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1》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古印度)弥勒论师著;李利安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642063X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

卷一 1

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第一 1

总目录 1

第壹册 1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 4

第六章 举喻释五识之五相 4

第一章 十七地总说 4

第二章 五识身地总说 4

第三章 五识身地别释 4

第一节 眼识之五相 4

第二节 耳识之五相 4

第三节 鼻识之五相 4

第四节 舌识之五相 4

第五节 身识之五相 4

第四章 作意与识生之关系 4

第五章 五识与五心之关系 4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13

卷二 13

第一章 意地五相 13

第一节 标五相之名 13

第二节 别识意地五相 13

第一项 自性 13

第二项 所依 13

第三项 所缘 13

第四项 助伴 13

第五项 作业 13

第一目 对五识明作业 13

第二目 明意识之胜作业(十四门) 13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29

卷三 29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 42

卷四 42

第二章 以十门解释地义 42

第一节 别识八门 42

第一项 色聚(九目) 42

第二项 相应品(六目) 42

第三项 三世 42

第四项 四相 42

第五项 四缘 42

第六项 三性差别 42

第七项 增处差别 42

第八项 释处名之别 42

第二节 后二门 42

第一项 善巧门 42

第二项 事缘起门 42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 54

卷五 54

第一章 总标列五门 54

第二章 界施设建立 54

第一节 数建立 54

第二节 处所建立 54

第三节 有情量建立 54

第四节 有情寿建立 54

第五节 有情受用建立 54

第一项 受用苦乐 54

第一目 受用苦 54

第二目 受用乐 54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 66

卷六 66

第三目 总明苦乐胜劣差别 66

第四目 劝应厌三界欣求无漏 66

第二项 饮食受用 66

第三项 淫欲受用 66

第六节 生建立 66

第七节 自体建立 66

第八节 因缘果建立 66

第一项 因等相 66

第一目 生 66

第二目 得 66

第三目 成 66

第四目 辨 66

第五目 用 66

第二项 因等依处 66

第三项 因等差别 66

第四项 因等建立 66

第一目 依依处建立因缘果 66

第二目 释因缘果义 66

第三目 重显建立之因 66

第三章 相施设建立 66

第四章 如理作意施设建立 66

第一节 问八相次第别释 66

第二节 释前事中之难义 66

第一项 释俗所学施戒修三,教俗修习 66

第二项 释内胜义学三慧者应受彼施,教可应变 66

第三项 释前七八智德恩德 66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 80

卷七 80

第五章 不如理作意施设建立 80

第一节 因中有果沦 80

第一项 叙邪执 80

第二项 破执 80

第二节 从缘显了论 80

第一项 叙邪执 80

第二项 破执 80

第三节 去来实有论 80

第一项 叙外执 80

第二项 正破 80

第四节 计我论 80

第一项 叙邪执 80

第二项 破执 80

第一目 征破外执(十难) 80

第二目 示正义 80

第五节 计常论 80

第一项 叙计执 80

第二项 正破 80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五 92

卷八 92

第六节 宿作因论 92

第一项 叙邪执 92

第二项 征破 92

第七节 计自在等为作者论 92

第一项 叙外执 92

第二项 破执 92

第八节 害为正法论 92

第一项 叙外执 92

第二项 破执 92

第九节 有边无边论 92

第一项 叙外执 92

第二项 破执 92

第十节 不死矫乱论 92

第一项 叙外执 92

第二项 广指经说 92

第三项 总结斥非 92

第十一节 无因见论 92

第一项 叙外执 92

第二项 破执 92

第十二节 断见论 92

第一项 叙外执 92

第二项 破执 92

第十三节 空见论 92

第一项 叙外执 92

第二项 破执 92

第十四节 妄计最胜论 92

第一项 叙外执 92

第二项 破执 92

第十五节 妄计清净论 92

第一项 叙外计执 92

第二项 以理征破 92

第十六节 妄计吉祥论 92

第一项 叙外计执 92

第二项 破执 92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六 105

卷九 105

第六章 杂染等起施设建立(三杂染 105

第一节 烦恼杂染 105

第一项 烦恼自性 105

第二项 烦恼分别 105

第三项 烦恼因 105

第四项 烦恼位 105

第五项 烦恼门 105

第六项 烦恼上品相 105

第七项 烦恼颠倒摄 105

第八项 烦恼差别 105

第九项 烦恼过患 105

第二节 业杂染 105

第一项 业自性 105

第二项 业分别 105

第一目 依补特伽罗相差别建立 105

第二目 依法相差别建立 105

第三项 业业因 105

第四项 业位 105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七 120

卷十 120

第五项 业门 120

第六项 业上品 120

第七项 业颠倒 120

第八项 业差别 120

第九项 业过患 120

第三节 生杂染 120

第一项 生差别 120

第二项 生艰辛 120

第三项 生不定 120

第四项 生流转 120

第一目 缘起体 120

第二目 缘起门 120

第三目 缘起义 120

第四目 缘起差别 120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 134

卷十一 134

第五目 缘起次第 134

第六目 缘起释难 134

第七目 缘起释词 134

第八目 缘生四缘与二因 134

第九目 以分别缘中三十门分别 134

第十目 摄诸经(十六门) 134

第四节 明断三杂染修六现观 134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 151

卷十二 151

第一章 开列五门释之 151

第二章 释总标 151

第三章 释安立 151

第一节 安立离生喜乐 151

第二节 安立盖障 151

第一项 明盖相 151

第二项 明食非食 151

第三节 安立支分 151

第四节 安立定名 151

第一项 释别名 151

第二项 释通名 151

第四章 合释作意及相二门 151

第一节 释作意 151

第一项 标列七作意与四十作意 151

第二项 别释四十作意行相 151

第三项 以七作意与四十作意相摄 151

第二节 释所缘 151

第一项 明四相三十二相 151

第二项 明本末相摄 151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 167

卷十三 167

第三节 通辨 167

第一项 修作意所由 167

第二项 四缘入等至 167

第三项 四得静虑 167

第四项 味净定等 167

第五项 四分定异 167

第六项 次第与起越之入出 167

第七项 薰修差别 167

第五章 释诸经宗要及最后杂众义 167

第一节 释诸经之摄宗要 167

第一项 释解脱 167

第一目 八解脱 167

第二目 八胜处 167

第三目 十遍处 167

第四目 总料简 167

第二项 释等持 167

第一目 三三摩地 167

第二目 有寻有伺等三摩地 167

第三目 小大无量三摩地 167

第四目 一分修具分修三摩地 167

第五目 三受俱三摩地 167

第六目 四修定 167

第七目 五圣智三摩地 167

第八目 圣五支三摩地 167

第九目 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 167

第十目 金刚喻三摩地 167

第三项 释三摩钵底 167

第一目 五现见三摩钵底 167

第二目 胜处遍处如前己说 167

第三目 无想三摩钵底 167

第四目 灭尽三摩钵底 167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175

第二项 以四法摄持圣教 175

第二节 释杂义 175

第一项 别引经释 175

第一目 身心远离引如实觉 175

第二目 善修止观觉了所知 175

第三目 等持等至于善巧中分别 175

第四目 分别静虑经 175

第五目 分别四检行定经 175

第六目 于六境不受想无相经 175

第七目 四趣道经 175

第八目 四净胜经 175

第九目 释心清净行苾刍思唯五相经 175

第十目 荡尘经 175

第十一目 于三相思惟经 175

本地分中有心无心二地第八第九 176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一 177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二 185

