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与文学 徐复观文学思想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守雪著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11062097
  • 页数:2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讲了徐复观的文学因缘;徐氏的文学观;徐氏对文学的研究等。

第一章 徐复观的文学因缘 1

一、十年攻文武昌 2

(一)新知与旧学之间 2

(二)业师王季芗:古文家的渊源 5

(三)与章、黄学术的歧异 9

二、两代“五四知识分子” 11

(一)五四知识分子第二代 11

(二)“让鲁迅坐在历史的正常座位” 14

(三)探胡适的“盲点” 18

三、安身与立命 23

(一)促成“现代新儒家”的学术格局 23

(二)融入台湾乡土文化 28

(三)压力中的思想突围 32

(四)借力于《华侨日报》 36

四、徐复观与大陆学界 39

(一)层叠的乡愁 39

(二)打破隔膜后的对话 41

第二章 从“心的文化”到心的文学 45

一、“心的文化”的提出 45

(一)本末与体用 45

(二)活转心性之学 47

(三)理论的内部紧张 52

二、回应西方文化 54

(一)“心”的资源 54

(二)“心”对理性的涵容 56

(三)面对西方文化的窘境 59

三、理性贯注生命 63

(一)理性的生命根据 63

(二)理性的主导 66

四、生命支持理性 67

(一)精神的运作 67

(二)酝酿的工夫 70

第三章 建立中国的文体论 75

一、徐复观与龙学 75

(一)进入研究史 75

(二)龙学渊源 77

(三)研究中的“复活”意识 79

二、文体论的中心意义 81

(一)文体的根源 83

(二)历史的文体 86

(三)普遍的文体 90

三、“通中西之邮”:文体与形相 92

(一)形相的意义边界 93

(二)诠释Style 96

(三)文体论的建设性 99

四、“窥古今之迹”:文体与文气 101

(一)文体的因素 103

(二)文体及气与风骨 105

(三)多种养气说的打通 108

第四章 文学批评史纲维研究 113

一、儒、道艺术精神关系的疏通 113

(一)两个典型 113

(二)艺术精神:人性论上的展开 115

(三)孔子精神能否呈现艺术精神主体 117

(四)庄子的“道”向艺术精神的畅通 120

(五)同归与分流 123

二、重立古文义法:《史记》研究 125

(一)义法论的“买椟还珠” 126

(二)义:文学与历史的共同落点 131

(三)《史记》的文学法则意义 137

三、苦难精神与诗的境界:杜甫诗研究 144

(一)忧患意识与杜诗的“苦难精神” 144

(二)境界大小关“优劣” 148

(三)“转益多师”与打通新旧古今 151

四、用典与比兴:李义山(商隐)诗研究 155

(一)义山诗与比兴 155

(二)义山人格及诗的重新评价 159

(三)义山诗的解读:从故实到兴象 163

五、“剥落”与“非诗”:宋诗研究 169

(一)宋诗精神方向的确立 170

(二)山谷诗学的“创造”意义 172

(三)宋诗学与古文理论的沟通 177

第五章 方法论:从追体验到客观化 183

一、文学后面的“全体” 184

(一)“全体”与“整体”之别 184

(二)思想是全体的把握 186

(三)生命的共感 188

二、客观:仍是研究活动的高标 190

(一)思想具有知识的形态 190

(二)文学研究中的考证 192

(三)研究者的“生命之气” 193

三、“追体验”方法及其成就 195

(一)客观的了解:进入研究对象 196

(二)追索贯通,求全得真 199

(三)层层转进,生命境界的提升 201

四、“追体验”的动力支持 204

(一)心态的诚与敬 204

(二)治学的“积”与“渐” 206

(三)研究中的反省 209

五、成就知识,也成就思想 212

附录一 皎然《诗式》“作用”论 215

附录二 徐复观和钱锺书 223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230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