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俊英主编;于宗渊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6733102
  • 页数:548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共收载重点药材97种,熟悉药材77种,了解药材134种,附药6种,收载代表性中成药7种,共计321种。教材中收载的理化鉴定方法,含量测定标准,检查项目指标等,均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进行。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3

第一节 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

一、中药的品种鉴定 3

第一篇 总论 3

二、中药的质量鉴定 4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 5

第三节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7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7

第一节 中药知识的起源与本草沿革 9

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概况 12

一、东北产区 12

二、华北产区 12

第三章 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2

第二节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 12

三、华东产区 13

四、西南产区 13

五、华南产区 13

六、内蒙古产区 13

七、西北产区 13

八、青藏产区 14

九、海洋产区 14

第二节 中药的道地药材资源 14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 14

二、道地药材的主要产区 14

第三节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

一、中药资源的保护 15

二、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5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18

一、植物药化学成分简介 18

第四章 中药的化学成分 18

二、动物药化学成分简介 20

三、矿物药化学成分简介 21

第二节 中药的活性成分 21

第五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23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23

一、中药材传统的采收方法 23

二、中药材的现代采收原则 25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25

一、药材产地加工通则 25

二、常用的加工方法 26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28

一、中药材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及其防治措施 28

二、中药的贮藏保管 29

第一节 中药鉴定的依据 32

第六章 中药的鉴定 32

第二节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33

一、样品登记 33

二、取样 33

三、鉴定的项目及程序 34

第三节 中药鉴定的方法 35

一、基原鉴定法 35

二、性状鉴定法 36

三、显微鉴定法 38

四、理化鉴定法 41

五、生物鉴定法 47

第四节 中药的常规检查项目 49

一、水分测定 49

二、浸出物含量测定 49

三、灰分测定 49

三、一般杂质限量检查 50

二、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50

四、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50

一、黄曲霉毒素的分析 50

第五节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50

第六节 中药的指纹图谱测定 51

一、中药指纹图谱的内容 51

二、药材指纹图谱的标准 51

三、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的标准 54

第七章 中药的质量标准 56

第一节 中药质量标准概述 56

第二节 中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56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内容 56