卷十四 185

第一章 标列五明处 185

第二章 释内明处 185

第一节 事施设建立相 185

第二节 相差别施设建立相 185

第一项 第一嗢柁南(十二门) 185

第二项 第二嗢柁南(十四门) 185

第三项 第三嗢柁南(九门) 185

第四项 第四嗢柁南(十门) 185

第三节 摄圣教义相(五对十门) 185

第四节 佛教所应知处相(十门) 185

第一项 三种 185

第二项 增二法门(二十四对) 185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三 202

第四项 增四法门(四十六门亦有相违,为一门故)第五项 增五法门(二十四门)第六项 增六法门(合有十六门)第七项 增七法门(合有十五门)卷十五 202

第三项 增三法门(四十五门) 202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一 218

卷十六 218

第八项 增八法门(合有十门) 218

第九项 增九法门 218

第十项 增十法门 218

第三章 释医方明处 218

第四章 释因明处 218

第一节 标列七种 218

第二节 论体性 218

第一项 言论 218

第二项 尚论 218

第三项 诤论 218

第四项 毁谤论 218

第五项 顺正论 218

第六项 教导论 218

第三节 论处所 218

第四节 论所依 218

第一项 所成立义 218

第二项 能成立八法 218

第五节 论庄严 218

第一项 五种庄严论 218

第二项 二十七种称赞功德 218

第六节 论堕负 218

第一项 舍言 218

第二项 言屈 218

第三项 言过 218

第七节 论出离 218

第一项 观察得失 218

第二项 观察时众 218

第三项 观察善不善巧 218

第八节 论多所作法 218

第五章 释声明处 218

第一节 法施设建立 218

第二节 义施设建立 218

第三节 补特伽罗施设建立 218

第四节 时施设建立 218

第五节 数施设建立 218

第六节 处所根栽施设建立 218

第六章 释工巧明处 218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二 237

卷十七 237

第一章 三门标列 237

第二章 自性清净 237

第三章 思择所知 237

第一节 征释 237

第二节 释有法 237

第一项 自相有法(三门) 237

第二项 共相有法 237

第三项 假相有法(六种言论) 237

第四项 因相有法 237

第五项 果相有法 237

第三节 释无法(五门) 237

第四节 五种有性无性 237

第一项 释五种有性 237

第二项 释五种无性 237

第四章 思择诸法 237

第一节 思择素咀缆义 237

第二节 思择伽陀 237

第一项 建立胜义伽陀义 237

第一目 举经颂(四十四颂分十二段) 237

第二目 长行释 237

第二项 建立意趣义伽陀 237

第一目 举经颂(五十一颂) 237

第二目 长行释 237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 252

卷十八 252

第三项 建立体义伽陀(九十一颂分十四段) 252

卷十九 269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四 269

本地分中修所成地第十二 287

卷二十 287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喻伽处种性地品第一 305

卷二十一 305

第一章 标四处以七支相摄 305

第二章 广释七支相 305

第一节 生圆满 305

第二节 闻正法圆满 305

第三节 涅槃为上首 305

第四节 能熟解脱慧之成熟 305

第五节 修习对治 305

第六节 世间一切种清净 305

第七节 出世间一切种清净 305

第一项 入圣谛现观 305

第二项 入圣谛现观已离诸障碍 305

第三项 人圣谛现观已作意思惟诸欢喜事 305

第四项 修习如所得道 305

第五项 证得极清净道及果功德 305

第三章 总结成修所成地 305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趣入地品第二 315

第三项 结成佛化 315

第一章 声闻地及种性地总说 315

第二章 种性地 315

第一节 种性自性 315

第二节 种性安立 315

第一项 粗细 315

第二项 一多相续 315

第三项 四因缘故不般涅槃 315

第四项 胜劣二缘 315

第一目 总征释 315

第二目 别解(劣缘十二门) 315

第三目 重解 315

第四目 修集三法 315

第三节 住不住种性者所有诸相 315

第一项 住种性者所有诸相 315

第二项 无涅槃法补特伽罗所有诸相 315

第四节 安住种性补特伽罗 315

第一项 征列二十三人 315

第二项 征释 315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之一 322

卷二十二 322

第三章 趣入地 322

第一节 趣入自性 322

第二节 趣入安立 322

第一项 八门标列 322

第二项 释八门 322

第三项 摄八门为六重成就 322

第一目 六位所摄 322

第二目 六位征释 322

第三目 六位乘前起后 322

第四项 趣入迟速 322

第三节 已趣入者所有诸相 322

第一项 已趣入者八相 322

第二项 已趣入者三品 322

第三项 总结入者诸相 322

第四节 已得趣入补特伽罗 322

第五节 总结趣入地 322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之二 335

卷二十三 335

第四章 出离地 335

第一节 由世间道而趣离欲 335

第二节 由出世间道而趣离欲 335

第三节 二道资粮(十四门分十一项) 335

第一项 初三门前种性地劣缘中已说 335

第二项 第四门戒律仪 335

第一目 辨三 335

第二目 亏损十因缘 335

第三目 圆满十因缘 335

第四目 六异门 335

第五目 清净因 335

第六目 戒德胜利(十种) 335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之三 349

卷二十四 349

第三项 第五门根律仪 349

第一目 五句别释 349

第二目 辩略义(三番) 349

第四项 第六门饮食知量 349

第一目 广辩(五段) 349

第二目 略义(三番) 349

第三目 结广略 349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出离地品第三之四 363

卷二十五 363

第五项 第七门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惜寤瑜伽 363

第一目 举四问 363

第二目 广解四问 363

第三目 略义 363

第四目 结广略 363

第六项 第八门正知而住 363

第一目 广释 363

第二目 略义 363

第三目 结广略 363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一 381

