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液-液萃取和萃取循环 1
一、液-液萃取的基本概念 1
目录 1
二、液-液萃取循环 2
第二节 液-液萃取体系的分类 3
一、按萃取剂的结构类别分类 3
二、按有无化学反应分类 8
三、按萃取机制分类 10
三、萃取动力学研究 12
四、萃取方式的确定和萃取流程的建立 12
第三节 液-液萃取研究的基本内容 12
二、萃取平衡研究和萃取工艺及操作条件的确定 12
一、萃取体系的选择 12
五、萃取设备的选型和设计 13
第二章 萃取剂的选择和萃取体系的确定 15
第一节 萃取剂选择的基本原则 15
第二节 萃取体系的组成 15
一、萃取剂-稀释剂体系 15
第三节 萃取剂的选择示例 16
二、混合萃取体系 16
一、青霉素 17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2
三、林可霉素 26
四、衣康酸 28
五、氨基酸 30
第三章 液-液萃取平衡和单级萃取过程 34
第一节 萃取平衡 34
一、萃取平衡的基本参数——分配常数和分配系数 34
二、分配平衡关系和分配系数的图示 35
三、萃取平衡模型 43
第二节 一次接触平衡——单级萃取过程 46
一、萃取过程中两相体积不变或变化很小时的物料衡算方法 47
二、萃取过程中两相体积有显著变化时的物料衡算方法 48
三、单级萃取过程中的极限溶剂/料液比 51
四、接近萃取平衡程度的表征——萃取级效率 51
第三节 表征萃取效果的主要指标——萃取率和分离系数 53
一、萃取率 53
二、分离系数 55
二、多级错流萃取过程的计算法和图解法 58
一、多级错流萃取过程的操作原理 58
第一节 多级错流萃取过程 58
第四章 逐级接触的多级萃取过程 58
第二节 多级逆流萃取过程 62
一、多级逆流萃取过程的操作原理 62
二、溶剂不互溶、各级萃取分配系数变化时的逐级算法 62
三、溶剂不互溶、萃取分配系数为常数时的公式算法 64
四、溶剂不互溶体系多级逆流萃取过程的图解法 67
五、溶剂部分互溶体系多级逆流萃取过程的图解法 69
六、萃取剂极限用量和极限流比的图解确定 71
七、多级逆流萃取过程与多级错流萃取过程的比较 74
第三节 分馏萃取过程 75
一、分馏萃取过程的操作原理 76
二、分馏萃取的过程参数——萃取率、萃余率和净化系数 78
三、溶剂不互溶体系分馏萃取过程的计算法 78
四、溶剂不互溶体系分馏萃取过程的图解法 83
五、溶剂部分互溶体系分馏萃取过程的图解法 86
六、分馏萃取过程中流比的选择和极限流比的确定 87
第五章 连续接触的多级逆流萃取过程 94
第一节 柱塞流模型 94
一、连续逆流传质过程的柱塞流模型 94
二、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 95
三、溶剂不互溶体系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96
四、两相体积变化时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00
五、理论级和理论级当量高度 103
第二节 萃取柱内的纵向混合 104
一、萃取柱内的纵向混合现象 104
二、计入纵向混合的扩散模型 105
三、传质单元高度和柱高的计算 106
一、多级错流萃取过程 110
二、多级逆流萃取过程的实验方法 110
第一节 多级错流和多级逆流萃取过程的实验方法 110
第六章 液-液萃取过程的实验方法 110
三、分馏萃取过程 115
四、微分接触的多级逆流萃取过程 120
第二节 多级逆流萃取实验装置 120
一、连续操作的多级逆流液-液萃取器(台架规模) 120
二、微型混合澄清槽 121
三、微型环隙式离心萃取器 121
第七章 液-液萃取过程的动力学 123
第一节 萃取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123
