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阁”风波 485
十大政治局内的“四人帮” 485
攻击身患绝症的周恩来 486
批林批孔意在“周公” 488
毛泽东请军师 491
毛泽东不满江青 494
周恩来告别西花厅 496
“组阁”风波 498
“组阁”阴谋的破产 504
全面整顿 509
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际 509
毛泽东强调“三要三不要” 518
对“四人帮”的反击 522
评《水浒》含沙射影 527
毛泽东又选了一位接班人 532
“马克思的请帖,我已收到了” 532
毛泽东听着听着便失场痛哭 541
毛泽东相中华国锋 545
四五运动 550
共和国危难之秋 560
“含和堂”主人留下深深的遗憾 560
灾难降临唐山 568
毛泽东的最后时光 570
午夜行动,没放一枪 578
王震:还是叶帅想得深 578
叶剑英:你放心,我支持你 581
危险的信号一个接着一个 592
第十一章 “文化大革命”尘埃落定,华国锋正坐十一大主席台。三中全会冲破“左”倾束缚,拨乱反正邓小平指明航向 604
政治报告与闭幕词潜在分歧 604
华国锋政治报告走不出“左”的框框 604
邓小平在闭幕词上公开抵制“两个凡是” 608
胡耀邦主持真理标准大讨论 612
这是针对毛主席来的! 615
伟大的历史转折 620
压力一次次冲向华国锋 620
陈云重提六个历史遗留问题 622
短暂的“华国锋时代”结束了 624
新生的土地 627
凤阳县农民奏响农村改革的序曲 627
邓小平为农村改革鸣锣开道 631
万里受命进京主管农业 634
家庭联产承包制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636
五个“1号”文件成为农村行动指南 638
两岸关系的新时代 643
不再用“解放台湾”的提法 643
张治中受命作谋和试探 647
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提出 649
曹聚仁的报道 650
蒋介石派宋宜山到大陆探风 650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与章士钊的香港行 651
毛泽东评点蒋介石和台湾问题 652
“文化大革命”打断了两岸秘密和谈进程 653
章士钊衔命再次赴港 654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不现实 655
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 657
“问题的核心是统一” 658
平反冤假错案 658
《人民日报》在晴空中鸣响霹雳 658
中组部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661
蒙冤者有了希望 663
胡耀邦拍案而起 665
康生定的“铁案”被翻了过来 669
关心群众疾苦“右派”获得改正 676
超级审判 680
审判序幕从中组部拉开 680
中央档案馆破例打开了档案柜 683
中央书记处制定出了新的审判方案 686
囚车驶进秦城监狱 689
观察室里坐着党和国家领导人 690
法庭上,王洪文说:“我认罪” 694
江青撒泼说:“打狗要看主人” 697
人民的审判 703
统一思想 实事求是 707
毛泽东画像被悄悄摘下 707
邓小平表示:毛主席纪念堂不拆 713
4000名高级干部讨论毛泽东功过 722
第十二章 十二大吹起时代号角,改革开放全面开展。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起,胡耀邦自责请辞总书记职务 729
规划新的轨道 729
邓小平提出新命题 729
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 730
大会的一个显著特点 731
对新时期执政党的要求 731
新老合作与交替 733
一个朝气蓬勃的战斗指挥部 733
世界为之震惊 734
中南海来了年轻人 737
改革开放全面开展 739
“包”字进城 739
崛起的特区 742
再开国门 743
百万大裁军 748
香港回归问题协议签订 751
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决策 751
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753
击破“三个条约有效论” 754
邓小平错怪黄华 758
香港命运的真正确定 762
“一国两制”又一例 765
香港为澳门问题树立了典范 765
中国政諲对澳门问题方针与香港一样 766
中葡澳门问题会谈 768
邓小平出席联合声明签字仪式 771
第十三章 京华丹枫再迎“客”,举国秋爽接新论。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北京平息政治风波 775
明确中国社会的历史阶段 775
十三大的突出贡献 775
邓小平仍是掌舵人 778
治理整顿的开始 778
两代领导集体顺利交接 780
成竹在胸迎“不测” 780
英国改变对港政策 780
“空头支票”漫天飞 783
彭港督别出心裁 784
“跛脚鸭”心怀叵测? 785
风从四面八方吹来 788
彭定康赴北京铩羽而归 790
美国利用香港作桥头堡 793
大洋彼岸的秋波 797
李鹏在人代会上慷慨陈词 800
彭定康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成了千古罪人 800
中英重开谈判席 804
彭定康打“克林顿牌” 806
中英会谈破裂 808
中国:另起炉灶 809
洪水激荡中南海 811
不祥的先兆 811
忙碌的国家机关 813
一位外国记者感叹:中国政府救灾应变能力堪称一流! 817
一阵春风从南刮起 821
“东方风来满眼春” 821
邓小平初到深圳 835
邓小平在珠海 838
欢乐的上海 849
中南海的号角 852
时代高昂的主旋律 855
敢叫“高峡出平湖” 860
毛泽东要到三峡修大坝 860
邓小平:“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866
万里阻止台湾代表发言 871
邹家华被请进四川代表团 877
第十四章 树起时代的里程碑,中共十四大万众瞩目;肩负重大历史使命,第三代领导人把舵扬帆 888
树起的时代里程碑 888
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 888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890
邓小平再次成为“热门人物” 896
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举措 897
中国亿万人民的热望 898
巨大的转变 899
突破世界性难题 900
国民经济出现了蓬勃生机 901
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运行轨道 902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904
显著的成绩 907
“人民公仆”素质提高 907
法制建设更趋完善 910
多党合作取得新进展 913
教育事业进入新阶段 916
“科教兴国”硕果累累 917
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920
中国体育辉煌的5年 925
中国和平外交成就斐然 928
邦交国增到160个 928
外交方针结硕果 928
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931
全方位外交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933
中华大地遍吹文明风 934
两手都要硬 934
爱国主义作为一面旗帜 935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多样 936
先进人物将会影响几代人 937
反腐倡廉获阶段性成果 938
坚持不懈 惩治腐败 938
制定法规制度深入治本 939
5年处分63万人 940
情系宝岛 941
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重要宣示 941
香港各界反响热烈 943
澳报称江泽民“八项主张”大有新意 945
东南亚报纸纷表称赞 946
《欧洲时报》高度评价 946
沉重的一幕 947
春风,送去了小平同志 947
洒泪长街 949
都市的哀思 952
“邓家老院子”寻根索源 955
私塾先生赠送学名 957
童年顽皮不信邪 959
能言善辩传为佳话 960
走出山城 961
旧居长联 962
牌坊村里的小平亲戚 964
首次接见乡人 967
小平旧居前的祭奠 969
长联作者赶写挽联 970
村民北望悼小平 971
一个世纪的遗憾 972
历史将铭记这一刻 974
永恒的历史瞬间 974
江泽民宣告香港新纪元开始 975
驻香港部队接管香港防务 976
末代港督告别府辕 977
英国举行“告别香港”仪式 978
第十五章 千年期待,百年企望,神州大地屏息聆听跨世纪宣言。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十五大把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送进世界视野 980
世纪之交的盛会 980
首都披上了节日盛装 980
李鹏主持开幕式 982
江泽民向大会作报告 983
十五大代表产生纪实 985
划分36个单位选举 985
5000万党员参与提名 986
从50多万到2000余人 987
十五大报告诞生记 988
起草工作长达10个月 988
集思广益九易其稿 991
肯定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993
宏伟大业后继有人 995
中央委员产生经过 995
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特点 996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特点与分析 997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 997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 998
跨世纪大业的政治保证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