卷二十六 381

第七项 第九门善友性 381

第一目 广释 381

第二目 略义 381

第三目 结善友性 381

第八项 第十门闻正法 381

第一目 正法(十二分教) 381

第二目 听闻 381

第三目 结闻正法 381

第九项 第十一门正思惟 381

第一目 远离不应思处 381

第二目 应思处(二门) 381

第三目 结思正法 381

第十项 第十二门无障碍 381

第一目 广释 381

第二目 略义 381

第三目 结无障碍 381

第十一项 第十三门修惠舍 381

第一目 标施意 381

第二目 辩问答(六门六答) 381

第三目 结惠施 381

第十二项 第十四门沙门庄严 381

第一目 标列十四门 381

第二目 标释(十四问答) 381

第三目 结成沙门庄严 381

第贰册 381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二 398

卷二十七 398

第五章 数取趣处 398

第一节 开列十九门 398

第二节 随释次第所问(十七项) 398

第一项 补特伽罗品类差别 398

第一目 标列二十八种品类 398

第二目 标释二十八种品类 398

第二项 补特伽罗建立 398

第一目 标列 398

第二目 随解(十一差别) 398

第三目 补特伽罗建立结 398

第三项 所缘 398

第一目 遭满所缘境事(有三) 398

第二目 净行所缘境事(五门) 398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三 414

卷二十八 414

第三目 善巧所缘境事(五种) 414

第四目 净惑所缘境事(二道) 414

第五目 结所缘 414

第四项 教授 414

第一目 四种教授 414

第二目 三种教授 414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之四 431

卷二十九 431

第五项 学 431

第一目 正三学(六门) 431

第二目 就三学建立三根 431

第三目 就定学建立三解脱门 431

第六项 随顺学法 431

第一目 十种违逆学法 431

第二目 十种随顺学法 431

第七项 瑜伽坏 431

第一目 标列四种瑜伽坏 431

第二目 标释四种瑜伽坏 431

第八项 瑜伽 431

第一目 标列四种瑜伽 431

第二目 标释四种瑜伽 431

第三目 结瑜伽 431

第九项 作意 431

第一目 辨两种四作意 431

第二目 明作意思惟相 431

第三目 九胜解 431

第十项 瑜伽师所作 431

第十一项 瑜伽师 431

第一目 初释 431

第二目 重释 431

第十二项 瑜伽修 431

第一目 想修(四句) 431

第二目 菩提分修 431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一 448

卷三十 448

第十三项 修果 448

第一目 正明修果 448

第二目 兼显修入 448

第十四项 补特伽罗异门 448

第一目 标列六种 448

第二目 标释六种 448

第十五项 补特伽罗种类与建立因缘 448

第十六项 魔种类与魔事 448

第十七项 由三因缘发趣无果 448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二 463

卷三十一 463

第六章 安立处 463

第一节 总标三门 463

第二节 别释三门 463

第一项 往庆问 463

第一目 释往 463

第二目 释庆问 463

第二项 寻求 463

第一目 四种审问处法 463

第二目 于四种处以四因缘正寻求 463

第三项 安立门 463

第一目 护养定资粮处 463

第二目 远离处 463

第三目 心一境性处 463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三 477

卷三十二 477

第四目 障清净处 477

第五目 修作意处 477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四瑜伽处之一 491

卷三十三 491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四瑜伽处之二 506

卷三十四 506

第七章 趣世出世处 506

第一节 二门略解 506

第二节 往世间道 506

第一项 略辨六门 506

第二项 广释六门 506

第一目 以七作意离欲 506

第二目 八定 506

第三目 二无心定 506

第四目 五通 506

第五目 修世净定生处差别 506

第六目 离欲者相 506

第八章 声闻地总结 524

本地分中独觉地第十四 524

第三节 广辨往世间道(辨七作意) 524

第一项 了相作意 524

第一目 以十六行了四圣谛证相略辨 524

第二目 由十六行于四圣谛证成道理广释 524

第二项 胜解作意 524

第三项 远离作意 524

第四项 观察作意 524

第五项 摄乐作意 524

第六项 加行究竟作意 524

第七项 加行究竟果作意 524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种性品第一 527

卷三十五 527

第一章 结前生后开列五门 527

第二章 随释五门 527

第一节 独觉种性 527

第二节 独觉道 527

第三节 独觉习 527

第四节 独觉住 527

第五节 独觉行 527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发心品第二 532

第四目 证菩提迟速 532

第一章 举十法为纲 532

第二章 初持义(十八品) 532

第一节 种性品(第一种性持) 532

第一项 持 532

第二项 种性 532

第一目 明种性体 532

第二目 明种性相 532

第三目 结 532

第三项 随义分别 532

第一目 处种性相 532

第二目 种性菩萨受生不定 532

第三目 白法与四随烦恼相违 532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自他利品第三之一 538

第四目 不退菩萨摄善离过得所胜利 538

第二节 发心品(第二发心持) 538

第一项 发心体 538

第一目 自性 538

第二目 行相 538

第三目 所缘 538

第四目 功德 538

第五目 最胜菩萨 538

第二项 异名 538

第一目 发心趣入 538

第二目 菩提根本 538

第三目 大悲等流 538

第四目 学所依止 538

第三项 随义分别 538

第一目 发心退与不退 538

第二目 发心因缘 538

第三目 就缘因力等明退不退 538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自他利品第三之二 542

第三节 自他利品(以下十六品皆是第三行方便持)第一项 略开三章第二项 五品七法门第一所学处第三项 随别解第一目 自利利他处十门开列第二目 随解(五段)卷三十六 542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 547

