即国民倾向性 53
一 社会定势 53
二 社会定势的作用 54
三 社会定势的结构 54
四 社会定势的层次 56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获得 58
一 社会角色 58
二 社会角色理论 58
三 男女角色的社会化分析 65
第五节 道德社会化理论 68
一 道德社会化 68
二 道德社会化的认识理论 70
三 道德社会化的行为学习理论 73
第三章 需要与动机 75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的一般概述 75
一 需要 75
二 动机 77
三 需要、动机与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81
第二节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83
一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的基本内容 83
二 对马斯洛自我实现论的分析与评价 89
第四章 社会认知 92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92
一 社会认知概念 92
二 社会认知范围 92
三 社会认知特点 98
第二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02
一 客观因素 102
二 主观因素 104
第三节 社会认知的理论分析 109
一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109
二 归因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110
三 研究归因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 113
一 什么是态度 115
第一节 社会态度概述 115
第五章 社会态度 115
二 态度的特征 117
三 态度与行为 118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过程理论 120
一 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过程 120
二 态度的形成与转化理论 122
三 偏见——不正确的态度 131
第三节 转化态度的方法 132
一 积极参加活动 133
二 团体规定 134
三 逐步提出要求 135
四 说服宣传教育 138
第六章 相符行为与挫折行为理论 142
第一节 相符行为理论 142
一 相符行为 142
二 相符行为的具体表现 142
第二节 挫折行为理论 158
一 挫折行为 158
二 挫折行为的表现 159
三 挫折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克服挫折感的方法 164
第三节 相符行为与挫折行为的关系 167
一 相符与挫折行为的相互关系 167
二 相符行为产生的原因 168
三 奖惩对相符行为和挫折行为的影响 173
一 什么叫自我意识 175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175
第七章 自我意识 175
二 自我意识的特点 176
三 自我意识的作用 178
第二节 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 182
一 自我意识的形成 182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理论 187
第三节 自我评价 193
一 自我评价的概述 193
二 自我评价的作用 194
三 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 195
四 自我评价的培养 196
五 我国自我评价的研究 197
第八章 人际关系 200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述 200
一 什么是人际关系 200
二 人际关系行为模式 202
三 人际关系结构 203
四 人际吸引的心理分析 204
第二节 人际交往 213
一 人际交往的意义与作用 213
二 人际交往的基本条件 215
三 人际交往的形态 216
四 人际交往的基本过程分析 219
第三节 人际关系测量 220
一 人际关系测量的必要性 220
二 人际关系测量的可能性 221
三 人际关系测量的方法 221
第九章 团体心理 224
第一节 关于团体的一般论述 224
一 什么是团体 224
二 团体的心理效果 226
第二节 团体对其成员行为的影响 229
一 团体对个人行为效果影响 229
二 团体人数对团体行为活动的影响 232
三 团体决定中的冒险倾向 233
第三节 团体中的利他行为 234
一 利他行为的概述 234
二 影响一般利他行为的因素 236
三 紧急情境下的利他行为 238
四 紧急情境下的冷漠行为 239
第四节 团体的领导人 240
一 领导人的概念 240
二 领导人的任务 244
三 领导人的素质 248
四 领导人怎样才能征服团体成员 252
五 关于领导方法 256
六 团体的内部动力 258
第十章 婚姻与家庭 261
一 恋爱 261
二 婚姻 267
三 家庭 267
四 建立和睦家庭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