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香江浪子传奇——战后25年香港小说人物形象论 3
绪论 3
一 创作状况与研究状况 4
二 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9
三 香江浪子的形象内涵 11
1.流浪者的弃儿情结与身份焦虑 12
2.“虾球”模式与香江浪子 17
第一章 香港小说的本土性和都市性 23
一 为“香港小说”正名 23
(一)香港文学的特殊性 24
(二)香港意识、香港情怀 28
二 阅读城市 书写都市 31
(一)香港都市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31
1.都市时空 32
2.都市的物质性 33
3.港口文化的混杂性 36
(二)香港小说对都市的反映 38
1.失落与追寻 39
2.不同的书写形式 41
3.说不完的香港传奇 44
第二章 香港小说的悲剧性 46
一 苦难意识的内涵 47
二 香港小说中的悲情模式 52
1.贫困之哀 53
2.家国之思 56
3.沉沦之痛 59
第三章 香港小说中的平民性 64
一 “穷巷文学”的平民叙事 65
1.“穷”的母题 66
2.平民意识 71
3.都市小人物 76
4.民间视角 78
二 “难民文学”的名家叙事 79
1.直面“乱离人”的悲情人生 80
2.批判现实的训诲式叙事 83
三 “港都孤儿”的传奇——《虾球传》中的虾球形象 87
1.血泪人 生传奇之作 88
2.香江浪 子港人悲歌 92
四 同是香江沦落人——《穷巷》中的苦难者群像 98
(一)从个人的感伤到人间的悲情 99
(二)穷巷中的苦难与有情人间 101
1.穷困——悲剧之源 102
2.租来的屋——苦难者的“家” 107
五 欲望的化身——《酒店》中的交际花形象 109
1.洞察人情世态 109
2.取材于病态社会 111
3.堕落的天使 114
六 为生者悲哀——《半下流社会》的难民形象 118
1.贫穷与不幸——椭圆世界的两个圆心 118
2.两种不同的生命 122
七 “埠头”浪子情——《太阳下山了》的平民形象 127
1.“埠头”与都市的二元对照 127
2.饱蕴故土情的平民叙事 132
第四章 香港小说的现代性 138
一 现代性与现代主义文学 138
二 香港现代主义文学的由来 142
三 香港小说之现代转型的自身特点 150
四 “酒徒现象”——寻找自我、关注内心 157
五 华美与悲哀——张爱玲小说中的“香港传奇” 163
1.“逃离”与“回家” 164
2.人是多么小、多么小 169
3.风景自然香港好 173
六 浪迹香江——刘以鬯小说中的游荡者形象 176
(一)遁世者的独白 178
1.麻醉自己的遁世者 179
2.内在的精神分裂 181
3.香港是罪恶的集中营 184
4.内省的复调小说 186
(二)形形色色的游荡者 187
1.做白日梦的人 187
2.追逐欲望的人 189
3.见到太多自己的人 190
4.冷眼旁观的异乡人 191
第五章 香港大众文化空间中的小说奇葩——从《鹿鼎记》看金庸小说的戏谑笔法兼论韦小宝形象 195
一 戏说历史、戏说人生 196
二 市井社会中产生的怪胎 199
三 戏谑的笔法、反智的形式 203
结语 209
下编 港人叙事——八九十年代香港小说中的“香港形象”与叙事范围 217
第六章 香港小说的创作现状与研究现状 217
一 八九十年代香港小说的特色及定位 218
二 二十年来香港小说的发展 220
三 香港作家的构成 222
四 研究现状与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224
第七章 香港人怎样讲自己的故事 227
一 商业文化语境与殖民及后殖民处境 227
1.商业文化语境 227
2.殖民及后殖民处境 232
3.三大母题 两种形态 235
二 叙事方式的转变 238
1.写实主义与形式主义 238
2.叙事角度的转变 241
3.情节模式的演变 247
第八章 无根的浮城——万象之都 百态风情 253
都市寓言:《我城》、《浮城志异》 254
私自的呓语:《青色的月牙》、《盛世恋》 260
丽人的告白:《喜宝》、《面包树上的女人》 266
市井的喧哗:《九龙城寨烟云》、《玉玦》 271
第九章 忧郁的烦恼娃娃——身份追寻 文化认同 277
何处是归途:《剪纸》、《烦恼娃娃的旅程》 279
迷惘的外乡人:《香港的故事》、《天谴》 284
“九七”情结:《头上一片云》、《福地》 290
家国想象:《霸王别姬》、《停车暂借问》 295
第十章 浪子寻根——追溯过去 重写历史 301
塘西残梦:《胭脂扣》、《塘西三代名花》 302
百年沧桑:《香港三部曲》 307
家族私语:《烈女图》、《拾香记》 314
繁胜的考掘:《地图集》、《V城繁胜录》 319
结语:说不完的香港故事 325
参考文献 327
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