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一、1982年人口普查的背景 1
二、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情况 2
三、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 3
四、人口普查的试点和普查员、编码员的选调和培训 4
五、人口普查的登记和复查工作 5
六、人口普查资料的手工汇总及其质量 6
七、人口普查资料的编码工作及其质量验收 7
第二章 我区人口的现状与增长 8
一、1982年普查的人口总数 8
二、人口增长的趋势与主要原因 8
三、我区人口在全省人口中的地位与影响 9
四、1982年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与1953年、1964年对比 10
五、1982年粮食总产、人均粮食与1953年、1964年对比 10
六、1982年工农业总产值、人均产值与1953年、1964年对比 11
第三章 我区人口的分布情况 12
一、地区分布情况 12
1、各县、市人口总数占地区人口的比重 12
2、人口密度变化情况 13
二、城、乡分布情况 14
1、分市、镇、农村人口总数的增长变化 14
2、市、镇、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 18
第四章 我区人口的性别与年龄 18
一、人口性别的主要特征 18
1、总人口的性别 19
2、性比例(=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00%) 19
①总人口的性比与各年龄性比例,特别是0—4岁性比例的变化 19
②地区间性比的比较 22
③出生人口的性比的变化 22
④死亡人口性比的变化 23
二、人口的年龄状况 23
1、年龄基本构成 23
2、按特殊年龄分组的年龄构成变化 26
三、我区人口年龄金字塔的状况 27
四、一九八一年我区人口平均予期寿命 31
第五章 人口文化程度 31
一、各种文化程度人口的比重变化 31
二、各县、市人口的文化程度比较 33
三、人口的文化程度按性别分类比较 40
四、我区1982年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的文盲、半文盲人数 41
五、按县、市分列的文盲、半文盲人数及文盲率 42
第六章 家庭、婚姻及生育状况 43
一、家庭状况 43
1、家庭户平均人口的变化 43
2、家庭户的规模 44
3、家庭户类别 44
二、婚姻状况 44
1、15岁以上男女人口数及按婚姻状况分类的性别构成人数、比重 44
2、十五岁以上人口中按婚姻状况分类的年龄构成人数、比重 46
三、生育状况 48
1、育龄妇女(15—49岁)总人数及按年龄分组状况 48
2、育龄妇女生育胎次状况 49
3、育龄妇女按文化程度和按职业分组的生育胎次状况 50
4、1981年、1982年人口出生率(附1983年人口出生率) 54
5、我区分县、市1981年育龄妇女(15—49岁)一般生育率、分年龄组生育率、总和生育率以及15—19岁妇女早婚、早育情况 54
6、我区人口粗再生育率、人口净再生育率、平均世代间隔 57
第七章 劳动年龄人口 57
一、劳动年龄人口构成 57
1、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及其变化 57
2、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 58
二、劳动年龄人口参加劳动情况 58
1、在业人口总数及其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 58
2、不在业人口总数、比重及构成 58
3、市、镇待业人口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占市、镇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 59
第八章 在业人口的行业与职业构成 60
一、在业人口的比重 60
二、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 62
1、我区总的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 62
2、分县、市在业人口行业构成比较 64
3、各行业在业人口的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构成情况 70
4、在业人口行业构成与社会总产值、净产值的行业分配情况 78
三、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 78
1、我区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 78
2、分县、市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 79
3、各种职业在业人口的性别、年龄与文化程度构成 82
四、各行业在业人口的职业分布和各种职业在业人口的行业分布 89
第九章 各民族人口 93
一、1982年我区民族个数 93
二、各民族人口的人数增长、地区分布及变化 93
第十章 人口预测 100
一、本世纪末五种方案预测结果 100
二、第五方案预测结果 103
①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104
②少年、老年、老少比的变化 104
③抚养系数及年龄中位数的变化 105
④死亡率的变化 106
⑤劳动力的变化 106
⑥各年育龄妇女人数及一般生育率 107
⑦特殊人口年龄的构成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