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第一章 佛教“修行”观念的文学演变 21
第一节 明之前佛教“修行”观念的文学演变 23
一 从佛传故事谈起:佛教文献中“修行”观念的文学化表述 23
二 敦煌变文:“修行”观念的文学化与世俗化运动 34
三 宋元说经:“修行”观念的市民化及其小说特征 46
第二节 明代“修行”观念的社会化与宗教小说的繁荣 54
一 帝王的“修行”观念及对宗教小说的影响 55
二 正统佛教的“修行”特点及在小说中的反映 61
三 文人的“修行”热情以及宗教小说的创作、出版和评点 68
四 明代百姓的宗教狂热与宗教小说的接受 80
第二章 明代宗教小说的思想内涵与佛教“修行”观念 88
第一节 “修行”主题辨析 89
一 “修行”话题 89
二 心法 101
三 三教合一 113
第二节 世俗主题辨析 120
一 讴歌理想主题:歌颂英雄,追求自由 121
二 批判现实主题:以净土为参照物的社会批判 133
三 游戏人生主题:“狂禅”余韵与娱乐效果的自觉追求 140
第三章 明代宗教小说中的人物类型与佛教“修行”观念 155
第一节 “修行”的实践者:主人公 156
一 主人公的本质:仙佛性与凡夫性 156
二 主人公的仙佛性:道心、聪慧、品德 159
三 主人公的凡夫性:人性与魔性 170
四 主人公的类型:道德型、英雄型、完美型、逍遥型 176
第二节 “修行”的成就者:仙佛 192
一 仙佛的本质:修行的成就者 193
二 仙佛的种类:佛教圣众、道教圣众和各路护法 205
三 仙佛的居所:净土与天堂 215
第三节 “修行”的障碍者:形形色色的妖魔 226
一 妖魔的本质:修行的障碍与内心的烦恼 227
二 妖魔的原型和种类:“波旬”与三类魔事 234
三 妖魔的居所:阴暗心理的象征 248
四 如何降魔:降伏其心 253
第四节 “修行”的旁观者:芸芸众生 260
一 众生的本质:“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261
二 众生类别:善男信女、破坏者、被救助者、 268
擦肩而过者 268
三 一类特殊的众生:国王 281
第四章 明代宗教小说中的情节模式与佛教修行观念 288
第一节 宗教小说的“修行”情节(上):出身、出离、寻师 290
一 出身:仙佛之胎,龙象之才 290
二 出离:观不净相,生大厌离 300
三 寻师:参求无数,访“善知识” 305
第二节 宗教小说的“修行”情节(下):苦修、度生、涅槃 313
一 苦修成道:面壁十年,一朝悟道 313
二 弘法度生:众生度尽,方成佛道 322
三 涅槃飞升: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332
参考文献 344
后记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