第三目 劝修学 547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威力品第五 560

卷三十七 560

第四节 真实义品 560

第一项 标列二种四种真实义 560

第二项 标释四种真实义 560

第一目 世间极成真实 560

第二目 道理极成真实 560

第三目 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 560

第四目 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 560

第三项 五义分别四种真实 560

第一目 所证真实理体无二 560

第二目 修空胜解成大方便 560

第三目 入法无我知离言自性证二智行 560

第四目 乘御无戏理论能修正行 560

第五目 广明离言自性 560

第四项 结成 560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成熟品第六 573

第三项 以三神变摄入三种神通威力 573

第五节 威力品第五 573

第一项 略辨三种威力 573

第二项 广明五种威力 573

第一目 神通威力 573

第二目 法威力 573

第三目 俱生威力 573

第四目 共诸声闻独觉威力不共声闻独觉威力 573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品第七 579

卷三十八 579

第六节 成熟品第六 579

第一项 略开六门 579

第二项 随释 579

第一目 成熟自性 579

第二目 所成熟补特伽罗 579

第三目 成熟差别 579

第四目 成熟方便 579

第五目 能成熟补特伽罗 579

第六目 已成熟补特伽罗相 579

第三项 料简 579

第一目 品类差别 579

第二目 自他差别 579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力种性品第八 583

第三项 赞叹菩萨 583

第七节 菩提品第七 583

第一项 约五门释菩提 583

第一目 二智二断 583

第二目 七种最胜 583

第三目 十种功德名号随念功德 583

第四目 出现 583

第五目 差别 583

第二项 结 583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施品第九 595

卷三十九 595

第八节 力种性品第八 595

第一项 标列七门 595

第二项 依门随解 595

第一目 胜解 595

第二目 求法 595

第三目 应说正法 595

第四目 法随法行 595

第五目 教授 595

第六目 教诫 595

第七目 方便所摄身语意业 595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一 609

卷四十 609

第九节 施品第九 609

第一项 开列九章 609

第二项 随解 609

第一目 自性施 609

第二目 一切施 609

第三目 难行施 609

第四目 一切门施 609

第五目 善士施 609

第六目 一切种性 609

第七目 遂求施 609

第八目 此世他世乐施 609

第九目 清净施 609

第三项 结叹功德 609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二 623

卷四十一 623

第十节 戒品第十 623

第一项 开切九门 623

第二项 依门随解 623

第一目 自性戒 623

第二目 一切戒 623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三 639

卷四十二 639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忍品第十一 642

第五项 总结 642

第三目 难行戒 642

第四目 一切门戒 642

第五目 善士戒 642

第六目 一切种戒 642

第七目 遂求戒 642

第八目 此世他无乐戒 642

第九目 清净戒 642

第三项 戒胜利 642

第四项 戒所依 642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精进品第十二 648

第三项 结叹功德 648

第十一节 忍品第十一 648

第一项 开列九门 648

第二项 依门随解 648

第一目 自性忍 648

第二目 一切忍 648

第三目 难行忍 648

第四目 一切门忍 648

第五目 善士忍 648

第六目 一切种忍 648

第七目 遂求忍 648

第八目 此世他世乐忍 648

第九目 清净忍 648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静虑品第十三 654

卷四十三 654

第十二节 精进品第十二 654

第一项 开列九门 654

第二项 依门随解 654

第一目 自性精进 654

第二目 一切精进 654

第三目 难行精进 654

第四目 一切门精进 654

第五目 善士精进 654

第六目 一切种精进 654

第七目 遂求精进与此世他世乐精进 654

第八目 清净精进 654

第三项 结叹功德 654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慧品第十四 657

第三项 结叹功德 657

第十三节 静虑品第十三 657

第一项 开列九门 657

第二项 依门随解 657

第一目 自性静虑 657

第二目 一切静虑 657

第三目 难行静虑 657

第四目 一切门静虑 657

第五目 善士静虑 657

第六目 一切种静虑 657

第七目 遂求静虑 657

第八目 此世他世乐静虑 657

第九目 清净静虑 657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摄事品第十五 660

第二目 出异名结叹 660

第十四节 慧品第十四 660

第一项 开列九门 660

第二项 依门随解 660

第一目 自性慧 660

第二目 一切慧 660

第三目 难行慧 660

第四目 一切门慧 660

第五目 善士慧 660

第六目 一切种慧 660

第七目 遂求慧 660

第八目 此世他世乐慧 660

第九目 清净乐 660

第三项 结叹功德 660

第四项 总结六种引证叹胜 660

第一目 引经证成 660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供养亲近无量品第十六 669

卷四十四 669

第十五节 摄事品第十五 669

第一项 标列九种相摄事 669

第二项 爱语 669

第一目 自性爱语 669

第二目 一切爱语 669

第三目 难行爱语 669

第四目 一切门爱语 669

第五目 善士爱语 669

第六目 一切种爱语 669

第七目 遂求爱语 669

第八目 此世他世乐爱语 669

