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陈寅恪与《红楼梦》 1
第二篇 曹雪芹和他的文学世界 30
第三篇 《红楼梦》的创作缘起 71
一 曹雪芹时代的历史大势 71
二 《红楼梦》产生的思想文化环境 74
三 作家的不寻常的经历 83
四 饱含血泪的创作 98
第四篇 《红楼梦》第一回与《堂吉诃德》卷首比较研究 105
一 借别人的嘴巴讲自己的话 105
二 摹仿真实的文学主张 108
三 “骑士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 109
四 异地相契和易时而通 112
第五篇 《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结构上的意义 116
一 现实主义——曹雪芹结构艺术的纲领 117
二 “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谙则深有趣味” 121
三 整个悲剧的一个插曲 126
四 典型环境 129
五 “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 131
六 “护官符”的作用 134
七 梦中之梦 137
八 结语 141
第六篇 《红楼梦》早期抄本的回前诗和回末诗对 143
上篇 回前诗研究 145
一 回前诗在各早期抄本中的分布情况 145
二 回前诗的内容和作者问题 152
三 上篇结语 163
中篇 回末诗对研究 165
一 回末诗对在各早期抄本中的分布情况 169
二 回末诗对的内容和作者问题 177
三 中篇结语 178
下篇 综论《红楼梦》每回的开头和结尾 178
一 《红楼梦》早期抄本每回的开头和结尾概观 184
二 由每回开头和结尾的形式谈到《红楼梦》的创作过程 192
三 下篇结语 194
第七篇 有关《红楼梦》版本的几个问题 194
一 为什么发生版本问题 197
二 早期抄本和脂砚斋 202
三 从抄本到刻本 208
第八篇 论甲戌本《石头记》的“凡例” 208
一 “凡例”的内容和抄写款式 208
二 “凡例”的作者绝不是曹雪芹 211
三 所谓“凡例”曹撰三论据质疑 214
四 “凡例”是怎样形成的 219
五 由“凡例”谈到甲戌本的年代 222
第九篇 论晴雯 228
一 问题的提起 228
二 晴雯的社会地位 230
三 晴雯的思想倾向 237
四 晴雯和袭人 244
五 晴雯和宝玉 250
六 晴雯和小丫头 258
第十篇 《红楼梦》里的管理思想 267
一 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267
二 大观园的新经济政策 272
三 理念与实践之间 276
四 管理效果评估 272
第十一篇 秦可卿之死和曹雪芹的著作权 287
一 小引 287
二 宝玉的年龄与秦可卿死的时间 289
三 贾蓉没有续弦吗 298
四 秦可卿死于“赏中秋”晚上质疑 303
五 赘语 310
第十二篇 王昆仑与《红楼梦人物论》 312
一 历史仿佛兜了一个圆圈 312
二 初版《人物论》写作的一些情况 315
三 在对比中研究人物 317
四 重视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 321
五 对人物性格的独特理解 325
六 人物形象与创作思想 329
第十三篇 茅盾与红学 336
第十四篇 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 348
第十五篇 《牡丹亭》与《红楼梦》 449
跋尾 463
跋尾二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