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论 基于“三农”视角的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霆,邓焕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0582870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三农”视角出发,对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及农村供求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目录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方法 2

第二节 主要结论 3

第三节 体制改革主张 5

第一篇 “三农”不是问题——制度抑制扭曲的农村经济 9

第二章 “三农”问题辩证研究 9

第一节 “三农”的理论 9

一、“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 10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 12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主张 15

第二节 “三农”为什么被说成是问题 18

一、“三农”理论的历史渊源 19

二、“三农”理论的学术渊源 21

三、“三农”理论的规范认识 22

第三节 “三农”为什么不是问题 24

一、历代“三农”的社会贡献 25

表2-1 我国近代22个省七级土地的平均地租比例 26

图表目录 26

二、“三农”对新中国的巨大贡献 28

三、改革后,“三农”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29

第四节 根本问题是小农经济 31

一、什么是小农经济 31

二、效率低下是小农经济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惟一原因 33

表2-2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与劳动生产率 34

三、长期的制度抑制是小农经济的桎梏 35

第三章 过密型经济理论的真伪 36

第一节 过密型经济理论的学术背景 36

第二节 过密型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40

第三节 学术界对过密型经济理论的批评 42

一、关于“规范认识”和“规范认识危机” 43

三、关于“过密化”、人口压力及增长与发展 44

二、关于商品化、糊口农业与资本主义萌芽 44

第四节 过密型经济理论的四个突出问题 46

一、过密型理论自身的“规范认识” 46

二、过密型理论运用的理论和方法 47

三、过密型理论的逻辑错误 49

图3-1 过密型经济理论的逻辑关系 51

图3-2 过密型经济理论的数学分析 52

四、过密型理论的实证缺陷 52

表3-1 人口和农产品年均增长率 54

二、制度研究有待深入 55

一、规范认识与危机 55

第五节 黄宗智学术研究的启示 55

三、第三条道路 56

第四章 “三农”理论的发展观及其局限 57

一、发展条件相同 58

第一节 “三农”理论政策主张的实质 58

二、发展方式相同 59

四、发展代价相同 60

三、发展道路相同 60

第二节 “三农”理论发展观的局限 62

一、“三农”理论的发展观 62

二、“三农”理论发展观的局限 63

三、新发展理论的变革 66

一、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69

第三节 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69

二、制度何以重要 74

三、主流经济学的局限 75

第四节 从两个分析案例看制度经济理论 78

一、诱致性变迁观点 82

第五章 制度抑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82

第一节 “三农”理论关于制度变迁的几个认识问题 82

二、制度变迁的动力问题 83

三、制度供给的主体 85

四、制度的局限 87

第二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制度供给 87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8

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88

三、发展乡镇企业 91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与局限 93

第三节 制度供给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局限 93

表5-1 城乡各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98

二、发展乡镇企业的影响与局限 98

表5-2 基本建设投资的部门构成 100

三、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影响与局限 103

表5-3 1977—2001年我国粮食进出口情况 104

第四节制度抑制如何制约农村经济 106

一、制度抑制与农村经济 106

二、制度的层级 107

三、农村经济制度供给的根本任务 107

第二篇 土地才能富国——土地制度的地位、特性、功能与创新第六章 制度供给与制度缺陷 111

第一节 建国以来的农地制度:三次变革论 112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次土地制度变革 113

二、改革以来农地制度变迁的三个阶段 114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土地制度变迁意义 118