第九目 清净爱语 669

第三项 利行 669

第一目 自性利行 669

第二目 一切利行 669

第三目 难行利行 669

第四目 一切门利行 669

第五目 善士利行 669

第六目 一切种利行 669

第七目 遂求利行 669

第八目 此世他世乐利行 669

第九目 清净利行 669

第四项 因事 669

第一目 约法辨 669

第二目 约人四句分别 669

第五项 总辨 669

第一目 六度四摄之自利利他作入来差别 669

第二目 三种因缘 669

第三目 六度四摄之后八门之中得果义别 669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一 679

第三目 修四无量 679

第十六节 供养亲近无量品第十六 679

第一项 标列三门 679

第二项 依门随解 679

第一目 供养 679

第二目 亲近善友(七问) 679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 684

卷四十五 684

第十七节 菩提分品第十七 684

第一项 标列十五门 684

第二项 依门随解 684

第一目 惭愧 684

第二目 坚力持性 684

第三目 心无厌倦 684

第四目 善知诸论 684

第五目 善知世间 684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 697

卷四十六 697

第六目 修四依 697

第七目 四无碍解 697

第八目 菩提资粮 697

第九目 菩提分法 697

第十目 止现 697

第十一目 方便善巧 697

第十二目 四陀罗尼 697

第十三目 正愿 697

第十四目 三三摩地 697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萨功德品第十八 701

第十五目 四种法嗢柁南 701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菩萨相品第一 712

卷四十七 712

第十八节 菩萨功德品第十八 712

第一项 第一颂 712

第一目 希奇法 712

第二目 不希奇法 712

第三目 平等心 712

第四目 饶益 712

第五目 报恩 712

第六目 欣赞 712

第七目 不虚饶益加行 712

第二项 第二颂 712

第一目 无颠倒加行 712

第二目 退堕 712

第三目 胜进 712

第四目 相似功德 712

第五目 实功德 712

第六目 调伏有情 712

第三项 第三颂 712

第一目 授记 712

第二目 堕决定 712

第三目 定作 712

第四目 常所应作 712

第五目 最胜 712

第四项 第四第五颂 712

第一目 四种施设建立 712

第二目 四寻思 712

第三目 四如实遍智 712

第四目 五种无量 712

第五目 说法大果胜利 712

第六目 大乘性 712

第七目 摄一切大乘 712

第八目 菩萨十种 712

第九目 诸名号建立 712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分品第二 715

第二目 结劝应知 715

第三章 第二持义(四品) 715

第一节 菩萨相品第一 715

第一项 标列 715

第二项 标释 715

第一目 五相五转 715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增上意乐品第三 718

第二目 校量胜劣 718

第二节 分品第二 718

第一项 开列四门 718

第二项 依门随解 718

第一目 善修事业 718

第二目 方便善巧 718

第三目 饶益于他 718

第四目 无倒回向 718

第三项 结辨 718

第一目 明摄一切 718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住品第四之一 720

第二目 十五意乐 720

第三节 增上意乐品第三 720

第一项 开列章门 720

第二项 依章门随释 720

第一目 七相怜愍 720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二持随法瑜伽处住品第四之二 731

卷四十八 731

第四节 住品第四 731

第一项 标列 731

第二项 问答解释 731

第一目 略释十二住 731

第二目 广明十二住 731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生品第一 746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摄受品第二 748

第三项 五生摄尽现生一切 748

第四章 三持义(五品) 748

第一节 生品第一 748

第一项 标列五种 748

第二项 随释 748

第一目 除灾生 748

第二目 随类生 748

第三目 大势生 748

第四目 增上生 748

第五目 最后生 748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地品第三 752

卷四十九 752

第二节 摄受品第二 752

第一项 开列六门 752

第二项 依门随释 752

第一目 顿普摄受 752

第二目 增上摄受 752

第三目 摄取摄受 752

第四目 长时摄受 752

第五目 短时摄受 752

第六目 最后摄受 752

第三项 六摄之义周尽 752

第四项 辨艰难事 752

第一目 遇十二难事 752

第二目 总明善巧 752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行品第四 754

第三目 十法次第 754

第三节 地品第三 754

第一项 摄十三住为七地 754

第二项 释离恶趣因缘 754

第三项 显净治法 754

第一目 安立 754

第二目 略义 754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建立品第五之一 756

第三项 重解前四所应作事 756

第四节 行品第四 756

第一项 列举四行 756

第一目 波罗密多行 756

第二目 菩提分法行 756

第三目 神通行 756

第四目 成熟有情行 756

第二项 广明施等波罗密多行 756

第一目 波罗密多义 756

第二目 由三因缘次第建立义 756

第三目 摄六度为三学 756

卷五十 768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建立品第五之二 768

第五节 建立品第五 768

第一项 标列十一种功德法门 768

第二项 随别释 768

第一目 诸相随好(二门) 768

第二目 四种一切种清净 768

第三目 十力 768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第四持次第瑜伽处发正等菩提心品 779