二、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内容 57

第三节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 58

二、精密度 59

一、准确度 59

三、专属性 60

四、检测限 60

五、定量限 60

六、线性 60

七、范围 61

八、耐用性 61

第二篇 植物药类 65

第八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65

第一节 根类中药 65

一、性状鉴别 65

二、显微鉴别 66

第二节 根茎类中药 67

一、性状鉴别 67

二、显微鉴别 67

狗脊 68

绵马贯众 70

骨碎补 71

细辛 72

大黄 75

拳参 78

虎杖 79

何首乌 81

牛膝 83

川牛膝 85

商陆 87

银柴胡 89

太子参 90

威灵仙 91

川乌 93

草乌 95

附子 97

白头翁 98

白芍 100

赤芍 102

黄连 103

升麻 106

防己 108

北豆根 110

乌药 111

延胡索 113

板蓝根 115

常山 116

地榆 118

苦参 120

山豆根 122

葛根 123

甘草 126

黄芪 129

远志 133

雷公藤 135

白蔹 136

人参 137

西洋参 141

三七 143

白芷 145

当归 147

独活 151

羌活 153

前胡 154

川芎 156

藁本 158

防风 160

柴胡 162

北沙参 164

龙胆 166

秦艽 168

白前 171

白薇 171

徐长卿 171

紫草 172

丹参 172

黄芩 175

玄参 178

地黄 179

巴戟天 181

胡黄连 181

茜草 183

红大戟 184

续断 184

天花粉 184

桔梗 186

党参 188

南沙参 190

木香 190

川木香 192

白术 192

苍术 194

紫菀 196

漏芦 196

泽泻 197

三棱 197

香附 198

天南星 199

半夏 200

白附子 202

石菖蒲(水菖蒲) 202

百部 204

川贝母 206

浙贝母 209

黄精 211

玉竹 212

重楼 212

天冬 212

麦冬 213

知母 215

藜芦 217

山药 217

射干 218

干姜 219

莪术 219

姜黄 220

郁金 221

高良姜 222

天麻 222

山慈菇 225

白及 225

第九章 茎木类中药 227

一、性状鉴别 227

二、显微鉴别 227

海风藤 228

桑寄生 229

槲寄生 229

川木通 231

大血藤 231

木通(关木通) 233

苏木 233

鸡血藤 234

降香 235

沉香 236

通草 238

钩藤 239

石斛 242

第十章 皮类中药 245

一、性状鉴别 245

二、显微鉴别 246

桑白皮 247

牡丹皮 247

厚朴 249

肉桂 252

杜仲 255

合欢皮 257

海桐皮 257

黄柏 258

关黄柏 260

白鲜皮 260

苦楝皮 262

五加皮 262

秦皮 262

香加皮 264

地骨皮 265

第十一章 叶类中药 267

一、性状鉴别 267

二、显微鉴别 267

侧柏叶 269

大青叶 269

枇杷叶 272

番泻叶 273

枸骨叶 276

桉叶 277

罗布麻叶 277

臭梧桐叶 278

艾叶 278

第十二章 花类中药 280

一、性状鉴别 280

二、显微鉴别 280

松花粉 281

辛夷 282

槐花 282

芫花 283

丁香 283

闹羊花 286

密蒙花 286

洋金花 287

金银花 289

旋覆花 292

款冬花 292

菊花(野菊花) 292

红花 294

谷精草 297

西红花 297

蒲黄 298

第十三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299

一、性状鉴别 299

二、显微鉴别 300

三、理化鉴别 301

火麻仁 301

马兜铃 301

地肤子 302

王不留行 302

五味子 302

肉豆蔻 305

葶苈子 305

芥子 306

覆盆子 306

山楂 307

木瓜 307

苦杏仁 308

桃仁 310

郁李仁 310

乌梅 311

金樱子 311

沙苑子 311

决明子 312

补骨脂 312

枳壳(枳实) 314

香橼 317

陈皮(青皮) 317

化橘红 318

吴茱萸 319

川楝子 321

鸦胆子 321

千金子 322

巴豆 322

酸枣仁 324

胖大海 325

大风子 325

使君子 326

小茴香 326

山茱萸 328

连翘 330

女贞子 332

马钱子 332

菟丝子 334

牵牛子 334

天仙子 335

夏枯草 335

蔓荆子 335

枸杞子 336

栀子 336

瓜蒌(蒌子) 338

鹤虱 339

牛蒡子 339

苍耳子 340

薏苡仁 340

槟榔(大腹皮) 340

砂仁 343

草果 346

豆蔻 346

红豆蔻 349

草豆蔻 349

益智 350

第十四章 全草类中药 351

伸筋草 351

石韦 351

麻黄 354

鱼腥草 357

淫羊藿 357

垂盆草 360

仙鹤草 360

紫花地丁 361

紫金牛 362

金钱草(广金钱草) 362

马鞭草 365

广藿香 365

荆芥 368

益母草 369

薄荷 370

泽兰 372

香薷 373

肉苁蓉 373

穿心莲 374

车前草 377

白花蛇舌草 378

佩兰 378

茵陈 379

青蒿 381

大蓟(小蓟) 382

蒲公英 382

淡竹叶 383

第一节 藻类 385

第十五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385

第二节 菌类 386

第三节 地衣类 387

海藻 387

冬虫夏草 389

银耳 392

灵芝 392

茯苓 394

猪苓 397

雷丸 398

马勃 399

松萝 400

第十六章 树脂类中药 401

一、树脂的组成和分类 401

二、树脂的通性 402

苏合香 403

三、树脂类中药的鉴定 403

乳香 404

没药 406

阿魏 408

安息香 409

血竭 410

第十七章 其他类中药 413

海金沙 414

青黛 415

儿茶 415

冰片 416

五倍子 418

芦荟 418

天竺黄 418

第一节 动物类中药的应用概况 423

第三篇 动物药类 423

第十八章 动物类中药 423

第二节 动物的基本结构 425

一、动物的组织 425

二、动物的器官系统 426

第三节 药用动物的分类概述 428

一、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与分类等级 428

二、动物的命名 428

三、动物分类系统简介 429

第四节 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434

一、性状与经验鉴别法 434

二、显微鉴别法 434

三、理化鉴别法 434

地龙 435

水蛭 437

石决明 438

珍珠 439

牡蛎 442

全蝎 443

蜈蚣 445

土鳖虫 445

桑螵蛸 446

蝉蜕 447

斑蝥 447

僵蚕 448

蜂蜜(蜂蜡、蜂乳、蜂胶) 450

海马 450

海龙 451

蟾酥 451

哈蟆油 454

龟甲(龟板) 455

鳖甲 456

蛤蚧 457

金钱白花蛇 458

蕲蛇 461

乌梢蛇 463

鸡内金 465

穿山甲 465

五灵脂 466

熊胆 466

阿胶 468

麝香 469

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472

牛黄 475

羚羊角 478

一、结晶形状 483

第一节 矿物类中药的性质 483

第四篇 矿物药类 483

第十九章 矿物类中药 483

二、透明度 484

三、颜色 484

四、光泽 485

五、相对密度 485

六、硬度 485

七、解理和断口 486

八、矿物的力学性质 486

九、磁性 486

十、气味 486

第二节 矿物类中药的分类 487

第三节 矿物类中药的鉴定 487

朱砂 488

雄黄 489

赭石 490

自然铜 490

磁石 490

红粉 491

信石 491

轻粉 491

炉甘石 492

青礞石 492

滑石 493

石膏 494

芒硝 495

胆矾 495

硫黄 496

龙骨(龙齿) 496

第一节 中成药鉴定概述 501

第五篇 中成药类 501

第二十章 中成药类 501

第二节 中成药的剂型 502

一、固体剂型 502

二、半固体剂型 506

三、液体制剂 506

四、气体剂型 507

第三节 中成药鉴定常用方法 507

一、定性鉴别 507

二、含量测定 508

三、检查 508

二、制片方法 509

四、中成药显微鉴别要点 509

三、偏光显微镜的应用 509

一、材料处理 509

第四节 中成药显微鉴定 509

一捻金 511

七厘散 511

牛黄解毒片 512

元胡止痛片 513

二妙丸 513

六味地黄丸 514

大山楂丸 515

附录 516

一、中药名称索引 516

二、中药英文名索引 521

三、中药拉丁名索引 530

四、中药原植(动)物拉丁学名索引 535

主要参考文献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