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学校考试 3
第一章 学校考试沿革 3
第二章 学校考试章程条例 14
第三章 各类各级学校的考试 31
第一节 国学 31
第二节 府、州、县学 38
第三节 书院 64
第四节 为宗室子弟或旗籍子弟设立的学校 83
第五节 蒙学 86
第四章 学额 87
第五章 考试和评卷 106
第一节 试士规条 106
第二节 考试内容 113
第三节 舞弊及防止舞弊的措施 114
第二编 科举考试 139
第一章 清代科举制度沿革 139
第二章 科举制度的章程条例 164
第三章 考试和评卷 199
第一节 考试科目 199
一、文科 199
二、武科 209
三、制科 224
四、翻译科 254
第二节 命题 261
第三节 考试的场次和时间 272
第四节 应试资格和录取条件 279
第五节 答题要求和评卷标准 294
第六节 定额和中额 320
第七节 取中后的去向和待遇 362
第八节 考场规则(包括处罚规定) 378
第九节 考官的任用和职责 393
第十节 舞弊手段和防止舞弊措施 416
第十一节 科场案 463
一、顺治江南乡试科场案 463
二、顺治丁酉北闱之狱 464
三、康熙辛卯科场案 467
四、查嗣庭案 468
五、咸丰戊午科场案 473
六、周福清贿赂案 493
七、其他 497
第十二节 科场陋规 500
第十三节 试卷样本 504
第一节 顺治到咸丰年间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 517
第四章 时人对科举制度的评论 517
第二节 同治到光绪年间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 559
第三节 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科举 587
第四节 变通科举制度的建议与尝试 598
第五章 科举与社会 627
第一节 科举制度下的民风与士习 627
第二节 科举与文化教育 649
第三节 对考生的资助与抚恤 657
第六章 科举制度在海外的传播 667
第一节 朝鲜 667
第二节 越南 675
第三节 琉球 693
第四节 英国 693
第五节 美国 704
第六节 法国 708
第三编 铨选 713
第一章 朝考 713
第二章 考选 721
第三章 考职 729
第四章 考差 736
第五章 杂流的选拔考试 742
第一章 新制学校考试沿革 753
第四编 新制学校考试 753
第二章 新制学校考试章程条例 764
第三章 废止科举兴办学堂 781
第四章 改书院为学堂 795
第五章 各类各级学堂的考试 799
第一节 京师大学堂 799
第二节 高等学堂 801
第三节 同文馆 804
第四节 中小学堂 810
第五节 实业学堂 814
第六节 师范学堂 818
第七节 武备学堂 819
第八节 法政学堂 823
第六章 游学生考试 826
第七章 废科举兴学堂后社会各界的反映 850
第五编 其他 863
第一章 太平天国的考试 863
第二章 蒙古地区的考试 879
第三章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考试 887
第四章 英国殖民统治下香港地区的考试 901
第五章 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地区的考试 920
附录 征引书刊文献目录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