第四项 名菩萨地广赞福聚 779

第四目 四无所畏 779

第五目 三念住 779

第六目 三不护 779

第七目 大悲 779

第八目 无忌失法 779

第九目 水害习气 779

第十目 一切种妙智 779

第三项 总辨 779

第一目 证得 779

第二目 差别 779

第三目 作事 779

第四目 建立与不共 779

本地分中有余依地第十六 781

第三节 总结 781

第五章 第四持义(一品) 781

第一节 问起 781

第二节 结说菩萨地二十七品次第 781

本地分中无馀依地第十七 783

第三节 依施设安立 783

第一章 结前生后开列三门 783

第二章 随释 783

第一节 地施设安立 783

第二节 寂静施设安立 783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 785

卷五十一 785

第一章 结前生后开列三门 785

第二章 随释 785

第一节 地施设建立 785

第二节 寂灭施设安立 785

第三节 寂灭异门施设安立 785

第叁册 785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二 799

卷五十二 799

第一章 结前生后决择二地 799

第二章 问答正决择二地 799

第一节 略明六种善巧 799

第一项 决择心意识门 799

第一目 心意识义问答(三问) 799

第二目 约成就明四句通塞 799

第三目 问答辨之 799

第二项 决择识身遍知(三相) 799

第一目 杂染爱乐相 799

第二目 杂染过患相 799

第三目 杂染还灭方便善巧相 799

第三项 决择二善巧差别 799

第一目 二种善巧 799

第二目 清净得失 799

第三目 通难 799

第四目 引经解释 799

第四项 决择证成道理因缘 799

第一目 证成道理立过未之无 799

第二目 决择因缘 799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三 812

卷五十三 812

第五项 决择不相应义(十四门) 812

第一目 四相 812

第二目 得获成就 812

第三目 命根 812

第四目 众向分 812

第五目 异生性 812

第六目 和合 812

第七目 名句文身 812

第八目 流转 812

第九目 定异 812

第十目 相应 812

第十一目 势速 812

第十二目 次第 812

第十三目 时 812

第十四目 数 812

第六项 决择种子义 812

第一目 种子相 812

第二目 种子损伏 812

第三目 种子头数 812

第四目 种子安立 812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四 826

卷五十四 826

第七项 业决择 826

第一目 三性三业 826

第二目 不律仪等三业 826

第三目 处中业 826

第四目 问答重辨 826

第八项 决择二无心定 826

第一目 无想定 826

第二目 灭尽定 826

第九项 决择虚空非择灭二无为 826

第一目 虚空无为 826

第二目 非择灭无为 826

第十项 总决择不相应名义 826

第二节 广明六种善巧 826

第一项 蕴善巧 826

第一目 以六门分别 826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五 843

卷五十五 843

第二目 约名色二门明蕴善巧 843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六 859

卷五十六 859

第三目 以诸门广辨五蕴 859

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七 875

卷五十七 875

第二项 界善巧 875

第一目 八门略辨 875

第二目 十四门广辨 875

第三项 处善巧(六门) 875

第一目 出体性 875

第二目 处与触处差别 875

第三目 眼与处四句分别 875

第四目 处与触处四句分别 875

第五目 释处义 875

第六目 明所摄略各异名 875

第四项 缘起善巧 875

第一目 举缘生相 875

第二目 释缘生相 875

第三目 辨假有实有 875

第四目 依五相建立缘起差别 875

第五目 就无明支出正义破邪执 875

第六目 行支 875

第七目 缘起支之界地 875

第八目 摄十二支于三事 875

第九目 广明无知生五法成五过患 875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 897

卷五十八 897

第五项 处非处善巧(四门) 897

第一目 出体性 897

第二目 辨显现 897

第三目 依诸门辨释 897

第四目 辨差别 897

第六项 根善巧 897

第一目 标列四门 897

第二目 依门随释 897

第三目 总辨 897

第二章 五识身地意地决择总辨 897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 913

卷五十九 913

第一章 结前生俊 913

第二章 正决择有寻有伺等三地 913

第一节 难决择 913

第一项 决择焰摩名为法王所以 913

第二项 决择大海水咸所以 913

第二节 决择烦恼杂染 913

第一项 五门辨烦恼杂染 913

第一目 自性 913

第二目 自性差别 913

第三目 染净差别 913

第四目 迷断差别 913

第五目 对治差别 913

第二项 七门辨烦恼杂染 913

第一目 七门别释 913

第二目 结颂 913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 928

卷六十 928

第三项 九门烦恼杂染 928

第一目 九门别释 928

第二目 结颂 928

第三节 业杂染决择 928

第一项 以九门随义分别 928

第一目 自相 928

第二目 广辨 928

第三目 略辨 928

第四目 方便 928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 942

卷六十一 942

第五目 轻重 942

第六目 增减 942

第七目 因果相应 942

第八目 引果 942

第九目 决择 942

第二项 结颂 942

第四节 决择生杂染 942

第一项 十一种生 942

第二项 引经解释 942

第一目 摄受苦集 942

第二目 五种非狂似狂 942

第三目 流转(十二颂) 942

第四目 斗诤劫 942

第三项 约十二缘起明生杂染 942

第一目 约五相明十二有支 942

第二目 通经异说 942

第三目 缘起次第 942

摄决择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一 958

卷六十二 958

第四项 重引经解释 958

第一目 出爱王经 958

第二目 八苦经 958

第三目 三士经(二十四种三士) 958

第四目 十有情等杂经(八复次) 958

第三章 有寻有伺等三地决择总结 958

摄决择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二 968

卷六十三 968

第一章 结前生俊决择三摩呬多地 968

第二章 正决择(五节) 968

第一节 十一门杂决择 968

第一项 三摩呬多地障 968

第一目 标列随烦恼(十八) 968

第二目 别释 968

第三目 辨所依 968

第二项 三种补特伽罗依三处引诸随烦恼 968

第一目 第一种依放逸处 968

第二目 第二种依耽欲处 968

第三目 第三种依邪行处 968

第三项 修十遍处能为五事 968

第四项 爱味等至 968

第一目 味定三相 968

第二目 上下地法生起通局 968

第五项 三种断法 968

第六项 三退 968

第七项 近分定四道 968

第一目 依所缘辨 968

第二目 依作意辨 968

第八项 静虑境界不可思议 968

第九项 三种修定互相障碍 968

第十项 四种修静虑者 968

第十一项 分别二定 968

第二节 引四经解释 968

第一项 随身念经 968

第一目 举所治烦恼 968

第二目 明能洽 968

第二项 摩诃俱瑟祉罗经 968

第一目 标列二种解脱 968

第二目 随别释 968

第三项 法因缘经 968

第一目 微列八相 968

第二目 随别释 968

第四项 眠经 968

第三节 六门重决择三摩呬多地 968

第一项 三因缘遣现行染污寻思 968

第二项 六顺出离界 968

第三项 大性及远离 968

