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
一、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基本理解 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9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2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的主导地位 2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29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31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3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 34
二、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37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41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41
一、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41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5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49
第二节 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53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53
二、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 58
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61
第三节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64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64
二、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65
三、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路线 72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76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76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76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80
三、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85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94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94
二、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95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98
四、矛盾论与系统论的关系 102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05
一、现象和本质 105
二、内容和形式 107
三、必然和偶然 110
四、原因和结果 113
五、可能和现实 117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22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122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22
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27
三、反映与信息、选择、建构 130
四、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134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137
一、由实践到认识 137
二、由认识到实践 140
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142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144
一、真理与价值 144
二、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148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49
第四节 辩证思维与非理性思维 152
一、归纳与演绎 152
二、分析与综合 153
三、抽象与具体 154
四、逻辑与历史 155
五、非理性思维 156
第五章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160
第一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60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60
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165
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一个整体 166
一、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中起了决定作用 168
第二节 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 168
二、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170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171
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71
二、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 174
第四节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177
一、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 177
二、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179
第六章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183
第一节 社会经济结构与要素 183
一、社会生产力 183
二、社会生产关系 188
三、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191
第二节 社会政治结构与要素 196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196
二、国家的本质及职能 197
一、社会意识形式及其作用 202
第三节 社会文化结构与要素 202
二、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207
第四节 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14
一、社会物质文明 214
二、社会政治文明 215
三、社会精神文明 217
四、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218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20
第一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20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 220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222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23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25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25
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26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28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29
第三节 社会发展动力 229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31
三、改革和科技进步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35
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239
第四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241
一、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 241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42
三、个人特别是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244
四、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46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248
第一节 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48
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248
二、社会进步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51
三、社会发展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253
第二节 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 255
一、人的本质 255
二、人的价值 258
三、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养的现代意义 266
第三节 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70
一、自由与必然及其辩证关系 270
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74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 279
附件: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 28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8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84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286
三、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286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288
五、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289
六、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290
七、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 292
八、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293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