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1
第一章 影响中国人物画品质的先秦哲学思想及文化内质 1
一 孔子的“仁”和“礼” 2
概述 3
二 孟子的“义”和“气” 4
三 老子的“道”与“无” 8
四 庄子的“超”与“一” 16
五 荀子的“养”、“别”、“情” 24
六 屈原的“士气” 33
七 墨子的“侠义” 38
第二章 传统哲学精神影响而形成的主要绘画观念 48
一 天人合一 48
二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56
三 传神论及“以形写神” 61
四 气韵生动 77
五 以大观小 88
六 物我交融 93
七 意境 96
八 计白当黑 100
九 立意 103
十 画品、人品 113
第三章 以“厚葬久丧”思想为主要文化特征的中国人物画 124
一 帛画 125
二 墓室壁画 132
三 画像石、画像砖 143
第四章 以佛、道、神仙思想为主要文化特征的中国人物画 165
一 石窟壁画 165
二 寺观壁画 176
三 《天王送子图》唐·吴道子 183
四 《六尊者像》唐·卢楞枷 188
五 《天王像》唐·尉迟乙僧 189
六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唐·梁令瓒(传) 193
七 《十六罗汉图》五代·贯休 193
八 《二祖调心图》五代·石恪 195
九 《朝元仙仗图》宋·武宗元 196
十 《猿猴献果图》宋·刘松年 198
十一 《泼墨仙人图》、《八高僧图》宋·梁楷 199
十二 《观音图》宋·法常 200
十三 《红衣罗汉图》元·赵孟頫 201
十四 《五百罗汉图》明·吴彬 202
一 《步辇图》唐·阎立本 204
第五章 以现实主义精神为主要文化特征的中国人物画 204
二 《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张萱 206
三 《簪花仕女图》唐·周昉 209
四 《游骑图》唐·佚名 210
五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211
六 《卓歇图》五代·胡瓌 215
七 《出行图》五代·李赞华 216
八 《五马图》宋·李公麟 217
九 《番骑猎归图》宋·赵伯骕 219
十 《睢阳五老图》宋·佚名 220
十二 《葛一龙像》、《张卿子像》明·曾鲸 221
十一 《职贡图》元代·任伯温 221
第六章 以士人情怀为主要文化特征的中国人物画 223
一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 223
二 《校书图》北·杨子华 225
三 《文苑图》唐·韩滉 225
四 《高逸图》唐·孙位 226
五 《重屏会棋图》五代·周文矩 227
六 《勘书图》五代·王齐翰 228
七 《采薇图》宋·李唐 229
八 《消夏图》元·刘贯道 230
十 《九歌图》元·张渥 231
九 《伯牙鼓琴图》元·王振鹏 231
十一 《武侯高卧图》明·朱瞻基 232
十二 《古贤诗意图》明·杜堇 233
十三 《东山携妓图》明·郭诩 234
十四 《东方朔偷桃图》明·吴伟 235
十五 《孟蜀宫妓图》明·唐寅 235
十六 《人物故事图》明·仇英 237
十七 《三驼图》明·李士达 238
十八 《授徒图》明·陈洪绶 239
十九 《白描仕女图》清·华嵒 239
二十 《捧花老人图》清·黄慎 240
二十一 《松溪吹箫图》清·任颐 241
第七章 以风俗民情为主要文化特征的中国人物画 243
一 《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 243
二 《秋庭婴戏图》宋·苏汉臣 244
三 《货郎图》宋·李嵩 245
四 《中山出游图》元·龚开 246
五 《一团和气图》明·朱见深 247
六 《八子观灯图》清·闵贞 248
图版目录 250
主要参考文献 253
后记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