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牛鸿恩 1
第一章 导论 2
第一节 古代散文概念和范围的变化 2
第二节 古代散文的界定 8
第三节 古代散文的分类 12
第四节 古代散文的总体特征 16
第五节 中国散文史的分期和发展规律 27
第六节 关于历史传记和议论文问题 31
第七节 关于古代散文研究方法的思考 36
概说 43
第一节 古代记叙散文的萌芽和雏型(甲骨卜辞、铜器铭文、《易经》卦爻辞) 44
第二节 《尚书》和《逸周书》 50
第三节 《春秋》和《左传》 57
第四节 《国语》和《战国策》 70
第五节 《公羊传》、《谷梁传》、《礼记》、《晏子春秋》 86
先秦历史散文研修书目举要 99
概说 102
第一节 儒家著作(《论语》、《孟子》、《荀子》、《易传》、《孝经》) 103
第二节 道家著作(《老子》、《庄子》、《鹖冠子》、《文子》、黄老帛书) 119
第三节 法家著作(《管子》、《商君书》、《韩非子》、李斯) 133
第四节 墨家、兵家、纵横家著作(《墨子》、《孙子兵法》、《吴子》、《尉缭子》、《六韬》、《鬼谷子》) 145
第五节 名家和杂家著作(《尹文子》、《公孙龙子》、《尸子》、《吕氏春秋》) 153
先秦哲理散文研修书目举要 162
概说 166
第一节 西汉子书和政论(陆贾、贾山、贾谊、晁错、《淮南子》、《盐铁论》及其他) 167
第二节 《史记》的文学价值 183
第三节 《汉书》和汉代杂史杂传(《韩诗外传》、刘向三传、《东观汉记》、《吴越春秋》、《越绝书》) 196
第四节 东汉子书和政论(《新论》、《论衡》、《潜夫论》、《政论》、《风俗通义》、《申鉴》及其他政论家) 206
第五节 汉代其他题材的散文(抒情述志之文、牢骚诙谐之文、赞颂碑铭之文、山水游记) 214
汉代散文研修书目举要 225
概说 229
第一节 建安—三国之文(曹操、曹丕、曹植、陈琳、徐干、仲长统、诸葛亮、韦昭、阮籍、嵇康、应璩、李康) 232
第二节 两晋之文(陆机、潘岳、李密、刘伶、鲁褒、张载、《列子》、《抱朴子》、《苻子》、《法显传》、王羲之、陶渊明、慧远、袁山松) 245
第三节 南朝之文(鲍照、刘义庆、范晔、袁淑、孔稚圭、谢朓、王僧虔、沈约、丘迟、吴均、陶宏景、刘峻、萧衍、萧统、徐陵、沈炯、陈暄) 256
第四节 北朝之文(《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刘子新论》、《颜氏家训》、温子升、祖宏勋、庾信、王褒) 270
附:六朝通俗文举隅 281
六朝散文研修书目举要 285
概说 288
第一节 隋和唐代前期的骈文与散文(卢思道、祖君彦、王通、魏征、王绩、王勃、骆宾王、陈子昂、张说、李白、王维、苏源明、李华、元结、陆贽) 290
第二节 中唐古文运动的过程和主张 305
第三节 韩愈的散文创作 313
第四节 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322
第五节 唐代后期的散文和骈文(刘禹锡、白居易、吕温、李翱、皇甫湜、沈亚之、李商隐、杜牧、孙樵) 332
第六节 唐末五代十国之文(皮日休、陆龟蒙、罗隐、司空图、十国之文) 344
附:唐代通俗文举隅 350
唐代散文研修书目举要 355
概说 359
第一节 北宋古文运动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360
第二节 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368
第三节 苏轼的散文创作 376
第四节 北宋其他散文家(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及王禹偁、范仲俺、苏舜钦、周敦颐、司马光) 385
第五节 南宋散文(政论文——胡铨、李纲、虞允文、陈亮、邓牧、吕祖谦;抒情文——岳飞、文天祥、谢翱;记叙文——李清照、洪迈、徐梦莘、陆游、罗大经、周密;风景文——范成大、朱熹、周密、林景熙) 397
附:宋代通俗语录文举隅 408
第六节 宋代骈文(杨亿、欧苏新四六、汪藻、周必大、李刘等) 411
第七节 辽金散文(辽文述例、赵秉文、王若虚、元好问、刘祁) 420
宋代散文研修书目举要 428
概说 433
第一节 元代散文(耶律楚材、郝经、姚燧、王浑、戴表元、刘因、吴澄、虞集、欧阳玄、揭奚斯、宋本、萨都剌、马祖常、李孝先、杨维桢、戴良、陶宗仪) 434
附:元明通俗文举隅 444
第二节 明代前期散文(宋濂、刘基等开国派、台阁体、茶陵派) 446
第三节 明代中期散文(前后七子、唐宋派、归有光) 454
第四节 明代后期散文(公安派、竟陵派、徐宏祖) 465
第五节 晚明小品(王思任、刘侗、祁彪佳、张岱、张溥等) 475
第六节 元明骈文和明清八股文 485
元明散文研修书目举要 497
概说 500
第一节 清初文人之文(侯方域、魏禧、汪琬、邵长蘅)与学者之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尤侗、周亮工) 501
第二节 桐城派的散文理论与创作(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姚门弟子) 511
第三节 清中期桐城派以外诸家之文(袁枚、蒋士铨、彭端叔、沈复、全祖望、纪昀、钱大昕、崔述、焦循、阳湖派) 521
第四节 清代后期散文(龚自珍、魏源、曾国藩、郭松焘、薛福成、黎庶昌、吴汝纶、严复、林纾、王韬、郑观应、梁启超、康有为、章炳麟) 531
第五节 清代骈文(陈维崧、毛奇龄、吴绮;袁枚、洪亮吉、汪中、孔广森等;李慈铭、王闿运、陈去病) 543
附:现当代骈文举隅 552
第六节 清代通俗文和白话文(金圣叹、颜元、郑燮、太平天国通俗文、报刊白话文、陈天华、秋瑾) 555
清代散文研修书目举要 563
一、“散文”源流小考 566
二、古代文章体裁 572
三、古典散文总集举要 583
四、40年来古典散文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591
五、近20年中国散文史著作及选本举要 604
六、台港澳地区出版之中国古典散文研究著作述要 628
七、略谈《古文观止》与《续古文观止》 648
后记:关于本书的几点说明 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