摄决择分中非三摩呬多地 974

第三章 余不复视 974

第四项 五种定相违法 974

第五项 三种远离 974

第六项 定障 974

第一目 五种定障 974

第二目 八种障 974

第四节 九门释三摩呬多地 974

第一项 举颂列九门 974

第二项 随释 974

第一目 数 974

第二目 所对治 974

第三目 支分 974

第四目 广建立 974

第五目 远离 974

第六目 苦 974

第七目 散动 974

第八目 上支分 974

第九目 差别 974

第五节 六门杂决择 974

第一项 四种修定 974

第二项 静虑离欲 974

第三项 静虑四种异名 974

第四项 十种退缘 974

第五项 进退速迟 974

第六项 间杂不间杂 974

摄决择分中有心地 975

第三章 余决择文更不复现 975

第一章 结前生后 975

第二章 正决择 975

第一节 十二种不定地 975

第二节 十二种修 975

摄决择分中无心地 977

第三章 余不复现 977

第一章 结前生后 977

第二章 正决择 977

第一节 开列五门 977

第二节 依门随释 977

第一项 世俗道理建立 977

第二项 胜义道理建立差别 977

第一目 所依能依差别 977

第二目 诸识俱有差别 977

第三目 染净差别 977

摄决择分中闻所成慧地 980

卷六十四 980

第一章 结前生后 980

第二章 正决择 980

第一节 辨七种心不生因 980

第一项 问答标列 980

第二项 次第决择 980

第一目 缘阙 980

第二目 作意阙 980

第三目 未得故 980

第四目 相违故 980

第五目 断故 980

第六目 灭故 980

第七目 已生故 980

第二节 依上翻七因明诸心得生 980

第三章 余不复现 980

摄决择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一 995

卷六十五 995

第一章 结前生后 995

第二章 正决择 995

第一节 归依 995

第一项 五处观察所归 995

第二项 问答辨三归依处 995

第一目 五问 995

第二目 五答 995

第三项 六相辨三宝差别 995

第一目 标列六相 995

第二目 随释 995

第二节 五法辨沙门婆罗门胜劣差别 995

第一项 标列五法 995

第二项 随释 995

第三节 三求 995

第四节 内明 995

第一项 总标前说略标内明为胜 995

第二项 诸佛圣教若欲略释由六种理门应随决了 995

第一目 标列六种理门 995

第二目 随别释 995

第三项 前三理门由后三理门应随决了 995

第一目 真义理门由远离二边理门应随决了 995

第二目 证得教导由后二种应随决了 995

第四项 问答料简 995

第一目 问答别义相应意趣义 995

第二目 前三种门由后三门应随决了 995

第三目 安立非安立二谛建立 995

第五节 杂决择(十四句) 995

第一项 粗重相 995

第二项 五诸根大种长养 995

第三项 五种行 995

第四项 五种不放逸 995

第五项 各色各五种名 995

第六项 烦恼 995

第七项 恶说法者及恶友相 995

第八项 辨止观 995

第九项 辨三漏 995

第一目 欲漏 995

第二目 有漏 995

第三目 无明漏 995

第十项 诸法差别 995

第十一项 三种三论 995

第十二项 造论仪式 995

第一目 归体二所敬师 995

第二目 具六因 995

第三目 以四德先自安处乃造论 995

第四目 庄严经 995

第十三项 七种通达 995

第十四项 由十相故具足多闻 995

第三章 余不复现 995

摄决择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二 1007

卷六十六 1007

第一章 结前生后 1007

第二章 正决择 1007

第一节 五门杂决择 1007

第一项 四种思议 1007

第二项 二种思议 1007

第三项 有非有 1007

第一目 辨有非有相 1007

第二目 破计我 1007

第三目 结示正义 1007

第四项 假立一切有情 1007

第五项 色等假实 1007

第二节 二十七门决择诸义 1007

第一项 别解 1007

第一目 有色无色法 1007

第二目 有见无见法与有对无对法 1007

第三目 有漏无漏法 1007

第四目 有诤无诤法 1007

第五目 有染无染法 1007

第六目 依止耽嗜与依止出离 1007

第七目 世间出世间 1007

第八目 堕非堕法 1007

第九目 有为无为法 1007

第十目 所缘法 1007

摄决择分中修所成慧地 1020

卷六十七 1020

第十一目 住持诸法 1020

第十二目 有异熟无异熟法 1020

第十三目 有因果法 1020

第十四目 缘生法 1020

第十五目 内法 1020

第十六目 名色所摄法 1020

第十七目 孰受非孰受法 1020

第十八目 大造法 1020

第十九目 有法 1020

第二十目 有上无上法 1020

第二十一目 应修法 1020

第二十二目 三世法 1020

第二十三目 三界系法 1020

第二十四目 三性法 1020

第二十五目 三学法 1020

第二十六目 三断法 1020

第二十七目 甚深难见法 1020

第二项 总结 1020

第三章 余不复现 1020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一 1022

第三章 余不复现 1022

第一章 结前生后 1022

第二章 正决择 1022

第一节 标列十六种修 1022

第二节 标释 1022

第一项 声闻乘相应作意修 1022

第二项 大乘相应作意修 1022

第三项 影像修 1022

第四项 事边际修 1022

第五项 所作成辨修 1022

第六项 得修 1022

第七项 习修 1022

第八项 除去修 1022

第九项 对洽修 1022

第十项 少分修 1022

第十一项 遍行修 1022

第十二项 动转修 1022

第十三项 有加行修 1022

第十四项 已成辨修 1022

第十五项 非修所成法修 1022

第十六项 修所成法修 1022

卷六十八 1034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二 1034

第一章 结前生后 1034

第二章 正决择 1034

第一节 七门分别(五难六答) 1034

第一项 无性有情 1034

第一目 释无种性难,教理井违答 1034

第二目 释因无根难,情非有情答 1034

第三目 释同四姓难,喻非理乘答 1034

第四目 释同具界难,违不相违答 1034

第五目 释同金等难,法背齐答纵转成答 1034

第二项 声闻差别 1034

第一目 十种声闻 1034

第二目 迟速二类声闻 1034

第三项 释月喻经 1034

第四项 声闻欲往他家先断除三随烦恼 1034

第一目 结亲友家随烦恼 1034

第二目 家悭随烦恼 1034

第三目 有染心而行法施随烦恼 1034

第五项 释伐他迦经 1034

第一目 三处应遍了知 1034

第二目 辨染净 1034

第六项 由三相应遍了知 1034

第一目 由自性故 1034

第二目 由因缘故 1034

第三目 由过患故 1034

第七项 四谛 1034

第一目 总辨谛相 1034

第二目 别辨四谛 1034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三 1046

卷六十九 1046

第三目 诸门料简(六门) 1046

第二节 举颂标列十三门 1046

第一项 摄 1046

第二项 制立 1046

第三项 尸罗 1046

第四项 无放逸 1046

第一目 微列十时不敢逸 1046

第二目 五种不放逸 1046

第五项 障 1046

第六项 学 1046

第七项 观察 1046

第八项 依止 1046

第九项 摄受 1046

第十项 受用事 1046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四 1061

卷七十 1061

第十一项 甚深 1061

第一目 辨真制立 1061

第二目 辨伪制立 1061

第十二项 说 1061

第十三项 喻事 1061

第三节 六十四门难决择 1061

第一项 所知法 1061

第一目 由五相建立所知诸法差别 1061

第二目 辨知差别 1061

第二项 所识法 1061

第一目 依缘差别 1061

第二目 欣戚差别 1061

第三目 胜劣差别 1061

第四目 心所差别 1061

第五目 堕治生差别 1061