第二节 三次改革论的错误与土地产权概念 118

二、为什么不叫“土地使用法” 121

三、土地产权概念 122

第三节 农地的产权残缺 124

一、土地使用权残缺 125

二、土地收益权残缺 126

三、土地处分权残缺 130

第四节 农地产权残缺的原因 133

一、土地所有权的多元化制度安排 133

二、所有权主体虚位 135

三、实质是主体让位和国家所有 136

第七章 从长期的视角看制度供给 138

第一节 诺思理论:制度、产权与国家 138

一、诺思理论的三个基础 138

二、诺思的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理论 140

三、诺思难题:国家与所有权 141

四、诺思理论对农地制度研究的启示 142

第二节 国家所有制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长期特征 143

一、古代土地制度概述 143

二、古代土地国有制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144

三、私有土地产权模糊 148

第三节 清代及民国的土地制度 149

一、清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与局限 149

二、民国时期的土地制度与缺陷 153

第四节 集体化土地的国有性质与成因 154

一、为什么采取土地集体所有形式 155

二、国家剥夺私人产权的动力机制 156

三、国家何以能剥夺农民土地产权 158

四、再论国家何以能剥夺农民土地产权 160

第五节 长期小农经济的根本原因 163

一、国有为基础的土地制度长期冲击 163

二、私人产权的长期残缺 164

第八章 土地制度必须创新 166

第一节 土地制度对其他制度供给的影响 167

一、土地制度的基础作用 167

表8-1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表 171

二、土地制度对于农村经济市场化制度的影响 172

四、土地制度对农村金融的影响 175

三、土地制度对其他制度的影响 175

一、农村公共品制度供给 176

第二节 公共品供给不足对土地制度的影响 176

二、社会保障制度供给 178

表8-2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情况表 179

三、对土地制度的影响 179

第三节 创新土地制度 181

一、什么样的制度变化才属于制度创新 182

二、创新土地制度是否会导致“土地集中兼并”与“农民两极分化” 183

三、现有建议与评述 185

四、土地制度与国家效用 188

五、创新土地制度的惟一抉择 189

六、简单地总结 190

第一节 农村金融基础理论及应用 195

第三篇 金融就是制度——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调查研究第九章 农村金融体制理论研究现状 195

一、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195

二、需求追随和供给优先模式 198

三、金融发展理论 198

四、体制改革公式 199

一、农村金融的市场特点 200

第二节 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特点 200

二、农村金融市场失败问题 201

第三节 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202

一、结构和功能存在缺陷 203

二、存在金融抑制问题 206

三、民间借贷与非正规金融 211

四、金融制度与制度变迁 214

五、信用担保与农业保险 215

二、提出的主要建议 219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 219

第四节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建议 219

三、世界银行的指导性意见 222

表9-1 农村金融新旧方法的特征对比 223

第五节 案例研究 227

一、关于研究方法 229

第六节 对农村金融体制问题研究的评述 229

二、体制问题所适用的理论体系 231

四、主流理论与政策主张 232

三、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232

第十章 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与改革目标 234

第一节 金融的本质 234

一、基础理论 235

二、金融的本质 240

第二节 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其根源 242

一、低效性是农村金融市场的基本特点 243

表10-1 30家农村信用社不同贷款的平均还款率 244

表10-2 30家农村信用社不同类型贷款的满足情况 244

表10-3 2003年30家农村信用社基本情况调查表 245

表10-4 30家农村信用社依法收贷情况 247

二、制度抑制是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低效的根源 247

第三节 有效需求不足及其根源 248

一、农村金融抑制问题 248

表10-5 改革开放以来各时期农村金融机构存贷差情况 249

表10-6 300家农户储蓄情况调查表 250

二、农户金融需求的基本情况 250

表10-7 300家农户借贷情况调查表(一) 251

表10-8 300家农户借贷情况调查表(二) 252

表10-9 300家农户与30家农村信用社情况调查表 253

三、信贷供给基本情况 253

一、以制度变迁为导向的改革 254

第四节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基本要求 254

二、通过制度供给增加有效需求 255

一、对农村信用社的两种基本认识 256

第十一章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问题 256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现状 256

二、农村信用社的主要问题与改革主张 257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与评价 261

四、相关问题的现有研究 265

第二节 合作金融不能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 267

一、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 268

二、合作金融的基本特征与制度安排要求 269

第三节 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和主张 271

一、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72

二、近期状况的分析 274

表11-1 湖南省6家农村信用联社系统农业贷款情况表 275

表11-2 湖南省6家农村信用联社系统贷款利率情况表 275

表11-3 300家农户借贷情况调查表(三) 276

三、必须重视历史因素 277

表11-4 湖南省6家农村信用联社经营状况调查表 277

四、改革主张 278

第十二章 农业政策性银行研究现状 279

第一节 焦点及争论 279

一、关于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 279

二、关于政策性银行的出路 280

三、关于政策性与银行性的关系 281

四、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的相互关系 282

第二节 经验观察与分析 282

一、制度安排源由 283

二、管理实践的探索 283

三、社会评价 287

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专题小组报告》 290

第三节 理论与基础性研究 291

一、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理论分析 291

二、世界银行的专家建议 296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基础性研究 298

第四节 对于研究现状评析 303

一、对农村政策性金融问题的认识 303

二、解决农村政策性金融问题的原则 305

第十三章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体制改革问题 308

第一节 农村政策性银行制度函数 308

一、农村政策性银行的地位(制度函数) 309

二、农村政策性银行的性质 311

三、农村政策性银行的目标 314

四、农村政策性银行的功能 316

五、农村政策性银行的公信力 317

第二节 制度函数的解释(改革主张) 318

一、金融市场有效性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目标 318

二、国家效用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 319

三、金融供给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方式 320

四、金融有效需求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金融创新 320

五、国家成本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条件 320

六、公信力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内控和激励机制 321

参考文献 322

后记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