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白话小说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俞晓红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12026735
  • 页数:2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史为纵线,对“小说”概念作了辨证,对古代小说的起源和形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历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品(诸如唐五代敦煌小说、宋元明话本小说、明清五大章回小说等)作了不同层次的探讨研究,阐明学术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并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中西小说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第一章 古代小说的起源与文体独立 1

第一节 “小说”辨正 1

第二节 小说溯源与辨流 4

一、史传:叙事文学的艺术源头 4

二、小说:叙事文学的最高表现 9

三、唐代:古代小说的文体独立 11

第二章 唐五代白话小说 13

第一节 僧讲、俗讲与白话小说的形成 13

一、僧讲、俗讲与尼讲 13

二、变文:从口述到书录 14

三、白话小说的构成要素 17

第二节 唐五代白话小说的叙事体制 19

一、韵散相间,错落有致 19

二、长短句式,作用各异 20

第三节 唐五代白话小说的题材类型 23

一、佛经题材 23

二、僧道题材 27

三、史实时事题材 29

四、民间传说题材 32

第四节 唐五代白话小说的文学史价值 34

一、影响唐代文言小说的形式构成 34

二、直接导致宋元白话小说的形成 39

三、分流出后世多种文学艺术种类 42

第三章 宋元白话短篇小说 50

第一节 宋元白话短篇小说概述 50

一、话本:说话艺术的历史记录 50

二、分类:说话技艺较高阶段的产物 52

三、体制:从说话体到小说体的流变 56

四、发展:拟说文本与文人创作 59

第二节 宋元白话短篇小说例说 60

一、《简帖和尚》 60

二、《碾玉观音》 62

三、《错斩崔宁》 64

四、《勘靴儿》 66

五、《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67

六、《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69

七、《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71

第四章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与徽商 73

第一节 小说中的徽商形象 73

一、多种行业的徽商 73

二、移民徽商 78

三、艰难创业的徽商 79

第二节 徽商经商观念的具象化 82

一、崇尚商贾,贾而好儒 82

二、朝奉之称与慕官情结 85

三、徽商的义利观 86

第三节 小说中徽商的日常生活 90

一、节俭与吝啬:徽商的基本生活态度 90

二、两头大:徽商的婚姻模式 92

三、红绣鞋:徽商的婚外情 94

第五章 《三国演义》 98

第一节 人本观念的版本变异 98

一、嘉靖本:观念初成 98

二、明版本的共时存在 102

三、清时毛本观念的嬗变 104

第二节 形象内涵的历史迁移 106

一、天下英雄谁敌手 106

二、出师未捷身先死 118

三、等是人间号骁将 120

四、从边缘走向中心 122

第三节 小说意义的叙事意识 131

一、有意的细节 与心理表现 131

二、人物生活层面的展示 133

第六章 《水浒传》 137

第一节 市民阶层的文化趣味 137

一、重侠义的精神追求 137

二、重功利的价值取向 138

三、世俗化的审美情趣 139

四、市民文化趣味的形成原因 140

第二节 发展中的叙事艺术 142

一、形象塑造的多重手法 142

二、个人生活的表现空间 145

第七章 《西游记》 150

第一节 佛家的文学旨趣 150

一、“八十一难”与“五十三参” 150

二、佛菩萨、神猴与龙王 152

三、变幻、悟道与斗法 156

四、白骨夫人与白骨观法 166

第二节 历史的深层意味 168

一、灭法与历史上的法难 168

二、僧道争胜与三教论衡 171

第三节 市民的世俗趣味 176

一、心猿归正,诸魔变形 176

二、八戒不戒,无禅有凡 177

第八章 世情小说里的非常男女 180

第一节 情欲高张的男性世界 180

一、西门庆:情欲界面的顽主 180

二、赦珍蓉:红楼深处的狂欢 182

第二节 欲情分离的女性群体 184

一、金瓶梅:在深深庭院中抓狂 184

二、钗黛湘:诗境中的诗意少女 188

三、水山冷:理性超然的众女儿 193

第九章 钗黛形象的文化解读 195

第一节 片言谁解诉秋心 195

一、倾诉:泪眼问花花不语 195

二、困惑:孤标傲世偕谁隐 199

三、底蕴:古今幽恨几时平 203

第二节 淡极始知花更艳 206

一、温仁:白玉堂前春解舞 206

二、无情:山中高士晶莹雪 210

三、蕴藉:天光云影共徘徊 214

第十章 红学史研究方法论 219

第一节 《红楼梦》接受史研究 219

一、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219

二、研究的层面与方法 221

三、研究的准备与前景 225

第二节 红学史研究的层面与方法 227

一、红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 227

二、学术史研究的基本素质 233

第十一章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236

第一节 中西小说主题比较 236

一、比较的层面 236

二、比较的方法 237

第二节 中西小说形象比较 242

一、形象塑造理论之比较 242

二、形象塑造风格之比较 248

三、性格个性化原因之比较 252

第三节 中西小说艺术比较 253

一、心理描写比较 254

二、叙事角度比较 256

附录 参考文献 263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