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五 1076

卷七十一 1076

第三项 智光明胜利 1076

第四项 六种三法 1076

第五项 尸罗坏 1076

第六项 密护根门 1076

第七项 于食知量勤修行者断除八处 1076

第八项 觉悟瑜伽 1076

第九项 六出离 1076

第十项 由四种力生善法欲 1076

第十一项 出家圆满 1076

第十二项 尸罗圆满 1076

第十三项 二力四根律仪 1076

第十四项 食知量圆满 1076

第十五项 正知而住 1076

第十六项 四支摄诸断行 1076

第十七项 四法城所得定为增上缘 1076

第十八项 七应正知 1076

第十九项 正观念住(九句) 1076

第二十项 建立五种补特伽罗 1076

第二十一项 近事三德 1076

第二十二项 闻法等三法 1076

第二十三项 染净得舍 1076

第二十四项 依三因缘驱摈犯戒 1076

第二十五项 由四因缘于尸罗深生爱乐 1076

第二十六项 四种观察尸罗 1076

第二十七项 三心趣 1076

第二十八项 由三过故不能无倒听闻正法 1076

第二十九项 五相为闻修器 1076

第三十项 五种师德 1076

第三十一项 无我见能得出离 1076

第三十二项 四喜引四乐 1076

第三十三项 佛法名为善说 1076

第三十四项 四种能断障法 1076

第三十五项 修法念住应正了知十一种染法 1076

第三十六项 出世间道用世间道以为助伴 1076

第三十七项 如来天眼遍行一切 1076

第三十八项 七渐次 1076

第三十九项 四念住对治九种所治 1076

第四十项 出家在家各有五过失 1076

第四十一项 愚夫相 1076

第四十二项 五法相似生死大海 1076

第四十三项 法施胜财施因缘 1076

第四十四项 五心随已自在而转 1076

第四十五项 烦恼魅甚于鬼魅 1076

第四十六项 建立有我过失 1076

第四十七项 三行辨能所治 1076

第四十八项 出家五德 1076

第四十九项 三苦九相 1076

第五十项 众生四支 1076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一 1088

卷七十二 1088

第五十一项 七义及七喜 1088

第五十二项 五种法 1088

第五十三项 善射三德 1088

第五十四项 佛教差别及理趣 1088

第五十五项 涉道五对治及尸罗 1088

第五十六项 受欲及变坏 1088

第五十七项 智二德 1088

第五十八项 四念住对治三顾恋 1088

第五十九项 释加行等三句 1088

第六十项 六现观相(二十三门) 1088

第一目 六现观相 1088

第二目 六现观体 1088

第三目 系不系 1088

第四目 依地 1088

第五目 缘谛 1088

第六目 有相无相 1088

第七目 几有分别几无分别 1088

第八目 喜乐舍俱行 1088

第九目 辨四对治 1088

第十目 辨二对冶 1088

第十一目 辨三品惑 1088

第十二目 得遍知果 1088

第十三目 断惑时分 1088

第十四目 得果 1088

第十五目 转根 1088

第十六目 引发神通功德 1088

第十七目 作业 1088

第十八目 差别 1088

第十九目 名言安立以辨自性 1088

第二十目 因果 1088

第二十一目 以七作意相摄 1088

第二十二目 现观等流 1088

第二十三目 辨诸句 1088

第六十一项 悭垢别 1088

第六十二项 调善别 1088

第六十三项 释经中七善 1088

第一目 知法 1088

第二目 知义 1088

第三目 知时 1088

第四目 知量 1088

第五目 知众及知高卑 1088

第六目 自知 1088

第六十四项 六种相 1088

第三章 余不复现 1088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二 1101

卷七十三 1101

第一章 结前生后 1101

第二章 正决择 1101

第一节 次第决择三持 1101

第一项 初决择持瑜伽 1101

第一目 决择种性品 1101

第二目 决择发心品 1101

第三目 决择自利利他品 1101

第四目 决择真实义品 1101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三 1114

卷七十四 1114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四 1130

卷七十五 1130

第五目 决择威力品 1130

第六目 决择成熟品 1130

第七目 决择菩提品 1130

第八目 决择力种性品 1130

第九目 决择施等六品 1130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五 1147

卷七十六 1147

第十目 决择菩提分品 1147

第十一目 决择功德品 1147

第肆册 1147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六 1161

卷七十七 1161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七 1176

卷七十八 1176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八 1196

卷七十九 1196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九 1211

卷八十 1211

第二项 决择持随法瑜伽处 1211

第一目 世界差别 1211

第二目 菩萨依四住能成四事 1211

第三目 菩萨苦乐作童与住 1211

第四目 四上品障与除障法 1211

第五目 大地菩萨四种微细随惑断除 1211

第六目 十一地相 1211

第七目 诸地修得等流成满 1211

第八目 声闻菩萨所证法界差别 1211

第九目 三世三轮清净 1211

第三项 持究竟瑜伽处决择 1211

第二节 释宝积经 1211

第一项 十六法门 1211

第二项 依门解释 1211

第一目 邪行 1211

第二目 正行 1211

第三目 正行胜利 1211

第四目 正行行相 1211

第五目 生信譬喻(十九喻) 1211

摄决择分中有余依及无余依之二地 1222

第三章 余不复现 1222

第六目 安立所学 1222

第七目 声闻菩萨所学差别 1222

第八目 世出世智作利他事 1222

第九目 于菩萨教授中声闻所学 1222

第十目 不善学沙门 1222

第十一目 善学沙门 1222

第十二目 住世俗律仪 1222

第十三目 住胜义律仪 1222

第十四目 如来调伏方便 1222

第十五目 密意语言 1222

第十六目 于教授中胜解胜利 1222

摄释分之上 1229

卷八十一 1229

第一章 结前生后 1229

第二章 正决择有余无余依二地 1229

第一节 立章门 1229

第二节 依门解释(十四门) 1229

第一项 离系门 1229

第二项 寿行门 1229

第三项 转依门 1229

第四项 住门 1229

第五项 差别门 1229

第六项 有门 1229

第七项 常门 1229

第八项 乐门 1229

第九项 殊胜门 1229

第十项 异性门 1229

第十一项 自在门 1229

第十二项 发趣门 1229

第十三项 种性门 1229

第十四项 秘密门 1229

第三章 总义决择结显余类 1229

摄释分之下 1242

卷八十二 1242

第一章 结前生后 1242

第二章 正解 1242

第一节 广开七门 1242

第一项 释四义门 1242

第一目 体 1242

第二目 释 1242

第三目 文 1242

第四目 义 1242

第二项 释五义门 1242

第一目 结前生后 1242

第二目 次第别解 1242

第三项 释师门 1242

第四项 释说众门 1242

摄异门分之上 1255

卷八十三 1255

第五项 释听门 1255

第一目 一因 1255

第二目 二因 1255

第三目 三因 1255

第四目 四因 1255

第五目 五因 1255

第六目 六因 1255

第七目 七因 1255

第八目 八因 1255

第九目 九因 1255

第十目 十因 1255

第六项 释赞佛略广门 1255

第一目 略赞佛 1255

第二目 广赞佛(十四段) 1255

第七项 释学胜利门 1255

第一目 安立释经法相 1255

第二目 举学胜利经文次第解释 1255

第二节 略明六相 1255

第三章 总结 1255

摄异门分之下 1272

卷八十