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言 关于小说思潮研究 1
第一篇 明代前期小说思潮的演变 1
一 明代小说思潮分期 1
二 短暂的活跃期 5
三 压抑沉闷期 14
四 缓慢复苏发展 21
第二篇 小说思潮的新基础 27
一 资本主义萌芽与市民阶层 27
二 哲学思潮的影响 33
三 统治者态度与世风 44
四 小说思潮的文学基础 48
第三篇 明代后期小说思潮演变 55
一 小说思潮日趋活跃 55
二 小说思潮高涨期 66
三 深化与转化 69
第四篇 小说地位的提高 74
一 李贽与童心自文 74
二 李贽的《水浒传》评点 82
三 袁宏道与小说 94
第五篇 小说史研究与胡应麟 106
一 小说史的清理 106
二 小说地位与艺术特性 118
三 白话小说史的梳理 130
第六篇 疏狂浪漫倾向 139
一 疏狂浪漫倾向 139
二 吴承恩与汤显祖 144
三 寓言 152
一 叶昼的特殊性 159
第七篇 走向现实退向自我 159
二 叶昼的贡献 171
三 说不尽的金圣叹 179
四 退向自我 185
第八篇 李袁叶金之比较 201
一 批评家与批评对象 202
二 不同的解脱方式 209
第九篇 走向现实退向教化 218
一 《金瓶梅》:导向一种模式 218
二 冯梦龙:情理消长 227
三 凌濛初:现实与怪奇 240
四 教化至上及后果 246
第十篇 小说文法理论 258
一 小说文法论的性质 258
二 小说特征与谋篇布局 271
三 小说的语言文字 285
四 细节描写理论及其特色 291
第十一篇 小说人物理论 302
一 中国人学价值观 302
二 人物描写理论的发展 310
三 金圣叹的人物论 321
第十二篇 小说鉴赏理论 338
一 小说鉴赏原理 338
二 小说鉴赏方法 353
第十三篇 历史小说虚实两派 368
一 崇实派及其理想 370
二 尚虚派及其演变 375
三 虚实两派分歧余波 377
四 关于社会历史分析 384
一 实用风气漫衍 392
第十四篇 实用态度与小说 392
二 实用价值尺度 399
第十五篇 表现思潮的发展演变 408
一 表现文学与文体 408
二 才子佳人小说 412
三 蒲松龄的独特表现 421
四 才学与狭邪 439
第十六篇 感伤情怀与悲剧意蕴 456
一 《红楼梦》之孤独与感伤 456
二 沉重的悲剧意蕴 463
三 其他感伤之作 467
第十七篇 新儒学与清代小说 472
一 关于新儒家 472
二 《儒林外史》与颜李学派 474
三 《老残游记》与太谷学派 483
四 新儒家的困惑 487
第十八篇 平民小说再兴 491
一 平民文艺的繁荣 492
二 评话艺术的发展 496
三 平民小说三种类型 500
四 思想倾向与审美趣味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