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环境法学的认识论 1
第一章 生态整体论 3
第一节 传统法学认识论——机械论 4
第二节 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整体论 10
第二章 生态契约论 22
第一节 传统法学认识论——社会契约论 22
第二节 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契约论 27
第三章 生态资本论 36
第一节 传统法学认识论——物质资本论 36
第二节 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资本论 42
第四章 生态安全论 56
第一节 传统法学认识论——交易安全论与社会安全论 56
第二节 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安全论 66
第二篇 环境法学的方法论 77
第五章 环境法学方法论的界定 79
第一节 亟待拓展的法学方法论 79
第二节 环境法学方法论的界定 84
第三节 环境法学方法论的特点 89
第四节 环境法学方法论对法学研究的影响 92
第六章 后现代主义对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影响 95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与整体论 95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与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形成 101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与环境法学方法论的关联 108
第七章 环境法学方法论对传统法学方法论的突破 115
第一节 法学方法论在内涵中的突破 115
第二节 法学方法论在外延上的突破 118
第三节 环境法学方法论的独特性 121
第八章 环境法学方法论的法哲学视野 130
第一节 法的“实然”与“应然”关系的重构 130
第二节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新解 141
第三节 法律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新辩 155
第九章 环境法学方法论与“生态人”模式 165
第一节 人的模式概念之解释 165
第二节 各种类型人的模式之探究 175
第三节“生态人”模式的设计与证成 182
第十章 环境法学方法论与法律主体的扩张 220
第一节 法律主体扩张的必要性 220
第二节 法律主体扩张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230
第三节 影响法律主体扩张的因素 241
第四节 法律主体扩张的途径 249
第十一章 环境法学方法论与法律制度的设计 261
第一节 野生动物准人格制度的创设 261
第二节 政府环保责任的拓展 288
第三节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立 306
第三篇 环境法的本体论 325
第十二章 环境法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论 327
第一节 环境法发展过程的考察 327
第二节 当代环境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330
第三节 当代环境法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论” 332
第四节 以“可持续发展论”重构我国环境法 334
第十三章 环境法的核心权利——环境权 342
第一节 公民环境权 342
第二节 法人及其他组织环境权 344
第三节 国家环境权 345
第四节 人类环境权 346
第十四章 环境权之保障与宪法理论的发展 348
第一节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宪法地位 348
第二节 创设环境权 364
第三节 确认环境资源的公平享用 389
第十五章 环境权之保障与行政法理论的改造 400
第一节 环境行政作用的扩大 400
第二节 行政损失补偿理论的酌采 435
第三节 环境侵害的行政救济 438
第十六章 环境权之保障与民法理论的补充 447
第一节 所有权的多元化 447
第二节 契约自由的新型化 450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多样化 454
第四节 共同危险责任的勃兴 471
第五节 因果关系理论的调整 479
第六节 诉讼时效理论的修正 490
第七节 环境侵害的民事救济 493
第十七章 环境权之保障与刑法理论的深化 496
第一节 环境侵害的刑事立法 496
第二节 危害环境罪的构成要件 499
第三节 刑事违法性理论的开拓 510
第四节 犯罪因果关系论的重构 511
第五节 环境侵害的刑事处罚 512
第十八章 环境权之保障与诉讼法理论的更新 516
第一节 起诉资格的放宽 516
第二节 被诉对象的扩大 533
第三节 诉讼费用预付方式的改进 534
第四节 集团诉讼的扩张 535
第四篇 环境法的价值论 539
第十九章 环境法的基本理念 54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念 541
第二节 环境秩序理念 544
第三节 环境安全理念 546
第四节 环境正义理念 549
第二十章 环境法的指导思想——生态主义 553
第一节 传统法的指导思想——个人主义和团体主义 553
第二节 环境法的指导思想——生态主义 558
第二十一章 环境法的法律观念——生态本位 569
第一节 传统法律观念——权利本位和社会本位 569
第二节 环境法律观念——生态本位 571
第二十二章 环境法的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人与自然 578
第一节 传统法的价值取向——当代人 578
第二节 环境法的价值取向——当代人与后代人、人与自然 580
主要参考文献 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