第二节 萃取动力学过程的控制机制 123
一、传质方程 123
二、萃取过程动力学的控制(机制)类型 125
三、传质系数的计算 127
四、萃取过程动力学控制类型的判断 127
五、研究萃取过程动力学控制机制的意义 127
第三节 萃取动力学研究装置和实验方法 128
一、实验装置 128
二、实验研究方法 129
第四节 萃取动力学研究示例 131
一、萃取动力学过程机制的判定 131
二、萃取过程机制的判定 134
三、萃取速率数学模型的建立 135
第八章 液-液萃取过程的优化 139
第一节 液-液萃取过程优化目标函数的选择 139
第二节 萃取过程参数分析 140
一、萃取过程的优化 140
二、萃取-反萃取循环过程的优化 144
第三节 优化计算方法 147
第九章 液-液萃取过程中的乳化和破乳 150
第一节 液-液萃取过程中的乳化现象 150
二、在微生物制药的发酵液中有大量蛋白质存在 151
一、萃取体系中含有呈胶粒状态和极细微的固体颗粒或杂质 151
第二节 产生乳化的原因 151
三、发酵液染菌 153
四、有机相的理化性质 153
五、过度的搅拌 153
第三节 乳化的防止和破乳 153
一、乳化的防止 153
二、破乳 154
第十章 液-液萃取设备——搅拌萃取槽和混合澄清槽 159
二、机械搅拌器的类型和搅拌输入功率的计算 160
一、搅拌萃取槽的结构 160
第一节 搅拌萃取槽 160
三、混合槽内的液流分散和传质 170
四、输入功率与传质速率的关系和混合槽的放大 183
五、输入能量参数的选择 186
六、搅拌萃取槽内的澄清分相 187
第二节 混合澄清槽 187
一、混合澄清槽简介 187
二、混合槽内的传质和混合槽的放大 190
三、澄清槽内的澄清分相和澄清槽的放大 194
第一节 液-液萃取柱简介 208
一、填料柱和脉冲填料柱 208
第十一章 液-液萃取设备——液-液萃取柱 208
二、筛板柱和脉冲筛板柱 209
三、往复振动筛板柱(RPEC) 210
四、转盘柱(RDC)和不对称转盘柱(ARD) 211
五、混合澄清型萃取柱 213
第二节 液-液萃取柱的计算 216
一、萃取柱柱高的计算 216
二、萃取柱柱径的计算 216
第一节 离心萃取器的分类和主要型式 220
一、微分接触离心萃取器 220
第十二章 液-液萃取设备——离心萃取器 220
二、逐级接触离心萃取器 223
三、逆流萃取倾析器 226
四、静态混合器-离心机组合 227
第二节 离心萃取器性能参数 230
一、离心分离因数 230
二、离心萃取器的压力平衡和界面控制 230
三、离心萃取器的操作特性 234
四、离心萃取器内分散相的滞留分率 238
五、离心萃取器内的返混 238
一、选择原则 241
第一节 液-液萃取设备的选择及其在制药工业中的适用性 241
第十三章 液-液萃取设备的选择和操作 241
二、萃取设备在制药工业中的适用性 244
第二节 液-液萃取操作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244
一、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控制和反相 244
二、液泛和液泛流量 247
三、相夹带和萃取溶剂的损耗 249
第十四章 液-液萃取技术的新进展 252
第一节 新萃取体系的开发应用 252
一、“反应萃取”体系 252
二、双水相萃取体系 252
三、液-液-液三相萃取体系 256
第二节 萃取工艺过程的进展 257
一、全发酵液萃取 257
二、发酵-萃取耦合过程 257
第三节 液-液萃取技术的扩展应用 258
一、代替沉淀法进行产物的直接提取 258
二、代替蒸发法用于产物的浓缩 260
三、代替水蒸汽蒸馏用于产物的纯化 261
四、代替精馏方法用于相近产物的精细分离 261
五、用于产物的介质转换 261
六、发展溶剂萃取与其他分离手段相结合的组合技术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